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西高中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418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7

1.综合题(共1题)

1.
将锌铜合金溶解后与足量KI溶液反应(Zn2+不与I反应),生成的I2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Na2S2O3溶液体积可测算合金中铜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H2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酸浸氧化”后铜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缓冲溶液“调pH”是为了避免溶液的酸性太强,否则“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若100mLNa2S2O3溶液发生上述反应时,20s后生成的SO2比S多6.4g,则v(Na2S2O3)=___________mol/(L·s)(忽略溶液体积变化的影响)。
②该缓冲溶液是浓度均为0.10mol/L的CH3COOH和 CH3 COONH4的混合溶液。25℃时,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25℃时,Ka(CH3COOH)=Kb(NH3·H2O)=1.8×105)
(4)“沉淀”步骤中有CuI沉淀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化”步骤中,CuI转化为 CuSCN, CuSCN吸附I2的倾向比CuI更小,使“滴定”误差减小。沉淀完全转化后,溶液中c(SCN):c(I)≥___________。(已知:Ksp(CuI)=1.0×1012;Ksp( CuSCN)=4.4×1015)
(6)下列情况可能造成测得的铜含量偏高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铜锌合金中含少量铁
B.“沉淀”时,I2与I结合生成I3:I2+ I= I3
C.“转化后的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太久,没有及时滴定
D.“滴定”过程中,往锥形瓶内加入少量蒸馏水

2.工业流程(共1题)

2.
高纯硝酸锶[Sr(NO3)2]可用于制造信号灯、光学玻璃等。工业级硝酸锶含硝酸钙、硝酸钡等杂质,提纯流程如下:

已知:①“滤液1”的主要溶质是Ca(NO3)2;“滤渣1”的成分为Ba(NO3)2、Sr(NO3)2;“滤渣2”的主要成分为 BaCrO4(杂质不与硝酸反应)。②铬酸(H2CrO4)为弱酸。
(1)“酸浸”不能采用高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对于水洗,用浓HNO3洗涤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液2”中过量的H2CrO4被N2H4还原为Cr3+,同时放出无污染的气体,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aq),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0×1032,当c(Cr3+)降至1.0×105mol/L,认为Cr3+已经完全沉淀。现将还原后溶液的pH值调至4,此时Cr3+是否沉淀完全?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计算)。
(5)已知Cr(OH)3类似Al(OH)3,还原后溶液的pH不能大于8的原因是:___________。(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理由)。
(6)为了测定“滤渣2”中 BaCrO4的含量,进行以下实验:

①判断Ba2+完全沉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滤渣2”中BaCO4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3.单选题(共4题)

3.
电致变色玻璃以其优异的性能将成为市场的新宠,如图所示五层膜的玻璃电致变色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在外接电源下,通过在膜材料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对器件的光透过率进行多级可逆性调节。(已知:WO3和 Li4 Fe4[Fe(CN)6]3均为无色透明,LiWO3和Fe4[Fe(CN)6]3均为蓝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当A外接电源负极时,此时Li+得到电子被还原
B.当A外接电源正极时,膜的透射率降低,可以有效阻挡阳光
C.当B外接电源正极时,离子导体层中Li+向下迁移
D.当B外接电源负极时,离子储存层发生反应为:Fe4[Fe(CN)6]3+4Li++4e=Li4Fea[Fe(CN)6]3
4.
有机物R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R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R的所有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B.在Ni催化和加热条件下,1mol R能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R既能与羧酸、醇反应,还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
D.1mol R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mol
5.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操作,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装置




目的
用KOH溶液除去溴苯中单质溴
证明浓硫酸有脱水性、强氧化性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Ksp(AgCl)< Ksp(Ag2CrO4)
不能通过观察水能否全部流下来判断装置气密性
 
A.AB.BC.CD.D
6.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铁胶体、淀粉溶液均具有丁达尔效应
B.化学是一门具有创造性的科学,化学变化的特征是制造新的分子和原子
C.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石油的裂化和重整均属于化学变化
D.“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柳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4.实验题(共1题)

7.
亚氯酸钠( NaClO2)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主要用于棉纺、亚麻、纸浆漂白、水处理、杀菌灭藻、鱼药制造等行业。工业上可采用过氧化氢法,即在碱性条件下,用H2O2还原ClO2制备 NaClO2。某兴趣小组模拟工业生产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NaClO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纯ClO2易分解爆炸,一般用稀有气体或空气稀释到10%以下安全。
①检査装置气密性;②称取10.65 g NaClO3加入200mL稀硫酸中,溶解,然后转移到仪器a中;③量取适量H2O2加入100 mL NaOH浓溶液中,摇匀后转移到仪器b中;④连接好装置进行实验。
(1)装置甲中空气并不参与反应,则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时,需要对装置甲进行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乙中制取 NaCl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仪器b中的溶质浓度对产品含量起到关键作用,溶质浓度对产品含量的影响如图2和图3所示。结合两图信息,此时混合液中n(H2O2)/n(NaOH)=___________时为最佳,且H2O2的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处理b中的混合液,得到产品NaClO2·3H2O 9.39g。该实验的产率为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