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2012年1月份15日以来,广西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备受外界关注。污染河段长达30公里,严重威胁着两岸群众的饮水安全。有一种粗略测定污水中镉含量的方法(假设污水中的Cd2+全部以CdCl2存在),其反应原理是:CdCl2+2NaOH=Cd(OH)2↓+2NaCl。现取河段1000mL水样,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沉定为0.146mg。试回答:
(1)上述测定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2)计算说明该河段水中氯化镉含量是否超标。(国家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dCl2≤0.008mg/L)
(1)上述测定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
(2)计算说明该河段水中氯化镉含量是否超标。(国家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dCl2≤0.008mg/L)
2.单选题- (共8题)
3.
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最清洁的水源 | B.经常饮用蒸馏水身体有益 |
C.农家肥易造成农田污染 | D.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 |
4.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仍是饱和溶液 |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
5.
苯甲酸[C6H5COOH]是一种弱酸,具有酸的通性,可做食品防腐剂。下列关于苯甲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它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 B. 苯甲酸可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 其水溶液的pH<7 D. 苯甲酸是一种氧化物
A. 它是由3种元素组成的 B. 苯甲酸可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 其水溶液的pH<7 D. 苯甲酸是一种氧化物
6.
小红欲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有关现象及结论描述错误的是( )


A.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 |
B.此实验能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
C.表面皿内壁有白色物质出现 |
D.此实验中涉及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7.
九年级某班教室里种植的一盆栀子花,叶片逐渐变黄,显出病态。下列是同学们提出的猜想,其中不合理的是否…………………………………………………………[ ]
A.土壤中缺少氮肥 | B.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宜 |
C.教室里二氧化碳含量过大 | D.教室里缺少阳光照射 |
8.
2012年2月3日,四川省宜宾市某煤矿发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13人死亡。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 )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抽去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9.
龙年春节期间网络热词“PM2.5”,搜索累计超过100万条相关信息。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与较粗的可吸入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一般而言,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有机物的挥发等,则下途径中,产生PM2.5相对较少的是………………………[ ]
A.道路扬尘 | B.煤炭发电 | C.炼制石油 | D.汽车尾气 |
3.选择题- (共4题)
4.填空题- (共2题)
14.
最近,苏泊尔炊具锰超标的问题屡次被曝光,已引起国人普遍关注。锰是一种银白色、硬脆、有光泽的金属。工业上在高温条件下,用铝还原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得,同时生成氧化铝。锰是正常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如果摄入量过多,会造成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伤害,主要表现出精神病的症状,类似于帕金森综合症。
(1)下图是锰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锰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锰原子易 (填“得”或“失”)电子。

(2)正常人每天从食物中需摄入锰3~9毫克。这里的锰指的是 (填“元素”、“原子”、“分子”或“单质”)
(3)写出工业上生产金属锰的化学方程式 。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填“催化剂”、“还原剂”或“氧化剂”)
(1)下图是锰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锰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锰原子易 (填“得”或“失”)电子。

(2)正常人每天从食物中需摄入锰3~9毫克。这里的锰指的是 (填“元素”、“原子”、“分子”或“单质”)
(3)写出工业上生产金属锰的化学方程式 。
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 (填“催化剂”、“还原剂”或“氧化剂”)
15.
新华网图片新闻:京沪高速公淮安段一辆严重超载装满液氯(化学式为Cl2,相对分子质量71)的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使液氯大量泄露、挥发,造成附近居民中毒死亡28人,送医院治疗350人,疏散民众近一万人。



图1 消防官兵向槽罐喷水 图2 筑成堤坝投入烧碱 图3 液氯“烧”枯的油菜
请结合上面信息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氯有哪些性质 、 (只需答出两点)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nCl2+Cl2↑+2H2O制取氯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下图中的 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所得的氯气含有少量水蒸气,可将气体通过装有 的D装置进行干燥;氯气只能用 法收集,多余的氯气需用 溶液吸收,以防止氯气污染空气。

A B C D
(3)若你当时处在现场附近,你应该如何逃生 。



图1 消防官兵向槽罐喷水 图2 筑成堤坝投入烧碱 图3 液氯“烧”枯的油菜
请结合上面信息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氯有哪些性质 、 (只需答出两点)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A B C D
(3)若你当时处在现场附近,你应该如何逃生 。
5.实验题- (共1题)
1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就从该瓶中分别取适量溶液于A、B两支试管,进行实验探究。
①向A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没有变质;
②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试管 ,B试管 。
(2)写出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定发生的反应 ;
可能发生的反应 。
(3)显然,他们的实验结论是矛盾的。实验中,根据试管 (填A或B)的现象作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 。
(4)你能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证明原试液确已变质,你将获得4分的奖励分(但卷面总分不超过60分!),请你在下面写出步骤、现象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向A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没有变质;
②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根据实验现象,有同学认为原NaOH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试管 ,B试管 。
(2)写出向B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定发生的反应 ;
可能发生的反应 。
(3)显然,他们的实验结论是矛盾的。实验中,根据试管 (填A或B)的现象作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 。
(4)你能设计一个新的实验方案证明原试液确已变质,你将获得4分的奖励分(但卷面总分不超过60分!),请你在下面写出步骤、现象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