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2019届高三适应性监测考试(三)理科综合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3963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4/24

1.推断题(共1题)

1.
已知高分子化合物I是轻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其中一种生产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为芳香烃,A的化学名称是______。
(2)G→H、H→I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若G结构为
①请写出D的结构简式______。
②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
(4)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酚类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写出其中具有四组核磁共振氢谱峰的一种结构简式_____。
(5)参考上述合成路线信息,写出以CH3-CH=CH2和CH3MgBr为原料(其它无机物任选)合成的合成路线图。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Al、Cl、Cr、Ni等及其相关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铬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与硅原子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第四周期元素共有______种;钠与铝处于同周期,铝的熔沸点及硬度均比钠大,其原因是______。
(3)KAlO2在水溶液中实际上都是以K[Al(OH)4]形式存在。其中[Al(OH)4]-配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是____。该K[Al(OH)4]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有配位健、_____(填字母代号)。
A.离子键B.极性键C.非极性键D.金属键E.氢键
(4)CN2称为氰气,其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物之一为NaCN,写出两种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_____,N元素及与其同周期相邻的两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填元素符号)
(5)氯化铯熔点:645℃,沸点:1290℃;氯化铝熔点:190℃,在180℃时开始升华,造成二者熔、沸点相差较大的原因是______;下图为氯化铯晶胞,已知氯离子半径为anm,铯离子半径为bnm,则氯化铯晶体密度为_____g·cm3(用a、b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代数式表式,列出算式即可)

3.工业流程(共1题)

3.
废镍催化剂中主要有Ni,还有Al、Fe、SiO2及其它不溶于酸、碱的杂质。现用废镍催化剂制备NiSO4·7H2O晶体,其流程如下图:

已知:Ksp[Fe(OH)3]=8.0×1038,Ka sp[Fe(OH)2]=8.0×1016,K[Al(OH)3]=3.2×1034,Ksp[Ni(OH)2]=2.0×1015,1g2=0.3,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的目的是______。
(2)“酸浸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_______。
(3)“净化除杂需要先加入H2O2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然后调节PH=_______时,使杂质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注: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1×105mol/L时沉淀完全)
(4)“操作A为”______。
(5)Ni2+在强碱性溶液中还可被NaClO氧化为NiOOH,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6) NiOOH也可作为原电池的电极材料,若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燃料电池,负极通入N2H4气体,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4.单选题(共5题)

4.
一种新型动力电池( LiFePO4电池)总反应式为Li1xFePO4+LixC6C6+LiFePO4,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只有Li+通过聚合物隔膜。以此电池电解Na2SO4溶液(电极材料为石墨),可制得NaOH和H2SO4,其原理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放电时,LixC6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LilxFePO4+xLi+xe= LiFePO4
C.电解时,图2的b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
D.电解时,当转移0.2mol电子,A口产生气体的质量1.6g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B.C5H12O能与金属钠反应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
C.苯与浓硝酸在常温下发生取代反应制备硝基苯
D.乙烯、乙醇、聚乙烯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
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编号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待测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加入几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为血红色
待测液中存在Fe2+
B
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2SiO3溶液中,若产生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Cl>C>Si
C
向浓度均为0.1 mol/LNaCl和KI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 LAgNO3溶液,若先产生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D
向1ml20%的蔗糖溶液中,加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m后,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悬浊液,煮沸,若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蔗糖未水解
 
A.AB.BC.CD.D
7.
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元素W的简单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X、Z为同主族,且Z原子核外电子数是X的2倍;Y、Z为同周期,且Y的离子半径在同周期中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Y>W>X
B.工业上用电解熔融X、Y组成的化合物来制取Y单质
C.W、X的氢化物中只含极性共价键
D.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8.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是汽油或柴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产生的污染物进行治理
C.减少燃煤、严格控车、调整产业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
D.硫酸亚铁和维C同时服用,不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5.实验题(共1题)

9.
“84消毒液”因1984年北京某医院研制使用而得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有效成分是NaClO。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备NaClO溶液,并进行性质探究和成分测定。

(1)该学习小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省去),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别取B、C瓶中的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
已知:1.饱和NaClO溶液pH为1l;2.25°C时,弱酸电离常数为:H2CO3:K1=4.4×107,K2=4.7×1011;HCO:K=3×108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B瓶
C瓶
实验1:取样,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不褪色
变蓝,不褪色
实验2:测定溶液的pH
3
12
 
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a的名称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②C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______(填化学式)。
③若将C瓶溶液换成 NaHCO3溶液,按上述操作步骤进行实验,C瓶现象为:实验1中紫色石蕊试液立即褪色;实验2中溶液的pH=7。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紫色石蕊试液立即褪色的原因_______。
(2)测定C瓶溶液中NaClO含量(单位:g)的实验步骤如下:
Ⅰ.取C瓶溶液20ml于锥形瓶中,加入硫酸酸化,加入过量KI溶液,盖紧瓶塞并在暗处充分反应。
Ⅱ.用0.10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指示剂显示终点后,重复操作2~3次,Na2S2O3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00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步骤I的C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②通常选用______作指示剂,滴定至终点的现象______。
③C瓶溶液中NaClO含量为_______g/L(保留2位小数)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