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2题)
1.
小明去旅游时,用瓶装回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过滤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在制取蒸馏水的时候,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过滤后发现滤液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在制取蒸馏水的时候,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2.
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

(1)其主要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2)如图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请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4)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取如下图所示流程:

①上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_________
A 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B 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 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
②反思交流: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1)其主要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___
①过滤 ②溶解 ③蒸发 ④计算产率
(2)如图是某同学过滤的操作图,请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
(3)蒸发时,蒸发皿内出现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4)通过以上实验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欲除去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得到纯净的NaCl,可采取如下图所示流程:

①上图中所用甲、乙、丙三种试剂依次是_________
A 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B Na2CO3溶液、KOH溶液、稀盐酸
C 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硫酸
②反思交流:通过以上规范操作,制得氯化钠的质量比原粗盐样品中所含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
2.推断题- (共1题)
3.
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和反应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B为_________,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若A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图中体现了A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则C物质的类别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为氧化物;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1)若A的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B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E在工业上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则B为_________,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若A为人体胃酸的主要成分,D与E经混合研磨可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且图中体现了A的四种不同化学性质。则C物质的类别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为氧化物;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 (共1题)
4.
取某碳酸钠样品(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15g,加入80g水,固体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76g氯化钙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161g滤液。
请计算:(1)产生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请计算:(1)产生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
4.简答题- (共3题)
5.
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时,水和泡沫喷洒在燃烧物上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课上小明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由于稀硫酸浓度较低小明未予理会。下课后他发现衣服上被酸液溅到的地方坏了个洞且周围变成了黑色,请你告诉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1)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时,水和泡沫喷洒在燃烧物上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课上小明不小心将稀硫酸溅到衣服上,由于稀硫酸浓度较低小明未予理会。下课后他发现衣服上被酸液溅到的地方坏了个洞且周围变成了黑色,请你告诉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
6.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35℃时,将50g甲固体加入到75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g。
(2)要使25℃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
(3)若将35℃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现有以下操作步骤:A 溶解;B 过滤;C 降温结晶;D 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

(1)35℃时,将50g甲固体加入到75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是___g。
(2)要使25℃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
(3)若将35℃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现有以下操作步骤:A 溶解;B 过滤;C 降温结晶;D 加热浓缩
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
7.
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世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厨房中常用的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材是__________;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
(2)炒菜时,没有进入厨房就可以闻到菜的香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用铁锅炒菜可预防的疾病是_________;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应具有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请你说出一个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
(3)已知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报警器应该安装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__________(填“上”或“下”)方。
(1)厨房中常用的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材是__________;鸡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
(2)炒菜时,没有进入厨房就可以闻到菜的香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用铁锅炒菜可预防的疾病是_________;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应具有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请你说出一个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
(3)已知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使用天然气的家庭,报警器应该安装在燃气灶附近墙壁的__________(填“上”或“下”)方。
5.综合题- (共1题)
8.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________,Y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小海同学在B装置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涛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将制取装置B换为上图中的装置_________;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________,Y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小海同学在B装置中加入1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涛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将制取装置B换为上图中的装置_________;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g。
6.单选题- (共11题)
10.
“归纳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实验表述一致的是
A.
加水稀释NaOH溶液
B.
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
向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D.
在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
A.

B.

C.

D.

12.
聚乳酸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可用于制造可降解塑料。聚乳酸由乳酸(C3H6O3)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乳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 B.乳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
C.乳酸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 D.使用聚乳酸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
13.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
15.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B.电解水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
C.将未经打磨的铝丝放入稀盐酸中,开始时不会产生气泡 |
D.取一杯地下水,加入适量肥皂水会产生大量泡沫 |
16.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氧气中少量的水蒸气 |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B |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 加适量稀硫酸 |
C | 鉴别:CuSO4溶液、FeCl3溶液、 NaCl溶液、NaOH溶液 | 不加其他试剂,利用组内物质进行鉴别 |
D | 除去稀盐酸中的少量硫酸 | 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再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7.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线短路着火,不能用水浇灭 |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
C.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
D.硒、碘等微量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少,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作用不大 |
18.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点燃H2和O2的混合物可能会发生爆炸,则点燃CH4和O2的混合物也可能发生爆炸 |
B.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
C.金属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
D.化学变化会伴随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现象,所以有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19.
对某 pH=2 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A. KNO3 K2CO3 NaNO3 CaCl2 B. KC1 NaHCO3 K2SO4 NaCl
C. NaCl ZnSO4 KNO3 KOH D. HC1 MgCl2 Na2SO4 NaCl
A. KNO3 K2CO3 NaNO3 CaCl2 B. KC1 NaHCO3 K2SO4 NaCl
C. NaCl ZnSO4 KNO3 KOH D. HC1 MgCl2 Na2SO4 NaCl
7.填空题- (共2题)
20.
身边处处有化学。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1)医用体温计里的物质通常是__________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_____________
(3)烧碱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______________
(1)医用体温计里的物质通常是__________
(2)构成氯化钠的微粒:_____________
(3)烧碱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______________
21.
如图,A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从A中可知,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2)B~E四种粒子中: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
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
③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

(1)从A中可知,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
(2)B~E四种粒子中: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
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_
③与B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__
8.实验题- (共2题)
22.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地铁施工中挖掘岩石的刀片用钨钢制成,据此推测钨钢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_。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向洗净后的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气体是_______。
②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可能会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1)钢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地铁施工中挖掘岩石的刀片用钨钢制成,据此推测钨钢具有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__。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向洗净后的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气体是_______。
②若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可能会有的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2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3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