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校化学小组对热水壶底部水垢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以下活动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20℃):
根据上述物质的溶解性,小组同学确定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 和 ,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提出问题)水垢的主要成分中是否含有Ca(OH)2和MgCO3呢?
(实验方案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Ca(OH) 2
(实验方案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2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精确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600.0g,按上图组装后,将9.8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604.4g(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性以及装置内空气、外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讨论)
⑴加入药品前应 ,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⑵任写一个装置B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⑶装置 B中生成CO2的质量为 g。通过计算说明该水垢中 (填序号)含MgCO3。
(实验方案3)定量探究水垢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
另取质量为9.8g的水垢试样,加入7.3%稀盐酸与之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消耗稀盐酸110 g。结合以上数据和实验结论,计算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性见下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 OH- | CO32- | HCO3- |
Ca2+ | 微溶 | 不溶 | 可溶 |
Mg2+ | 不溶 | 微溶 | 可溶 |
根据上述物质的溶解性,小组同学确定水垢的主要成分中一定含有 和 ,可能含有Ca(OH)2和MgCO3。
(提出问题)水垢的主要成分中是否含有Ca(OH)2和MgCO3呢?
(实验方案1)确定水垢中是否含Ca(OH) 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在少量研碎的水垢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过滤,在滤液里加入Na2CO3溶液。 | 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 水垢中 。 |
(实验方案2)确定水垢中是否含MgCO3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2探究。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精确称量D、E装置总质量为600.0g,按上图组装后,将9.8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液,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止水夹K,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后称量装置D、E的总质量为604.4g(碱石灰主要成分为CaO和NaOH,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性以及装置内空气、外界空气对实验的影响)。
(实验讨论)
⑴加入药品前应 ,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K,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
⑵任写一个装置B中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⑶装置 B中生成CO2的质量为 g。通过计算说明该水垢中 (填序号)含MgCO3。
A.一定 | B.一定不 | C.可能 | D.无法确定 |
另取质量为9.8g的水垢试样,加入7.3%稀盐酸与之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消耗稀盐酸110 g。结合以上数据和实验结论,计算水垢样品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单选题- (共7题)
2.
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
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0 | 50 | 80 | 30 |
反应后质量(g) | 0 | 100 | 20 | x |
A.反应后丁的质量x为30 g |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4 |
C.若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6,则其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
D.若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且甲、乙、丙分别为酸、盐、碱,则丁一定是水 |
3.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少数不法厂家向液化石油气中掺入了二甲醚(C2H6O),二甲醚会对液化气罐的配件造成腐蚀,存在安全隐患。下列关于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二甲醚是一种有机物
B. 二甲醚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 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 二甲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A. 二甲醚是一种有机物
B. 二甲醚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 二甲醚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8
D. 二甲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2.2%
4.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
B.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C.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
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 |
5.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小强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
B.常见的气体燃料: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
C.常见的还原剂:氢气、木炭、一氧化碳 |
D.常见的干燥剂:浓硫酸、烧碱固体、熟石灰 |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
B.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气泡生成 |
C.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所得溶液温度降低 |
D.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出现大量白烟 |
7.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可行的是:①用食盐水浸泡洗水垢;②用紫色的石蕊溶液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③用淬火后的钢针制作钓鱼钩;④用食品级碳酸氢钠和柠檬酸自制汽水;⑤用灼烧法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⑥用降温结晶法除去硝酸钾中混用的少量氯化钠杂质
A.②③⑤⑥ | B.②④⑤⑥ | C.①④⑤⑥ | D.①②③⑤ |
8.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接龙游戏,箭头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若常温下A是一种无色液体,A转化成B为放热反应,且B、C物质类别相同。下列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A.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
B.B、C可以是两种常见的碱 |
C.B也可以是氧气,C也可以是二氧化碳 |
D.D不一定是碳酸钠 |
3.选择题- (共4题)
4.填空题- (共2题)
14.
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下图所示:

⑴为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加入下列3种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是(填序号) ;
⑵将滤液的pH调至中性应加入的试剂是 ;操作a的名称是 ;
⑶流程中所得饱和食盐水可用于制取纯碱等产品,其主要反应原理: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 H2O + CO2↑,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 ;
⑷该流程的主要产品纯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试举一例: 。

⑴为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Cl2和Na2SO4杂质,加入下列3种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是(填序号) ;
A.Na2CO3 | B.NaOH | C.BaCl2 |

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 H2O + CO2↑,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 ;
⑷该流程的主要产品纯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试举一例: 。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