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根据表中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徽”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1)CaCO3属于______(填“可溶物”、”微溶物”或“不溶物”)。
(2)表中可溶于水的硫酸盐有__种。
(3)在溶液中,磷酸钠与氯化钙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说明理由。______
(4)某同学将盐酸倒入Ba(OH)2溶液中,得到溶液甲。

① 溶液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______种。
② 实验设计:探究溶液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a.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盐酸
b.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Ba(OH)2
上述三个方案中有一个不合理,请指出不合理的方案编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③ 欲从溶液甲中获得纯净的日BaCl2固体,应采取的简单操作是_________。
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 阳离子 | OH- | NO3- | Cl- | SO42- | CO32- | PO43- |
H+ | | 溶、挥 | 溶、挥 | 溶 | 溶、挥 | 溶 |
K+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溶 |
Ba2+ | 溶 | 溶 | 溶 | 不 | 不 | 不 |
Ca2+ | 微 | 溶 | 溶 | 微 | 不 | 不 |
Cu2+ | 不 | 溶 | 溶 | 溶 | — | 不 |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徽”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1)CaCO3属于______(填“可溶物”、”微溶物”或“不溶物”)。
(2)表中可溶于水的硫酸盐有__种。
(3)在溶液中,磷酸钠与氯化钙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写出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说明理由。______
(4)某同学将盐酸倒入Ba(OH)2溶液中,得到溶液甲。

① 溶液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______种。
② 实验设计:探究溶液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
a.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盐酸
方案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铁粉 | 是否_________ |
b.探究溶液甲中是否含Ba(OH)2
方案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2 |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溶液 | 是否产生蓝色沉淀 |
3 | 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加入Na2SO4溶液 | 是否产生白色沉淀 |
上述三个方案中有一个不合理,请指出不合理的方案编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③ 欲从溶液甲中获得纯净的日BaCl2固体,应采取的简单操作是___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2.
海水中有着丰富的化学资源,人们可以从海水中提取出很多的物质,如:氯化钠、镁等。下图就是利用海水提取氯化钠的大致过程:

(1)图中①是 (填“蒸发池”或“冷却池”);
(2)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实验室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实验步骤有:
Ⅰ 溶解 Ⅱ (填操作名称) Ⅲ 蒸发
上述三个步骤中,用到的同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该玻璃仪器在步骤Ⅱ中的作用是 ;
(4)提取粗盐后的母液中含有较多氯化镁,从母液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大致如下:

该过程中反应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1)图中①是 (填“蒸发池”或“冷却池”);
(2)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实验室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主要实验步骤有:
Ⅰ 溶解 Ⅱ (填操作名称) Ⅲ 蒸发
上述三个步骤中,用到的同一种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该玻璃仪器在步骤Ⅱ中的作用是 ;
(4)提取粗盐后的母液中含有较多氯化镁,从母液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大致如下:

该过程中反应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简答题- (共1题)
3.
为了除去粗盐中CaCl2、MgCl2、Na2SO4等可溶性杂质,需进行如下操作:①溶解;②依次加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③过滤;④加适量盐酸;⑤蒸发、结晶。[提示:Mg(OH)2、BaSO4、BaCO3难溶于水;微溶物不形成沉淀;Na2CO3溶液呈碱性]
(1)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___个。
(2)操作①、③、⑤要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⑤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
(3)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操作③所得溶液中含有NaOH。_____(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1)以上操作中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共有_____个。
(2)操作①、③、⑤要用到同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操作⑤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
(3)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操作③所得溶液中含有NaOH。_____(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4.科学探究题- (共2题)
4.
“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智慧小组同学利用该工具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活动一:认识工具
如下图,表中标注了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物质,物质的溶解性均未标明。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1)认识符号:NO3-名称是___________;
(2)写化学式:丙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3)物质分类:五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溶解能力:五种物质中,只有一种不溶于水,它是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探究活动二:运用工具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样品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小郑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得滤渣A和滤液B,取滤渣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硝酸,观察到滤渣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小杨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

针对上述实验方案中各步骤的现象,小杨同学提出下列三种不同的假设,依据每种假设中各步骤不同的实验现象,可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1)依据假设一的现象,可确定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则步骤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步骤三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步骤三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假设二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可能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3)依据假设三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___种。
探究活动一:认识工具
如下图,表中标注了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物质,物质的溶解性均未标明。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 阳离子 | OH- | NO3- | Cl- | SO42- | CO32- |
K+ | 甲 | 乙 | | 丙 | |
Ba2+ | | | 丁 | | 戊 |
(1)认识符号:NO3-名称是___________;
(2)写化学式:丙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
(3)物质分类:五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溶解能力:五种物质中,只有一种不溶于水,它是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探究活动二:运用工具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样品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小郑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得滤渣A和滤液B,取滤渣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硝酸,观察到滤渣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小杨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

针对上述实验方案中各步骤的现象,小杨同学提出下列三种不同的假设,依据每种假设中各步骤不同的实验现象,可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 步骤一 | 步骤二 | 步骤三 |
假设一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 |
假设二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溶液变红 | 溶液变为无色 |
假设三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1)依据假设一的现象,可确定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则步骤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步骤三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步骤三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假设二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是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可能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3)依据假设三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___________种。
5.
甲、乙两名同学分别做了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验,反应后都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他们对自己得到的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他们各自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
【讨论交流】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B(填猜想序号),其理由是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为了验证各自所得滤液的成分,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请你帮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乙同学得到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猜想】他们各自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
A.NaOH | B.Na2CO3、Ba(OH)2、NaOH |
C.________________ | D.Na2CO3和NaOH |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为了验证各自所得滤液的成分,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溶液 | ________ |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想C对应 |
乙同学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 无明显实验 现象 |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想A 对应 |
【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请你帮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乙同学得到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 | 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与猜想_____对应 |
5.单选题- (共5题)
6.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需要另加其他试剂才能区别的是( )
A.BaCl2、CuSO4、NaOH、NaCl | B.Na2SO4、BaCl2、K2CO3、NaNO3 |
C.FeC13、NaOH、H2SO4、Ba(NO3)2 | D.MgCl2、NaOH、HCl、Na2SO4 |
8.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提倡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
B. 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中含有钾元素
C. 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D. 常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尿素、碳酸氢铵等
A. 提倡农家肥与化肥综合使用
B. 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其主要成分中含有钾元素
C. 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D. 常用作氮肥的化合物有尿素、碳酸氢铵等
9.
(2017年广东省)下图为xx泡打粉的标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B. 泡打粉可以随意放置
C. 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
D. 面粉是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

A.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
B. 泡打粉可以随意放置
C. 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
D. 面粉是有机物,碳酸盐是无机物
10.
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
A.称量时,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垫上相同质量的纸片 |
B.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快粗盐溶解 |
C.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漏斗内的液体加快过滤 |
D.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
6.填空题- (共1题)
11.
实验室有一份氯化钠和氯化钡混合物样品。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分离提纯氯化钠并测定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百分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前对天平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
(2)向溶液①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该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Ⅱ,请指出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操作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b.该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4)样品中氯化钠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__。

(1)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前对天平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
(2)向溶液①中加入足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该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操作Ⅱ,请指出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操作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
b.该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c.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d.停止加热后,立即将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4)样品中氯化钠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