安徽省桐城实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906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26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利用图甲装置探究“MnO2的用量对 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 H2O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1)写出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MnO2在此反应前后___和__不发生改变。
(2)图乙是“0.1 克 MnO2不同体积的 3% 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______。

(3)当用“3% H2O2溶液 8 毫升与不同质量的 MnO2混合”时,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曲线。曲线的斜率显示,当 MnO2的用量增加到 0.08 克时,分解速度达到实验要求。在此实验条件下,若 MnO2的质量有 4 克(一药匙),就能使如图_____(选填字母)烧杯中所装的 3% H2O2溶液,其分解速度最接近实验要求。

(4)使用压强传感器等设备,检测不同温度下过氧化氢分解时气体压强的变化。经过实验、数据处理等,获得如右图所示的压强-时间的曲线变化。由此可知,其它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______(填 “越快”、“越慢”或“不变”);

(5)请你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______。
2.
小红同学国庆节期间去成都游玩,她去动物园观看了大熊猫,在观察大熊猫时她对大熊猫的食物竹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家后她想对竹子竹节内的气体进行研究,下面是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探究的内容:
(1)如何收集竹节内的气体?她们提出了两种方法:A.将竹节在水下打一小孔,并用排水法收集竹节内的气体;B.将竹节打一小孔,然后用注射器抽取竹节内的气体。一番讨论后小组同学认为A方法不好,理由是_____。然后他们按B方法收集了一定量的气体样品。
(2)小组同学推测竹节内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于是她们将气体通入了(填试剂名称)_____中,观察到________,最终确定她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3)她们对气体中是否有氧气产生了争论,小红提出可以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气体中含有氧气,此方案遭到了其他同学的反对,她们的理由是_____,最终她们用老师提供的检测仪器帮助下确定了气体中含有氧气。
(4)她们想仿照书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确定竹节内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选用实际容积为50mL的硬质玻璃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铜粉放入其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红的设想正常进行,铜粉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气球在实验前后都被压扁以免对实验产生影响)。已知铜粉加热时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

①连接好仪器在装入铜粉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②小红抽取20mL气体样品按图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她反复缓慢推拉注射器,该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注射器活塞最终停留在8mL处,则竹节内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
④我们人教版教材中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写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3.
儿童每分钟大约需要吸入6L氧气.计算:
(1)在标准状况下,6L氧气的质量为多少g?
(2)儿童每分钟大约所需空气的质量为多少g?(标准状况下,ρ氧气=1.43g/L,ρ空气=1.3g/L,准确到0.1).

3.简答题(共1题)

4.
简要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的问题.
(1)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
(2)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刻是_____.
(3)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
(4)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4.单选题(共14题)

5.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前者涉及化学变化、后者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海市蜃楼B.破釜沉舟、蜡炬成灰
C.死灰复燃、木已成舟D.滴水成冰、花香四溢
6.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 )
A.金刚石切割玻璃—密度大B.酒精做燃料—可燃性
C.氮气作为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D.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
7.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B.化学性质:不可燃不助燃、稳定性
C.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D.可以量取液体的仪器:量筒、滴管
8.
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碱式碳酸铜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B.酒精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
C.镁+ 氧气氧化镁
D.氧化汞汞  + 氧气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都是化合反应B.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氧化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有两种D.化合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
10.
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    )
A.五氧化二磷,冰水混合物B.糖水,食用醋
C.生理盐水,二氧化碳D.液氧,加热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的剩余固体
11.
化学概念之间具有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如图所示概念 M 和 N 之间的包含关系,下 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M
化学性质
空气
稀有气体
混合物
N
物理性质
氢气
氖气
纯净物
 
A.AB.BC.CD.D
12.
“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按体积计算,其中含有70%的氮气,还有氧气、二氧化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B.相比空气,“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低
C.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属于氧化反应
1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4.
过氧化氢加热到80℃才有较多氧气生成,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立即生成氧气。采用等量过氧化氢溶液,(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实线表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曲线),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B.C.D.
15.
学化学、用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因此农民可以在田间焚烧秸秆作为农田肥料
B.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
C.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禁止使用
D.为增加节日氛围,节日期间提倡大量燃放烟花炮竹
1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取用块状和粉末状药品时试管没有横放或倾斜造成的后果相同
B.滴瓶上的滴管用完不需要清洗
C.用100mL量筒量取9.5mLNaCl溶液
D.用托盘天平称量某固体样品的质量为5.00克
17.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18.
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法叫“热水浴”(如图所示).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烧杯内水换成食盐水,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仍然不会高于100℃
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与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
C.试管底部不能接触到烧杯底部
D.试管内试剂受热温度不超过100℃

5.实验题(共1题)

19.
人教版化学教材第三单元有一探究实验“分子的运动”,该实验需要用到一种化学药品:浓氨水,但实验室没有该药品。于是化学老师决定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氨气,然后用制得的氨气常温下与水反应制得浓氨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选择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
(3)同学们认为用制取氨气的装置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他们选择的药品是___,
该反应的原理是(写文字表达式)_____,若同学们想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则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
(4)小亮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他将纯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镁条和铁丝直径均为)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的记录.请你分析回答:
物质
镁条
含碳的铁丝
含碳的铁丝
含碳的铁丝
燃烧时
的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
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
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
少量火星
未填
 
①表中“未填”部分的内容应为________;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小亮同学发现集气瓶底破裂,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