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单元检测(二)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10084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8

1.单选题(共13题)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D.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大氧气的溶解度
2.
如图所示,在盛冷水烧杯中放入甲、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减少,乙试管中晶体增加,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冰块D.硝酸钾
3.
下列关于溶质类属和溶液的名称正确的是(   )
A.混合物、碘酒B.单质、液态氢
C.化合物、生理盐水D.氧化物、白酒
4.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5.
现有a、b两种物质在t1℃的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a溶液有晶体析出而b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b晶体。则能表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
A.B.
C.D.
6.
将5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20℃,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有关量中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硝酸钠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
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
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
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t1℃和t2℃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8.
室温下,称取氯化钠和碳酸钠各30g放入同一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得到二者的混合溶液.请参照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表判断,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温度/℃
溶解度/g
物质
0
10
20
30
40
氯化钠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
6
10
18
36.5
50
 
A.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B.20℃时,未溶解固体是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C.30℃时,溶液中氯化钠和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相同
D.30℃时,溶液为氯化钠和碳酸钠的不饱和溶液
9.
下列方法一定能使20 ℃时、200 g很稀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降低温度接近0 ℃
B.恒温蒸发足量水分
C.加入足量20 ℃的氯化钠饱和溶液
D.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但不蒸发水分
10.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时,100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g
D.4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11.
列选项为配制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称量—计算—溶解—转液贴签B.计算—称量—溶解—转液贴签
C.计算—称量—转液贴签—溶解D.计算—溶解—称量—转液贴签
12.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称取5.0 g氯化钾,溶解在95 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 g氯化钾,放入100 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 mL浓盐酸,倒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 g碳酸钙,放入95 mL水中,充分搅拌
13.
将80 g 10%的NaOH溶液与20 g 15%的NaOH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13%B.12%C.11%D.16%

2.选择题(共10题)

14.根据积累,用成语填空。

①曹刿在齐人一鼓时不进军,三鼓时才进军,意在要鲁军{#blank#}1{#/blank#}。

②曹刿在视其辙乱旗靡时才下令追击,说明战争要{#blank#}2{#/blank#}。

15.分析鉴赏课内精彩语段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子鱼论战》)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 。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 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 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俱,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 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 ,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 ,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 ,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 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 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 ,所过城邑皆叛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有删节)

【注释】①诸田:指齐王田氏宗族的各个分支。疏属:血缘比较远的宗族。②见知:被人了解,受重用。③有隙:在感情上有不和。④纵:发,放,行使。反间:利用间谍离间敌方内部,使其落入我方圈套而取胜。⑤南面:古以坐朝南为尊位,故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南面而坐。故后又泛指帝王或大臣的统治为南面。王齐:在齐国称王。王,用如动词。⑥僇:羞辱。⑦垄墓:坟墓。⑧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镒。⑨绛缯衣:大红色丝帛制成的被服。⑩炬火:火把。 衔枚:枚的形状如筷子,横衔口中,以禁止喧哗,古时军中常用。 追亡逐北:追击败逃的敌人。亡:逃跑。北:败逃。

1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第六病室(节选)

契诃夫

    医院的院子里有一幅不大的屋子,四周长着密密麻麻的牛蒡、荨麻和野生的大麻。屋顶生了锈,烟囱半歪半斜,门前台阶已经朽坏,长满青草;墙面的灰泥已经脱落,只剩下一点痕迹了。屋子的正面对着医院,后背朝着田野,小屋和田野之间由一道钉了钉子的灰色院墙隔开。那些尖端朝上的钉子、那围墙、那小屋本身,都有一种垂头丧气、罪孽深重的特别气象——只有我们的医院和监狱的房屋才会是这个样子。

    要是您不怕被荨麻扎伤,那就请您顺着通过小屋的那条羊肠小道走过来,瞧瞧里面在干些什么吧。推开头一道门,我们就走进了前堂。在这儿,沿着墙,靠火炉的旁边,丢着一大堆医院里的破烂东西。褥垫啦、破旧的长袍啦、裤子啦、细蓝条子的衬衫啦、没有用处的破鞋啦——所有这些破烂儿堆在一块儿,揉得很皱,缠在一起,正在腐烂,冒出一股闷臭的气味。

    看守人尼基达老是躺在那堆破烂东西上,两排牙齿中间衔着一只烟斗。他是年老的、退伍的兵,衣服上的军章已经褪成棕色了;脸相严厉而枯瘦;眉毛滋出来,给那张脸添了一种草原上看羊狗的神情;他鼻子发红,身材短小,长得清瘦,筋脉嶙嶙;可是气派威严,拳头粗大。他是那种心思简单、说干就干、办事牢靠、笨头笨脑的人。在人间万物当中,他最喜爱的莫过于秩序,因此相信:对他们是非打不可的。他打他们的脸,打他们的胸,打他们的背,碰到哪儿就打哪儿,相信要是不打人,这地方就不会有秩序。

    随后您走进一个宽绰的大房间,要是不把前堂算在内的话,整个小屋里就只有这么一个房问。这儿墙上涂着一层混浊的淡蓝色灰粉,天花板熏得挺黑,就跟不装烟囱的农舍一样,到冬天,这儿的炉子分明冒出烟来,房间里净是煤气。窗子里边钉着一排铁烙子,很难看。地板颜色灰白,满是木刺。酸白菜、灯心的焦味、臭虫、阿摩尼亚,弄得房间里奥烘烘的;您一进来,这种臭气就使您觉得仿佛走进了一个动物园。

    房间里放着几张床,床脚钉死在地板上。一些穿着医院的蓝条条袍、载着旧式睡帽的男子在床上坐着,或者躺着。这些人都是疯子。

1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第六病室(节选)

契诃夫

    医院的院子里有一幅不大的屋子,四周长着密密麻麻的牛蒡、荨麻和野生的大麻。屋顶生了锈,烟囱半歪半斜,门前台阶已经朽坏,长满青草;墙面的灰泥已经脱落,只剩下一点痕迹了。屋子的正面对着医院,后背朝着田野,小屋和田野之间由一道钉了钉子的灰色院墙隔开。那些尖端朝上的钉子、那围墙、那小屋本身,都有一种垂头丧气、罪孽深重的特别气象——只有我们的医院和监狱的房屋才会是这个样子。

    要是您不怕被荨麻扎伤,那就请您顺着通过小屋的那条羊肠小道走过来,瞧瞧里面在干些什么吧。推开头一道门,我们就走进了前堂。在这儿,沿着墙,靠火炉的旁边,丢着一大堆医院里的破烂东西。褥垫啦、破旧的长袍啦、裤子啦、细蓝条子的衬衫啦、没有用处的破鞋啦——所有这些破烂儿堆在一块儿,揉得很皱,缠在一起,正在腐烂,冒出一股闷臭的气味。

    看守人尼基达老是躺在那堆破烂东西上,两排牙齿中间衔着一只烟斗。他是年老的、退伍的兵,衣服上的军章已经褪成棕色了;脸相严厉而枯瘦;眉毛滋出来,给那张脸添了一种草原上看羊狗的神情;他鼻子发红,身材短小,长得清瘦,筋脉嶙嶙;可是气派威严,拳头粗大。他是那种心思简单、说干就干、办事牢靠、笨头笨脑的人。在人间万物当中,他最喜爱的莫过于秩序,因此相信:对他们是非打不可的。他打他们的脸,打他们的胸,打他们的背,碰到哪儿就打哪儿,相信要是不打人,这地方就不会有秩序。

    随后您走进一个宽绰的大房间,要是不把前堂算在内的话,整个小屋里就只有这么一个房问。这儿墙上涂着一层混浊的淡蓝色灰粉,天花板熏得挺黑,就跟不装烟囱的农舍一样,到冬天,这儿的炉子分明冒出烟来,房间里净是煤气。窗子里边钉着一排铁烙子,很难看。地板颜色灰白,满是木刺。酸白菜、灯心的焦味、臭虫、阿摩尼亚,弄得房间里奥烘烘的;您一进来,这种臭气就使您觉得仿佛走进了一个动物园。

    房间里放着几张床,床脚钉死在地板上。一些穿着医院的蓝条条袍、载着旧式睡帽的男子在床上坐着,或者躺着。这些人都是疯子。

20.为下面句子中划线的“之”字,“其”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句后的括号中)
21.

The garden looks {#blank#}1{#/blank#} (attract).

22.

The garden looks {#blank#}1{#/blank#} (attract).

23.阅读,完成问题。

说“怠”与“忌”

    ①“怠”与“忌”是生活中的两大毒蛇。

    ②“怠”,就是懒惰、松懈。一个懒惰的人,是不会取得卓越成就的。因为懈怠之人常常满足于滴水之得,而不见大海之阔;居于一步之先,却不见泰山之高。这种人,他们的头脑不但“不怠”,反而显得很“勤奋”。他们整日幻想成名成家,然而却不愿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时刻幻想建功立业,然而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动。作家韩静霆说过:“倘不经常到书中寻找自己知识的延长线,青春将变成老朽,智者将变得愚钝。”读书如此,做其他事会有不经努力而作出成绩的事吗?至于一个人通过勤奋作出了一点成绩,于是就懈怠下来,不追求进步,这就像希望吃一餐而长饱,付一劳而永逸一样可笑。

    ③“怠”的危害不浅,那么,“忌”的危害又是什么?

    ④“忌”,就是嫉妒。在生活中,无才(才能)之人常嫉妒他人之有才,无德之人常嫉妒他人之有德,这是屡见不鲜的。从嫉妒他人发展到诽谤,乃行为卑鄙之标志。一个人如果有嫉妒别人之心,那么,他将什么坏事都会干得出来,最终失去朋友,伤害友情,直到弄得身败名裂,历史上庞涓嫉妒孙膑的故事不是众人皆知吗?

    ⑤“怠”和“忌”又常常是相互关联的。怠者,由于不愿付出汗水去修业,也不肯在个人品质上去修德,因而常生嫉妒之心,导致“忌”;忌者,由于纠缠于无聊的嫉恨和诋毁之中,而对自己放任自流,失去上进拼搏之志,导致“怠”。这正如韩愈在《原毁》中分析的那样:“怠者不能修,忌者畏人修。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求。”

    ⑥今天的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再腾飞的希望。为了使国家兴旺发达从而进入世界领先行列,我们要在生活中斩断“怠”与“忌”这两条毒蛇。东汉张衡说得好:“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知之不博。”我们要做一个“德崇”“知博”的建设者,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进取奋斗的闪光足迹。

    (选自李世萍主编《中考精要·语文》,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填空题(共5题)

24.
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_____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是液体,但不是溶液;_____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_____。
25.
小玉帮助老师配制KNO3的饱和溶液,以备全班实验使用。此实验室温度为25 ℃,老师提供的药品是含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
(1)他查阅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5 ℃时,KNO3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g,经分析KNO3中混有少量NaCl的提纯方法是______________,用此法获得了足量的KNO3固体。

(2)小玉配制700 g KNO3饱和溶液的过程如下:
①计算;
②称量:准确称量KNO3固体__________g;
③量取:用____________(填“100 mL”“500 mL”或“1 000 mL”)量筒量取蒸馏水,操作如图2所示;
④溶解:将KNO3和水分别加入大烧杯中,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
请指出小玉在配制溶液过程中的操作错误_____________。由于以上错误操作,他配得的不是KNO3饱和溶液,要得到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他可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小玉将配得的饱和溶液装瓶,贴上标签备用。
26.
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1)分析表中数据,归纳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___________。
(2)20 ℃时,在装有5 g KNO3晶体的试管中,加入10 g水并充分振荡,此时所得溶液为____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再将该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使试管内溶液温度升至60 ℃,此时试管内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KNO3溶液时,溶解过程所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上浮,你准备采取的方法是(要求写两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化学实验室取用16 g硫酸铜粉末,可配制8%的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g;若用20%的硫酸铜溶液100 g加水稀释,可得8%的硫酸铜溶液________________g。

4.实验题(共1题)

29.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水,然后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 mL汽油,振荡,静置,观察现象。记录如表所示:
溶 剂
溶 质
现 象
先加水

底部仍有碘固体,液体呈浅黄色
先加水
高锰酸钾
底部无固体,溶液呈深紫色
再加汽油

分层,上层呈深紫色,下层近无色,底部无固体
再加汽油
高锰酸钾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呈深紫色,底部无固体
 
请回答:
(1)加入汽油后,投入碘的试管的上层液体名称是_________;投入高锰酸钾的试管的下层液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现象可以归纳:碘的溶解性为______________,高锰酸钾的溶解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科学研究中,若将大量水中溶解的少量碘“富集”起来,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0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