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3题)
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H2=CH2与CH3CH2OH均可以使KMnO4(H+)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
B.乙酸乙酯的制取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有: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使产物分离,平衡正向移动 |
C.等物质量的CH3CH2OH与CH3COOH,均能与足量的金属钠发生取代反应,前者反应速率较后者慢,且生成等物质量的H2 |
D.在一溴乙烷中加入NaOH和CH3CH2OH,加热,加入HNO3酸化的AgNO3,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 |
3.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中常用热的小苏打去污,利用了水解吸热的特点 |
B.Mg可由电解MgCl2水溶液制取,Al可由电解熔融Al2O3制取 |
C.少数商贩在蔬菜表面洒少许福尔马林,可延长保鲜时间 |
D.SiO2可用来制作光导纤维,但SiO2本身不导电 |
2.填空题- (共1题)
4.
铜、铁、铝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
(1)铜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其原子基态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2)Cu2O的熔点比Cu2S的高,原因为 。
(3)Fe(CO)5是一种常见的配合物,可代替四乙基铅作为汽油的抗爆震剂。
①写出CO的一种常见等电子体分子的结构式 ;
两者相比较沸点较高的为 (填分子式)。
②Fe(CO)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Fe(CO)5(s)=Fe(s)+5CO(g),已知: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只有配位键,由此判断该反应所形成的
化学键类型为 。
(4)已知AlCl3·NH3有配位键。在AlCl3·NH3中,提供空轨道的原子是 ;在NH4+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5)金属铝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原子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乙所示。则晶体铝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 。已知:铝原子半径为d cm,摩尔质量为M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铝的密度ρ= (表达式)。

(1)铜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其原子基态价层电子排布式为 。
(2)Cu2O的熔点比Cu2S的高,原因为 。
(3)Fe(CO)5是一种常见的配合物,可代替四乙基铅作为汽油的抗爆震剂。
①写出CO的一种常见等电子体分子的结构式 ;
两者相比较沸点较高的为 (填分子式)。
②Fe(CO)5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Fe(CO)5(s)=Fe(s)+5CO(g),已知:反应过程中,断裂的化学键只有配位键,由此判断该反应所形成的
化学键类型为 。
(4)已知AlCl3·NH3有配位键。在AlCl3·NH3中,提供空轨道的原子是 ;在NH4+中N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5)金属铝的晶胞结构如图甲所示,原子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图乙所示。则晶体铝中原子的堆积方式为 。已知:铝原子半径为d cm,摩尔质量为M g·mol-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体铝的密度ρ= (表达式)。

3.实验题- (共2题)
5.
有甲、乙、丙三种物质:


甲 乙 丙
(1)乙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

其中反应I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反应II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需注明反应条件)。
(3)由甲出发合成丙的路线之一如下:

①下列物质不能与B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
a.金属钠 b.FeCl3c.碳酸钠溶液 d.HBr
②丙的结构简式为 。
③D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种,任写其中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异构体结构简式 。
a.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b.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能与Br2/CCl4溶液反应
分子式 | C9H8O |
部分性质 | 能使Br2/CCl4褪色 |


甲 乙 丙
(1)乙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

其中反应I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反应II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II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需注明反应条件)。
(3)由甲出发合成丙的路线之一如下:

①下列物质不能与B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
a.金属钠 b.FeCl3c.碳酸钠溶液 d.HBr
②丙的结构简式为 。
③D符合下列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 种,任写其中一种能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异构体结构简式 。
a.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两种 b.遇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能与Br2/CCl4溶液反应
6.
苯甲酸乙酯(C9H10O2)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香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
(1)其制备方法为:
(2)已知:①

②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③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3)实验步骤如下:
① 在仪器A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 95%的乙醇(过量),20 mL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下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 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 将仪器A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将滤液用蒸馏烧瓶进行分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④ 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为 ,其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B.50 mL C.100 mL D.250 mL
(2)制备苯甲酸乙酯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 ,控制温度的目的是 。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
(3)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 。
(4)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 。
A.65~70℃ B.78~80℃ C.85~90℃ D.215~220℃
(5)步骤③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 (填“上口”或“下口”)流出。加入Na2CO3的作用是 ;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 。
(6)计算本实验的产率为 。
(1)其制备方法为:

(2)已知:①

②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③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3)实验步骤如下:
① 在仪器A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 95%的乙醇(过量),20 mL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下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 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 将仪器A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将滤液用蒸馏烧瓶进行分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④ 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仪器A的名称为 ,其容积最适合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B.50 mL C.100 mL D.250 mL
(2)制备苯甲酸乙酯时,最合适的加热方法是 ,控制温度的目的是 。加入沸石的作用是 。
(3)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 。
(4)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 。
A.65~70℃ B.78~80℃ C.85~90℃ D.215~220℃
(5)步骤③有机层应从分液漏斗 (填“上口”或“下口”)流出。加入Na2CO3的作用是 ;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加入氯化钙的目的是 。
(6)计算本实验的产率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