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7372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22

1.单选题(共20题)

1.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工业上通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发生的主要变化是物理变化
2.
要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而得到较为纯净的氮气,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氧气。下列物质可选用的是(  )
A.硫B.铁丝C.磷D.蜡烛
3.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加热时,应该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以免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B.试管内尽量多装些高锰酸钾晶体,以便可以多制取氧气
C.试管口不能放棉花,棉花是可燃性物质,以免棉花燃烧引起爆炸
D.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这样可节约酒精
4.
若某小组的液体为只含有一种溶质的溶液,加入少量MnO2后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MnO2的化学性质不变
B.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2=H2O+O2
C.产生的气体高温时能与磷、硫等发生氧化反应
D.如果用如图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应从b端进入
5.
下列物质鉴别的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鉴别物质
实验方法
A.过氧化氢和蒸馏水
分别加入MnO2,看是否有气泡
B.镁和锌
分别加入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
C、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D.活性炭和氧化铜
分别投入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 A B. B
A.C D. D
6.
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分成A、B两等份,在A中加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直接加热B也产生氧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上述过程的是
A.B.C.D.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放入铁钉B.倾倒稀酸
C.滴加溶液D.熄灭酒精灯
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铝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炊具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净化水
C.盐酸具有挥发性,可用于除铁锈
D.浓硫酸具有腐蚀性,可用作干燥剂
9.
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
A.都属于混合物B.都含有氧气C.都是纯净物D.都含有氧元素
10.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试管趁热清洗
C.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生成黑色沉淀
D.粗盐提纯实验中,待滤悬浊液静置后过滤
11.
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2.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是化学变化
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氧气
C.氧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
13.
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分析不合理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①中细沙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
D.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
14.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H2→H2OB.CO→CO2C.CuO→CuD.KNO3→KCl
15.
2018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作物秸秆露天焚烧B.废旧塑料随意丢弃
C.废旧电池就地填埋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
16.
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长颈漏斗B.试管夹C.滴瓶D.蒸发皿
17.
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记忆的功能。通常状况下,NO密度比空气略大,极易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A.B.C.D.
18.
当你做将蜡烛用刀片切下蜡片并将蜡片放到水面上的实验时,不能证明的是
A.石蜡质软B.蜡烛可以燃烧C.石蜡的密度小于水D.石蜡难溶于水
1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水浇灭
C.试管洗涤后倒插在试管架柱子上
D.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
20.
实验室里量取8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
①带铁夹的铁架台   ②10mL量筒  ③100mL量筒   ④酒精灯   ⑤石棉网  ⑥试管  ⑦试管夹  ⑧胶头滴管
A.②④⑥⑦B.①③④⑥⑧C.①②④⑥⑧D.①②④⑤⑥

2.选择题(共1题)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和“家书”在古时侯都是用来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而现在人们更多地用QQ、E-mail传递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3.填空题(共6题)

22.
用相应化学符号填空:
(1)氮气_____;
(2)水_____;
(3)碱式碳酸铜_____;
(4)氧化镁_____;
(5)氦气_____;
(6)氯酸钾_____;
(7)氢氧化钙_____;
(8)碳酸钙_____。
23.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氮气 ②氧气 ③酒精 ④干冰 ⑤小苏打
(1)可用于面粉发酵的是______。
(2)可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_。
(3)可用于配制医用消毒剂的是______。
24.
完成下列变化的符号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实验室加热铜绿:_____,观察到试管中固体由绿色逐渐变为_____色。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反应。
(3)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
(4)红磷燃烧:_____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在集气瓶底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
25.
201 8年5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它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状况。
(1)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
A.臭氧    B.一氧化碳    C.PM2.5 D.PM10
(2)化石燃料是________(填“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
(3)下列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
A.二氧化硫    B.氮气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4)小明同学收集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图所示,则所降雨水________(填“是”或“不是”)酸雨。
26.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 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因为___。
27.
有①镊子、②烧杯、③试管、④胶头滴管、⑤药匙、⑥燃烧匙、⑦坩埚钳、⑧ 10mL量筒、⑨ 试管夹等仪器,为下列实验操作各选一种仪器(填相应的序号)。
(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________;
(2)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3)取用粉末状药品的仪器为________;
(4)夹持铁丝燃烧的仪器用________;
(5)做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盛放木炭的仪器________。

4.实验题(共2题)

28.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只选一种),选择该收集装置的原因是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③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选择该发生装置的原因是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④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所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_____。
⑤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其验满方法是_____。
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用该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_____。
⑦若F中的液体是紫色石蕊溶液,将二氧化碳通入F中可观察到溶液变_____色,变色的原因_____。
⑧若F中的液体是澄清石灰水,将二氧化碳通入F中可观察到_____,其原因是_____(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⑨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G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具有的化学性质_____。
⑩乙快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
29.
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装置图:

(1)这个实验过程中,下图能正确表示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化情况的是________。

(2)在此实验过程中能否用蜡烛代替红磷?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简述理由________。
(3)某活动小组对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产生兴趣。于是将收集到的一瓶氧气密封。
(提出问题)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实验验证)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套实验装置,用来测定该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氮气环境下。将过量的铜粉分别装入干燥的硬质玻璃管和具支试管后,密封。用两支干燥的注射器从该瓶中抽取气体,分别按下图连接,推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用酒精灯在铜粉部位加热,加热时反复推拉注射器至反应完全。
①甲装置比乙装置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_。
②用甲装置测定氧气的体积分数,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

(4)(反思交流)实验完毕,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应先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出,再读数。否则会使测得的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原因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