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
(1)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_________。
(继续探究)小威称取m 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则n的取值范围为__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拓展应用)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填序号)。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氯化钠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月 | 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常温下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 | pH____7(填“>”“<”或“=”) | 溶液呈碱性,猜想1成立 |
小妮 |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 试管A中有水珠产生,试管B中液体变浑浊 | 猜想2成立,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
(1)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_________。
(继续探究)小威称取m 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则n的取值范围为__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拓展应用)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填序号)。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氯化钠
2.
某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包氢氧化钠固体,他们根据学过的碱的性质,知道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于是他们对这包氢氧化钠固体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全部是NaOH;猜想二: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猜想三:部分变质,既有NaOH又有Na2CO3。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固体成分,他们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后有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于是他认为猜想二正确。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固体的成分,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拓展迁移)
(1)该小组同学反思了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认识到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也会变质,请你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要除去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可将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溶液后,再过滤、蒸发结晶即可。
(提出问题)这包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没有变质,全部是NaOH;猜想二:完全变质,全部是Na2CO3;猜想三:部分变质,既有NaOH又有Na2CO3。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固体成分,他们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后有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固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于是他认为猜想二正确。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固体的成分,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①取样于试管中,加水溶解,滴入过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
②反应后过滤,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 | 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三正确 |
(拓展迁移)
(1)该小组同学反思了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认识到氢氧化钙露置于空气也会变质,请你写出氢氧化钙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要除去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可将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溶液后,再过滤、蒸发结晶即可。
2.计算题- (共1题)
3.
将 146g稀盐酸慢慢加入到24g含有杂质的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反应情况如图所示.完成以下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克?
(2)求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1)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克?
(2)求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4.
我国的领海主权不容侵犯,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南海不仅蕴含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还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 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可燃冰作为能源与煤、石油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2)南海某岛采用风力发电提供的电能对海水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综合利用。

①反渗析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淡水。
②将高盐度浓缩海水进行______________可以分离得到粗盐。
③用苦卤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图如图2:

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序号),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利用苦卤制取氢氧化镁比“直接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制取氢氧化镁”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①步骤II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析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将氯化铵溶液和碳酸氢钠固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
(1)南海不仅蕴含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还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成分是CH4)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 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可燃冰作为能源与煤、石油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
(2)南海某岛采用风力发电提供的电能对海水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综合利用。

①反渗析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淡水。
②将高盐度浓缩海水进行______________可以分离得到粗盐。
③用苦卤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图如图2:

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步骤是__________(填序号),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利用苦卤制取氢氧化镁比“直接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制取氢氧化镁”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
(3)如图是海水“制碱”的部分简单流程。

①步骤II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氨盐水的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如果反过来,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会降低,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首先析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将氯化铵溶液和碳酸氢钠固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
4.单选题- (共8题)
5.
胶头滴管内有某液体X,集气瓶内为某物质Y,现捏胶头将X挤入集气瓶内,能使气球变大的是:


| ① | ② | ③ | ④ |
X | 稀硫酸 | H2O | 石灰水 | 稀盐酸 |
Y | Zn | NH4NO3 | 干冰 | CaCO3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9.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P点表示t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0 g |
C.t2 ℃时,乙的溶解度最大 |
D.将t2 ℃的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10.
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OH,Na2CO3,Na2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性质,将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分为三份进行实验:①第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呈红色;②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盐酸的滴入逐渐有气泡产生;③第三份溶液中滴加BaCl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分析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合理的是( )
A.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Na2SO4, NaOH,可能含有NaCl |
B.一定含有Na2CO3, NaCl,一定没有Na2SO4,可能含有NaOH |
C.一定含有NaOH, Na2CO3,一定没有Na2SO4,可能含有NaCl |
D.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Na2SO4, NaCl,可能含有NaOH |
11.
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与二氧化碳反应 | B.与盐酸反应 |
C.与氧化铁反应 |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
12.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 | 加水溶解 |
B | 鉴别NaOH和Ca(OH)2溶液 | 加Na2CO3溶液 |
C |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 用水洗涤 |
D | 除去CO2中的CO | 通过足量NaOH溶液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3题)
14.
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③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②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③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15.
按下列要求写出可生成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1)金属跟酸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物和酸__________________;
(3)碱跟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金属跟酸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物和酸__________________;
(3)碱跟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16.
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盐酸、硝酸钙、氢氧化钠、碳酸钠”四种物质的溶液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一个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挖掘实质)
①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 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 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
(实践运用)
①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______和_____(填离子符号)也不能大量共存。
②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 。

(知识回放)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若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一个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
(挖掘实质)
①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小丽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 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 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
(实践运用)
①通过上述探究发现,在溶液中H+和OH-不能大量共存,我还发现在溶液中______和_____(填离子符号)也不能大量共存。
②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 。
17.
实验室有一瓶无色溶液,由于腐蚀,其标签破损(如图)。

(1)甲同学对这瓶溶液做如下推测,其中_________可能是溶质。
A硝酸钠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2)乙同学推测这瓶溶液可能为(1)Na2SO4,(2)Na2CO3,然后取该溶液10mL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盐酸。请你帮他分析可能产生的现象。
①如果是Na2SO4,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是Na2CO3,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查阅资料知, Na2CO3溶液呈碱性、Na2SO4溶液呈中性,因此可加入________(填酸碱指示剂),就可以确定乙同学的推测。

(1)甲同学对这瓶溶液做如下推测,其中_________可能是溶质。
A硝酸钠 B碳酸钠 C碳酸氢钠
(2)乙同学推测这瓶溶液可能为(1)Na2SO4,(2)Na2CO3,然后取该溶液10mL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盐酸。请你帮他分析可能产生的现象。
①如果是Na2SO4,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是Na2CO3,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查阅资料知, Na2CO3溶液呈碱性、Na2SO4溶液呈中性,因此可加入________(填酸碱指示剂),就可以确定乙同学的推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