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城市青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837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9/5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与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布条
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速率______(填“快”或“慢”)。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没有明显现象
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
向盛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________,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且_____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下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①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即在“实验三”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对二氧化锰的质量进行称量。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②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操作方法是在“实验三”结束后,倾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在剩余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_________。

2.简答题(共2题)

2.
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该反应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合反应。
(3)物质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3.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请认真分析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的非金属元素名称是____________,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_____。
(2)所表示的粒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
(3)由原子序数为8和13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在元素周期表中存在很多规律,例如:元素的排列规律是按原子序数(或核电荷数)依次增大来进行排列的。你还能总结的一条规律是___________。

3.计算题(共1题)

4.
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证明,有一些同学爱吃的小包装零食中,含一定量的有毒、有害、致病的化学物质,如某些油炸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请你根据丙烯酰胺()的化学式计算后填写:
(1)组成丙烯酰胺()的元素有_____________种。
(2)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3)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
(4)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4.单选题(共14题)

5.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蜡烛燃烧 B. 酒精挥发 C. 瓷碗破碎 D. 雪糕熔化
6.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B.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
C. 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 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7.
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武器“神光二号”用了磷酸二氢钾(KH2PO4)大晶体。下列关于磷酸二氢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磷酸二氢钾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B.一个磷酸二氢钾分子中含有六个原子
C.一个磷酸二氢钾分子是由一个钾原子,两个氢原子,一个磷原子,四个氧原子构成
D.磷酸二氢钾是由钾元素,磷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8.
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由此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铝的原子序数是13B.铝是一种金属
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D.化学反应中铝失电子变成
9.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硫B.空气C.磷D.碘盐
10.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其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的是(   )
A.水蒸发B.石蜡熔化C.水通电分解D.试管破裂
11.
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
A. 9 B. 10 C. 12 D. 17
12.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1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14.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 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15.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16.
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2009年3月22日第17个世界水日的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B.推动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
C.大力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方式
D.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
17.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取用药品B.给试管加热
C.滴加液体D.称量10.5g固体
18.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

5.选择题(共1题)

19.

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实验时,将小球做平抛运动,用频闪照相机对准方格背景照相,拍摄到了如图所示的照片,

已知每个小方格边长9.8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m/s2,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6.填空题(共3题)

20.
如图是Mg和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Mg和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____________。
(2)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21.
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______,再点燃。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______。
(4)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填写“俯视”“仰视”或“保持水平”)。
22.
松花湖是我省著名的旅游区,昔日被严重污染。近年来经过综合治理,水面上已见成群的鸟儿上下翻飞。为确保对松花湖的治理成果,某中学环保小组的同学配合环保部门,定期对河水进行取样测试。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湖水和蒸馏水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2)除去水样中难溶性的固体,需将水样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加热 ②过滤 ③蒸发 ④冷却
(3)检验该湖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4)在治理前,湖水被污染的主要污染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23.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请从下列仪器中选用适当仪器用制取并收集

(1)仪器e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产生并收集气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有(填代号)_____________,装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
(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4)检验是否已经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