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30353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7

1.综合题(共1题)

1.
研究烟气中SO2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二氧化硫—空气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利用空气将烟气中所含SO2转化为SO42,其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内质子(H)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填“从A→B”或“从B→A”)。
②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脱除燃煤烟气中SO2的一种工业流程如下:

①用纯碱溶液吸收SO2将其转化为HS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再生池中加过量的石灰乳实现再生,部分产物可排回吸收池吸收SO2。用于吸收SO2的产物是_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双草酸酯(CPPO)是冷光源发光材料的主要成分,合成路线设计如下:

已知:①
+HCl
(1)CH2=CH2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常温下A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与金属Na反应产生气体。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反应物B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CPP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1个CPPO分子中含10个H原子
b. CPPO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c. 合成CPPO过程中的反应②③都属于取代反应
(5)草酸(HOOC-COOH)与乙二醇(HOCH2CH2OH)在一定条件下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6)已知卤代烃性质:R-X+NaOH" R-OH+NaX(R=烷基,X=Br或I)。请用几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由CH2=CH2合成E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流程(共1题)

3.
硫酸镁晶体(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以菱镁矿(主要成分是MgCO3,含少量FeCO3和不溶性杂质)为原料制取硫酸镁晶体的过程如下:

(1)MgCO3溶于稀硫酸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氧化”步骤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沉淀”步骤中,用氨水调节溶液pH的范围是___________。
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阳离子
Mg2
Fe2
Fe3
开始沉淀
9.1
7.6
1.9
完全沉淀
11.1
9.7
3.2
 
(4)“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7题)

4.
下列有关原电池和金属腐蚀的说法中,不正确
A.铜、锌两电极插入稀H2SO4中组成原电池,铜是正极
B.原电池中e从负极流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钢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负极反应均为Fe-3e=Fe3
D.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更快更普遍
5.
研究生铁的锈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序号



实验



现象
8小时未观察
到明显锈蚀
8小时未观察
到明显锈蚀
1小时观察
到明显锈蚀
 
A.①中,NaCl溶液中溶解的O2不足以使生铁片明显锈蚀
B.②中,生铁片未明显锈蚀的原因之一是缺少H2O
C.③中正极反应:O2+4e+ 2H2O ==4OH
D.对比①②③,说明苯能隔绝O2
6.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有关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6mol H2发生反应
B.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3mol Na发生反应
C.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2mol NaOH发生反应
D.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2 mol NaHCO3发生反应
7.
下列化学术语或表示方法错误的是
A. S2-的结构示意图: B. CO2的结构式:O=C=O
C. 醋酸的分子式:CH3COOH D.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8.
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CH3CH=CH2+Br2CH3CHBrCH2Br
②CH3CH2OHCH2=CH2↑+H2O
③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④C6H6+HNO3C6H5NO2+H2O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往某溶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Cl
B.
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气体中含有SO2
D.
往溴水中加苯,溴水层褪色
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A.A   B.B   C.C   D.D
10.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从石油中分馏出汽油B.煤的气化制水煤气
C.煤的干馏制焦炭D.油脂的水解制肥皂
11.
下列选项中,所用试剂不能达到鉴别的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和己烯B.用银氨溶液鉴别葡萄糖和乙醛
C.用金属钠鉴别乙醇和乙醛D.用碳酸钠溶液鉴别乙酸和乙酸乙酯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
C.葡萄糖水解反应生成C2H5OH和CO2
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产生沉淀,这属于盐析过程
13.
与NH4所含电子总数和质子总数相同的粒子是
A.NeB.FC.NaD.K
14.
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N<P<ClB.最外层电子数Li<Be<B
C.金属性Na<K<RbD.氢化物稳定性P<S<Cl
15.
2019年是元素周期表发表150周年,期间科学家为完善周期表做出了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49In)等9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与铷(37Rb)同周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n是第五周期第ⅢA族元素
B.11549In的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值为17
C.原子半径:In>Al
D.碱性:In(OH)3>RbOH
16.
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酸性:HCl>H2S
非金属性:Cl>S
B
铁表面镀锌可以增强其抗腐蚀性
构成原电池且铁作负极
C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
D
向NaI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紫红色
I还原性强于Cl
 
A. A B. B   C. C   D. D
17.
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中,利用粒子大小差异的是
A.过滤豆浆B.酿酒蒸馏
C.精油萃取D.海水晒盐
18.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A.
B.
C.
D.
含杂物质
乙酸乙酯(乙酸)
酒精(水)
乙烯(二氧化硫)
溴苯(溴)
除杂试剂
NaOH溶液
生石灰
酸性KMnO4溶液
四氯化碳
分离方法
分液
蒸馏
洗气
分液
 
A.A   B.B   C.C   D.D
19.
下列有关金属冶炼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冶炼的实质是金属阳离子被还原成单质
B.用碳粉或铝粉还原铁矿石可以获取金属Fe
C.通过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可以获取金属Na
D.冶炼铜的常用方法有火法炼铜和湿法炼铜
20.
下列关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用海水晒盐的方法提取海水中的淡水资源
B.只通过物理变化即可提取海水中的溴单质
C.从海带灰中提取I,需加入CCl4萃取
D.利用海水、铝、空气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填空题(共2题)

21.
依据A~E几种烃分子的示意图填空。

(1)A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
(2)B的名称是___________。
(3)D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
(4)C、E的关系是___________(填“同系物”或“同分异构体”或“同一种物质”)。
(5)A~E表示的物质中,能发生加成反应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2.
有四种原子:①11H ②3517Cl ③3717Cl ④2311Na。
(1)上述原子中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①和②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3)由上述元素形成的物质中,任写一种含离子键的物质的电子式___________。

6.实验题(共2题)

23.
某同学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以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将一小块钠和镁片分别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钠剧烈反应产生气体;镁片无明显现象,加热后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2)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片分别投入到足量盐酸中。镁粉很快消失并产生大量气体、放出大量的热;铝片反应比镁粉慢、放热不如镁粉明显。
(1)实验1中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1可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2得出结论:金属性Mg>Al。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4.
某小组探究化学反应2Fe2+I22Fe3+2I,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Agl是黄色固体,不溶于稀硝酸。新制的AgI见光会少量分解。

(1)Ⅰ、Ⅱ均未检出Fe3,检验Ⅱ中有无Fe3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取少量Ⅱ中溶液,___________。
(2)Ⅲ中的黄色浑浊是___________。
(3)经检验,Ⅱ→Ⅲ的过程中产生了Fe3+。进一步探究表明产生Fe3+的主要原因是Fe2+被I2氧化。Fe3产生的其它途径还可能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经检验,Ⅳ中灰黑色浑浊中含有AgI和Ag。为探究Ⅲ→Ⅳ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原因,完成了实验1和实验2。
(实验1)向1 mL0.1mol/L FeSO4溶液中加入1 mL0.1mol/LAgNO3溶液,开始时,溶液无明显变化。几分钟后,出现大量灰黑色浑浊。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无变化。测定溶液中Ag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下图。

(实验2)实验开始时,先向试管中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重复实验1,实验结果与实验1相同。
①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小组同学怀疑上述反应的产物之一可作反应本身的催化剂。则Ⅳ中几秒钟后即出现灰黑色浑浊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