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检测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3235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9/29

1.简答题(共2题)

1.
联系所学的的性质,结合以下短文的相关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化学式为).在制取氮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是由排列成形的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
比较氮气和氮的异同点:
 
 
氮气

不同点
分子构成
________
 ________
物理性质
________
 ________
化学性质
________
 ________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想象一下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至少写条)________,________.
2.
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倾倒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______
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放._____________
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_____________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3.
某同学想探究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中作催化剂,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请你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时的现象
结论
.向试管中倒入的过氧化氢溶液
不复燃
几乎无氧气放出
.给试管稍微加热
________
________
.向试管中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一匙二氧化锰
________
________
.待试管中无气泡冒出时再倒入的过氧化氢溶液
________
________
.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匙二氧化锰
________
________
 
实验分析
①比较步骤和步骤可得出结论:过氧化氢溶液不加热几乎无氧气放出,稍加热有氧气放出.
②比较步骤和步骤可得出结论:________
③比较步骤和步骤可得出结论:________
该同学觉得该实验还不完美.他还想证明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你认为他该增加什么实验________?
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加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
实验.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温度变化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温度曲线如图
由图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
通过实验测得:酸和碱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该实验若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________(填“能”或“否”)达到实验目的,这是因为________.

3.选择填充题(共1题)

5.
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下列哪几项是它所具备的主要特点:________
A.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一切尽可能利用的原料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艺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D.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E. 提高原子利用率,能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耗,实现“零排放”

4.单选题(共14题)

6.
化学是一门科学,但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
A.物质的组成、结构B.物质变化及运动规律
C.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D.物质的制备与用途
7.
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可选用的物质( )
A.红磷B.蜡烛C.木炭D.硫
8.
空气的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A.78 %B.75%C.25%D.21%
9.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是
A
B
C
D




测定空气中氧气
含量
比较MnO2和Fe2O3
的催化效果
收集氧气并测量
氧气的体积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
条件
 
A.AB.BC.CD.D
10.
下图所示装置,有洗气、贮存气体、收集气体、除杂等用途,急救病人输入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该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管连接供氧钢瓶B.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管
C.该装置可以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可以用来观察氧气输出速度
11.
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下列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是
A.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B.纳米铜用途的研究
C.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D.研究反应物尽可能转化成所需产物
12.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B.
C.D.
13.
下列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将约的单孔橡胶塞旋进试管口B.玻璃管口一端旋进胶皮管一端
C.胶皮管与玻璃管连接前用水润湿管口D.胶皮管一端塞进玻璃管内
14.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15.
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5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体积为( )
A.大于30mLB.小于30mLC.等于30mLD.无法确定
16.
如图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17.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分析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没有预热试管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18.
下列有关的操作或装置的图示不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D.加入固体粉末
19.
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 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C. 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
D. 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

5.多选题(共2题)

20.
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
B.、稀、稀
C.
D.、稀
21.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B. C.D.

6.填空题(共2题)

22.
学习化学要学会归纳.请你将组中的物质序号填在组中有关内容后的括号中.
组   
药匙 白色固体________.
氧气 空气中占有________.
稀有气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________.
氧化镁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
高锰酸钾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________.
二氧化碳 取用粉末状药品________.
2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步骤正确操作,否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试述下列错误操作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
不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就直接加热________
药匙取用一种固体粉末后未经擦拭又去取用另一种药品________
向容器里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朝外(不朝手心)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2道)

    选择填充题:(1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