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1221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3

1.非选择题(共3题)

1.
201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发现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三位科学家。甲图表示细胞通过形成囊泡运输物质的过程,乙图是甲图的局部放大。不同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

(1)甲图中囊泡X由[  ]________经“出芽”形成,到达[  ]________并与之融合成为其一部分。囊泡Y内“货物”为水解酶,由此推测结构⑤是________。
(2)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这一过程体现了________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统一和联系。
(3)囊泡运输与S基因密切相关,科学家筛选了酵母菌S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菌对照,发现其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据此推测,S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
(4)人体中唾液淀粉酶与⑤中水解酶的合成、加工路径是否相似________(是或否)
(5)自然界中许多微生物能合成、分泌淀粉酶。为了筛选能合成高性能碱性淀粉酶的微生物,某兴趣小组制备了三种微生物的淀粉酶提取液进行实验(溶液中酶浓度相同),如下图: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pH=8缓冲液(ml)
1
1
1
甲提取液(ml)
0.8
 
 
乙提取液(ml)
 
0.8
 
丙提取液(ml)
 
 
0.8
淀粉溶液(ml)
2
2
2
各试管放入45℃的恒温水浴中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上述三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颜色深浅程度
++
-
+
 
 
(“+”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①为了使实验更具科学性,应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根据上述结果,三种淀粉酶活性强弱的顺序为________。
②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③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若用该试剂检验,还需要________处理。
2.
研究表明,雌性动物繁殖率下降与减数分裂异常密切相关。为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展开了系列实验。
(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可分为如图1所示5个亚时期,其中偶线期和粗线期可见同源染色体发生________并形成四分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________及同源染色体中________之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配子基因组合的多样性。

(2)小鼠卵原细胞在胚胎期就开始了减数第一次分裂,但在出生前后被阻滞在双线期之后、浓缩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静止阶段(称为核网期)。研究发现,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环腺苷酸(简称cAMP)含量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在雌性小鼠性成熟后,卵母细胞才少量分批继续减数分裂过程。
①cAMP被称为细胞内的第二信使,作用于靶蛋白,调节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据图2叙述cAMP的产生过程:____________。

②实验一: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特定时期的卵母细胞,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cAMP调控了细胞的减数分裂进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③已知卵原细胞进入粗线期时,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联会复合体蛋白(简称S蛋白),进入核网期时,S蛋白则完全消失。研究人员猜测cAMP调控减数分裂进程的靶蛋白可能是S蛋白,并对此展开进一步实验。
实验二:选取特定时期的胚胎卵巢,实验组注射混有台盼蓝(指示注射成功与否)的干扰S基因表达的物质X,则对照组应注射_________。经处理后分别进行细胞培养,3天后,实验组有67.0%的卵母细胞进入了核网期,对照期只有31.7%的卵母细胞进入核网期,证明干扰S基因的表达会________小鼠卵母细胞提前进入核网期。推测S蛋白的作用是_______。
实验三:培养特定时期的卵母细胞,实验组中添加酶A抑制剂,一段时间后,实验组中含有S蛋白的卵母细胞为68.7%,对照组的相应数据为39.0%,表明cAMP会________S蛋白的降解。
④结合图2及上述一系列实验结果推测,cAMP调控减数分裂进程的机制为________。
3.
A型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少见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病人因缺乏DNA修复过程所需的一种重要蛋白质XPA(由XPAC基因控制合成)而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皮肤日晒伤,继而陆续出现步态不稳、语言障碍、耳聋、视觉异常等神经系统病症。图1为一个该病家族的系谱图,图2为对患者及其父母的XPAC基因测序的结果。请回答以下问题:

注:图2测序结果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是分别对2个基因的单链进行测序的结果,第2行仅显示不同位点
(1)从图1可以判断出此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基因。图2的测序结果也支持上述判断,因为________。
(2)已知正常的XPA蛋白含有273个氨基酸。图2所示的突变发生在XPAC基因第631位碱基对(C∥G→T∥A),使得相应位点由精氨酸密码变为终止密码子UGA,图2是显示的序列是________(“信息链”或“模板链”),从分子水平上解释该病的致病机理是________,导致病人出现多种病症。
(3)用PCR扩增包含该突变位点的一个长度为322bp的DNA片段,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DdeI)切为长度分别为197bp和125bp的两个片段,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酶酶切。目前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家庭成员及胎儿的PCR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患者、患者父母、胎儿的PCR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据图分析,胎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_(基因用A、a表示)。用上述方法分别检测患者的爷爷和奶奶,结果分别与II-6、胎儿相同,则II5与II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若人群中患者比例约1/3600,人群中检测结果与II-6相同的比例约为________(以分数式表示)。

(4)研究者从另一个家庭中找到了一种蛋白质XPA蛋白功能缺陷患者,并对该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基因测序,部分测序结果如图4所示。据图分析,该患者DNA序列上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__,不同类型XPA蛋白功能缺陷患者在人群中出现,反映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单选题(共10题)

4.
人体细胞内存在一套复杂的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膜与细胞膜的相连可通过线粒体来实现
B.高尔基体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分拣和转运
C.肝脏细胞的内质网上含有合成磷脂的酶
D.由单层膜包被的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
5.
诺如病毒由外壳蛋白和单链RNA组成,可侵染胃、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并导致其功能破坏,引起人类急性肠炎。下列有关诺如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吡罗红染色后可观察到病毒RNA呈红色
B.外壳蛋白作为抗原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C.患者脱水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将减少
D.该病毒一定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6.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 R 基团的不同
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 A 和 B
7.
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8.
在野外发现一只卷翅果蝇,将其与直翅(正常翅)果蝇杂交后,F1代表现为50%卷翅和50%直翅。将F1代两种类型果蝇相互杂交后,F2代依然为50%卷翅和50%直翅。将卷翅果蝇相互杂交后,得到623只卷翅和323只直翅果蝇。上述结果说明
A.卷翅基因是隐性基因B.卷翅基因纯合的果蝇无法存活
C.卷翅基因位于X染色体D.卷翅基因一定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9.
某种植物的种子有黄色长粒和绿色短粒两个纯合品系,现用这两个品系做亲本进行杂交,F1全为黄色半长粒;F1与绿色短粒杂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且数量相等。以下对F1自交结果的预测,不合理的是
A.有6种表现型B.黄色短粒比例为3/16
C.绿色短粒比例为1/16D.黄色长粒比例为9/16
10.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突变,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以该植株为父本,测交后代中部分表现为红色性状。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用该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B. 以该植株为材料进行单倍体育种,只能得到白色纯合体
C. 以该植株为母本,与基因型为Bb的正常父本杂交,后代表现为红色:白色=3:1
D. 该植株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11.
已知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Cc,三对基因控制三对相对性状,基因在细胞内分布的情况如下图所示,该生物自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最多可能有几种

A. 4 B. 6   C. 8   D. 12
12.
某二倍体植物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高茎(B)对矮茎(b)为显性,红花(D)对白花(d)为显性。基因A、a与基因D、d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B、b在4号染色体上。若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代自交性状不分离的植株占1/4
B. 对AaBbDd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8种类型的单倍体植株
C. 某植株体细胞多了一条4号染色体,其减数分裂仍可产生正常的配子
D. 基因型为AaBBDd的个体自交,后代可能出现3种表现型
13.
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的植物,籽粒黄色对白色为显性。若有一粒黄色玉米,判断其基因型简便的方案是
A.种下玉米后让其做亲本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的籽粒颜色
B.种下玉米后让其做母本与白色玉米植株杂交,观察果穗上的籽粒颜色
C.用显微镜观察该玉米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看其上是否携带等位基因
D.种下玉米后让其做亲本进行自花受粉,观察果穗上的籽粒颜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