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课外活动小组为了确定某石灰石的成分,取样品25g,分五次加入相同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部分数据记录及加入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图如下,请分析计算:

(1)25g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质量为________g。
(2)25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________g。
(3)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加入盐酸的质量/g | 20 | 20 | 2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21 | 17 | 13 |
(1)25g样品中碳酸钙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质量为________g。
(2)25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是________g。
(3)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同学们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做了稀盐酸、稀硫酸分别与锌、铜反应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于是又继续研究稀硝酸(
)的性质,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提出疑问):无色气体A是什么?
(查阅资料)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交流与拓展)通过分析资料,大家一致认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
,但对无色气体A及其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南同学认为A不可能是
,他的理由是________。
②小宁同学认为A是
,却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
(实验结论)经讨论,最终一致认为A是
,
在试管口遇氧气生成了
。

(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结论与分析 |
(1)用玻璃棒蘸取稀硝酸滴到pH试纸上,与________比较,读出pH。 | pH试纸变红色 | pH=1,稀硝酸显________性 |
(2)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碱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硝酸,振荡。 | 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_______ | 稀硝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3)再分别在盛有少量锌粉、铜粉的试管中加入2mL的稀硝酸,观察实验现象。 | 在两支试管的溶液中均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 锌、铜都能与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A |
(提出疑问):无色气体A是什么?
(查阅资料)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 ![]() | ![]() | ![]() | ![]() |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溶解性 | 极易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交流与拓展)通过分析资料,大家一致认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

①小南同学认为A不可能是

②小宁同学认为A是

(实验结论)经讨论,最终一致认为A是



3.推断题- (共1题)
3.
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A、C、D所属物质类别相同:“A-B”的反应可用于工业除铁锈;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若E为单质,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可实现E→D的转化,则E的化学式是________;通过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可实现D→E的转化。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者B和E属于同一类物质,则C的化学式是:________。在转化为C的四个反应中,不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1)若E为单质,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可实现E→D的转化,则E的化学式是________;通过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可实现D→E的转化。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者B和E属于同一类物质,则C的化学式是:________。在转化为C的四个反应中,不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4.流程题- (共1题)
4.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稀硫酸、碳酸钾、硫酸铜、氯化钡、氢氧化钾五种溶液,进行“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活动结束后,将废液都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废液呈浑浊状态。为了验证废液的成分,先加入适量酚酞溶液,再按以下流程将浑浊的废液进行处理(注:
溶液呈碱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沉淀甲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3)将足量稀盐酸加入到沉淀丙中,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加入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沉淀甲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
(3)将足量稀盐酸加入到沉淀丙中,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加入

5.单选题- (共19题)
8.
下列事实及对这些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蔗糖是甜的,食醋是酸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
B.金刚石很硬,而石墨质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D.少量高锰酸钾能使氯化钾反应速率加快—一高锰酸钾是催化剂 |
14.
某同学梳理归纳以下知识:①稀释浓硫酸时,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②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③铝比铁耐腐蚀,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铝;④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⑤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可能不变。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 B.②⑤ | C.①④⑤ | D.②③④ |
15.
下列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试剂或方法 |
A | 鉴别![]() ![]() ![]() ![]() | 水 |
B | 鉴别![]() ![]() ![]() ![]() | 不另加试剂 |
C | 除去![]() ![]() |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
D | 除去![]() ![]() |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
A.A | B.B | C.C | D.D |
17.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滤和吸附都能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
B.生活中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
C.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D.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
19.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
20.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其原因可能是( )
A.氯化钠固体不纯 |
B.溶解时,没有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
D.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
6.选择题- (共1题)
24.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 {#mathml#}{#/mathml#} ,前n项和为Sn,则 {#mathml#}{#/mathml#} ={#blank#}1{#/blank#}.
7.多选题- (共1题)
25.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8.填空题- (共5题)
26.
烟道气中含有大量
,经“捕捉”可用于生产甲醇等产品。用
生产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在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捕捉”
:在高压条件下,将烟道气中的
溶解于甲醇,得到
的甲醇溶液,加压的目的是________。
(4)用
生产甲醇的反应中,当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1)在上述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捕捉”



(4)用

27.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1)由表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的________相同;随着核电荷数(或原子序数或质子数)的递增,原子的________也逐一递增。
(2)
和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
的名称是________.
(3)核电荷数为1、3、8的三种元素形成的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115号元素的中文名为“镆”。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氮元素位于同一纵行,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

(1)由表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的________相同;随着核电荷数(或原子序数或质子数)的递增,原子的________也逐一递增。
(2)


(3)核电荷数为1、3、8的三种元素形成的碱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布了115号元素的中文名为“镆”。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氮元素位于同一纵行,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_。
28.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现有①石油②干冰③熟石灰④硫酸钾⑤食醋,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属于钾肥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可用于除水垢的是________
(3)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5)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1)属于钾肥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2)可用于除水垢的是________
(3)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5)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
29.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下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
℃时,将一定质量的甲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
℃,析出甲物质15g,则
℃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________g.
(4)将等质量
℃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有关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 溶液的质量:甲<乙
C 溶剂的质量:甲=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5)
℃时,将甲、乙两种物质各8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
℃,现象如图2。则烧杯②中加入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物质。

(1)M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2)

(3)



(4)将等质量


A 甲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B 溶液的质量:甲<乙
C 溶剂的质量:甲=乙 D 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5)


30.
某校师生到美丽的良风江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1)同学们准备了下列食物:A 米饭 B 馒头 C 西红柿 D 鸡蛋和牛奶,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同学们选用铁锅来煮饺子,原因是铁锅中的铁元素可以预防________症。
(3)同学们生火烧柴煮饺子,老师建议同学们把木材架空。“把木材架空”的目的是________。活动结束,同学们用水扑灭余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4)离开公园时要把塑料包装袋带走,避免对环境造成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温室效应 B 白色污染 C 酸雨 D 臭氧层空洞
(1)同学们准备了下列食物:A 米饭 B 馒头 C 西红柿 D 鸡蛋和牛奶,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同学们选用铁锅来煮饺子,原因是铁锅中的铁元素可以预防________症。
(3)同学们生火烧柴煮饺子,老师建议同学们把木材架空。“把木材架空”的目的是________。活动结束,同学们用水扑灭余火,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
(4)离开公园时要把塑料包装袋带走,避免对环境造成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温室效应 B 白色污染 C 酸雨 D 臭氧层空洞
9.实验题- (共1题)
31.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用装量A和E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加入药品 b 熄灭酒精灯 c 收集气体 d 把导管拿出水面 e 点燃酒精灯,加热
(3)在装置A~E中,选择适当的装置组合成一套装置,既可以用于制取
,又可以用于制取
,该装置为________。
(3)在在装置F的左瓶盛放澄清石灰水,则可以用于检验________气体。若在装置F的左瓶盛放浓硫酸,则所收集的气体不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5)某同学采用装置G分离
和
的混合气体,步骤如下: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__气体。
②然后_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
(2)用装量A和E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加入药品 b 熄灭酒精灯 c 收集气体 d 把导管拿出水面 e 点燃酒精灯,加热
(3)在装置A~E中,选择适当的装置组合成一套装置,既可以用于制取


(3)在在装置F的左瓶盛放澄清石灰水,则可以用于检验________气体。若在装置F的左瓶盛放浓硫酸,则所收集的气体不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5)某同学采用装置G分离


①关闭活塞乙,打开活塞甲,通入混合气体,可收集到________气体。
②然后________(填操作),又可收集到另一种气体。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