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326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6

1.综合题(共2题)

1.
小明进行H2O2溶液制O2的实验探究。结合下列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1)MnO2作催化剂,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①写出用H2O2溶液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上述反应原理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O2,从所给装置图中选择并组装一套装置,其连接顺序为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填标号)。为了确保实验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_________。
③检验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收集的气体为O2
(2)FeCl3溶液做催化剂
向5mL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一定浓度的 FeCl3溶液,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已知)FeCl3溶液中主要含有三种微粒:H2O、Fe3+、Cl-
(问题)那种微粒对H2O2溶液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假设)假设一:可能是H2O
假设二:可能是Fe3+
假设三:可能是Cl-
(分析)①假设一不可能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
操作
现象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Na2SO4溶液
无明显变化
其他条件不变,向H2O2溶液中加入Fe2(SO4)3溶液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结论)②假设___成立,而假设一和另一种假设不成立。
③催化剂比较从循环利用的角度分析,_____(填化学式)更适合做该反应的催化剂。
2.
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请根据下表回答有关问题:

(1)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一组元素是______。
A Na、Cl B C、Be C F、Cl D Cl、Ar
(2)由第7号元素和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4)钠、氯、氧三种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4的化合物,则此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5)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
A NO和O2 B CO和N2 C SO2和CO2 D NH4+和H2O

2.计算题(共1题)

3.
我市石灰石资源丰富,某课外小组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某地石灰石样品10.0g 于烧杯中,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20
30
20
20
剩余固体质量/g
8.0
6.0
4.0
2.5
X
 
请计算:
(1)X的值为__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所用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3.单选题(共15题)

4.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B.NOC.D.
5.
40g溶质质量分数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40g溶质质量分数2%的稀硫酸混合,向所得溶液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试液显示的颜色是(  )
A.红色B.紫色C.蓝色D.不确定
6.
我们学习了下列利用海水的方法:①海水“晒盐”②海水“制碱”③海水淡化④从海水中提取镁,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主要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全部是B.只有C.只有D.
7.
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15
32
1
未知
 
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4
D.物质Z一定的该反应的催化剂
8.
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一定含有氧元素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当中都需要催化剂
9.
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缉毒犬能靠辨别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发射火箭使用液氢而不是气态氢气作燃料,是因为液氢和气态氢气中的氢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后体积变大
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低温导致水分子静止不动
10.
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用α粒子(带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一张极薄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了金箔,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排列B.金原子核的质量比粒子大得多
C.金原子核不带电D.金原子核与氦原子核质量相当
1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B.化学变化的过程常会伴随能量变化
C.物质本身并无优与劣之分,但应用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D.化学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12.
pH能定量描述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有人对pH的含义提出了下列猜测,其中正确的是(  )
A.pH表示的是溶液中所含酸或碱的质量分数
B.pH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的数量多少有关
C.pH与酸的化学式有关,与溶液中水的含量无关
D.pH与溶液中所含的没有任何关系
13.
对比实验是常用的实验方法。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比较镁与铁的金属活动性
B.比较纯金属与合金的硬度相互刻划
C.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D.验证的性质
14.
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氢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B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C
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D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锌粉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15.
如图为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A.若盐为BaCl2的溶液,则反应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若碱为NaOH的溶液,可以在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
C.若金属氧化物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
D.若金属为Mg和Zn,将质量相等且过量的两种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Mg产生的H2
16.
以人为本,关注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该适当多补充蛋白质
B.人体如果摄入过多的油脂后,容易引发肥胖
C.人体内如果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患坏血病
D.青少年长期偏食、挑食不利于身体健康
17.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图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结晶
18.
建设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山东,需要全省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B.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C.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D.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填空题(共2题)

19.
保障公共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丽家园,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夏天临近,不少市民喜欢到小义乌的烧烤城去吃烧烤。明火直接烧烤肉类,肉中的脂肪滴于火上,产生苯并芘(化学式为C20H12),附着于食物表面。苯并芘在体内蓄积,可诱发癌症,还易产生具有致癌性的亚硝酸铵(化学式为NH4NO2)。此外,烧烤场所呛人烧焦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并芘、亚硝酸铵、一氧化碳三种物质都属于______(填“氧化物”、“化合物”“有机物”中的一种);苯并芘中,所含氢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我国民间有端午节在门口插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抗菌、平喘、止血等。黄酮素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结果保留到0.1%)
(3)“关注食品安全,关爱身体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禁止使用食品添加剂,避免危害健康
B 食用发黄腐烂的绿叶蔬菜,不利于身体健康
C 建议大家不要经常去小摊吃烤肉串
D 与西药比,中药材无毒无害,可随意服用
(4)美丽沂源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下列景观中的物质主要是由有机高分子材料制成的是______(填写序号A、B、C、D之一)。
20.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物质在______℃时溶解度相同。
(2)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t2℃时,将三种物质各:a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后,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5.实验题(共1题)

21.
如图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常见的化学实验装置图,请你认真以下问题。

(1)A图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B图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______。
(3)C图中通过对比______,可以得出物质燃烧必须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D图所示装置(气密性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测得的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任写一条)。
(5)E图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