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河南省许昌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331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2/11

1.简答题(共2题)

1.
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中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请你分析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认为应该如何改进?
(2)改进试验后,观察到的什么现象说明中和反应放热?
2.
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某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你认为他的目的是什么?
(2)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或把菜倒入锅中灭火,其灭火的主要原理分别是什么?
(3)为什么空气比水更容易被压缩?

2.单选题(共6题)

3.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石灰浆抹墙B.铁钉生锈
C.蜡烛燃烧D.用活性炭吸附臭味和色素
4.
鱼油中含的DHA(C22H32O2)是大脑细胞形成和发育的重要物质,下列关于DH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HA中含有氧气
B.DH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氧元素的大
C.DH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3:4:4
D.DH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8g
5.
某物质不含氢元素,它不可能是①酸②碱③盐④氧化物中的()
A.①④B.②④C.①②D.③④
6.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分别于足量的镁和锌反应,则产生的氢气质量()
A.镁反应得到多B.锌反应得到多
C.一样多D.无法确定
7.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80℃时两者的饱和溶液各半烧杯,且烧杯中均含有少量甲和乙固体.现将温度从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杯中甲固体质量减少B.甲、乙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少
C.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甲、乙中剩余固体都增多
8.
下列各项中括号里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NaOH中混有Na2CO3(氢氧化钡溶液)
B.CO2中混有CO(氧气)
C.H2中混有HCl(NaOH溶液)
D.CaCO3中混有NaCl(水)

3.选择题(共14题)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该怎样读书

博林

    ①传说很久以前,一位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为了解救公主,勇士圣乔治只身赴险,击败了恶龙,公主则赠予乔治一本书作为回报。从此,书便成了胆识和力量的象征。这则流传于欧洲中世纪的传说,后来成为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圣乔治日,’的文化渊源之一。再后来,1995年在西班牙的倡议之下,每年4月23日的“圣乔治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读书日”。

    ②每年的这一天,媒体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诸如此类的名人名言混杂着成功励志学,喧嚣在大街小巷。这一天也成为书商和出版界的狂欢节,数不清的腰封步调一致地合唱:要读书!

    ③没错,书是要读的。可现实中,书却总是因为严肃厚重而显得有些遥远,或在尘封的书架上,或在积压的库房里。反而每日亲近的是手机屏幕和朋友圈。读过了那么多鸡汤网文,却依然啃不下一本好书——这是众多低头族的真实写照。如此看来,相比于反复强调“为何”要读书,读屏时代的我们,恐怕更应掌握“如

    ④读书自古即有法度。孔子强调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子思有“五之法”,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朱子则有“三到”真言,谓“心到、眼到、口到”。古人读书精细考究,但那时没有互联网的诱惑,圣贤一家独大,倒也省事。相比之下,令人却时时有被垃圾信息和花哨图像“灌顶”的危险,如何自拔于噪声盈耳之境,方是当务之急。

    ⑤有人忧心忡忡,认为阅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果真如此吗?其实换个角度看,媒介的多元化同时也意味着阅读的无孔不入。譬如,过去正襟危坐才能读的书,现在无论走着、坐着、站着、躺着,都不妨其可读。同时,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肤浅浮华,也可一击链接广阔深邃的阅读世界。面对技术的进步,我们应当理性地思索应对之策。《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艾德勒与范多伦就曾合写过一本有意思的小书,名为《如何阅读一本书》,里边将阅读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借书中的概念来说,对于网络信息既不能“闭目塞听”,便应当祭出“检视阅读”的利器,主动筛选,披沙拣金,培养建立起适应新时代的阅读习惯。

    ⑥然而大海茫茫,凭何筛选?首先恐怕要正视那些被污名化的网络短文章。“碎片化”作为网文的一大特征,一直难以摆脱肤浅、速食的“污名”。但“碎片”不等于“破烂”,正如一鳞半爪足以暗藏玄机,好的“碎片”能充当指针和向导,一击中的,既激起求知的兴致,也洞开书籍阅读的大门。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筛选这样的“吉光片羽”,应当是当代人阅读的必备技能。

    ⑦当我们从略读中锁定了兴趣和书目,当注意力从碎片的海洋中抽离,贯注到自成一体、有始有终的书本上去,阅读的重头戏才真正登场。无论是通篇的细读,还是围绕同一主题的系统阅读。都要求我们有明确的问题和目标。阅读不是走马观花,也不是“猴子掰玉米”。漫不经心地浏览、三心二意地扫视,终究只是大众传媒时代的“快感式”消费。

    ⑧当然,回归书本也并非意味着沉浸于纸质时代的“怀旧病”,或是旧文人的“恋物癖”,毕竟,对知识与智慧的上下求索,自古至今皆是阅读的本质所在。只要这一本质不变,无论是读图读屏还是移动阅读,都不能阻挡人们凝视深渊的眸子,与仰望星空的目光。

(选自2018年4月2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0.

为开展爱鸟护鸟的宣传教育,我校准备举办“爱鸟周”活动,现在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爱鸟护鸟宣传语,请你拟写一条宣传语。

11.

为开展爱鸟护鸟的宣传教育,我校准备举办“爱鸟周”活动,现在面向全校师生征集爱鸟护鸟宣传语,请你拟写一条宣传语。

12.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学习中的答题,是对是错,明朗清晰;而人生中的答卷,对错之间,界定模糊;成长中的一个误解,一次弯行,都有可能酿造美丽,让我们从中获得收益,成就自我。

请以“美丽的错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13.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准的一枪

和菜头

    ①2000年的冬天,我马上要结束在香格里拉的执勤任务返回昆明。任务即将结束,人也就变得非常散漫,终日精力旺盛到无处发泄,并无一刻宁时。

    ②那是在前往香格里拉机场的路上,当时主路在维修,我们走烈士陵园到白塔的那条路。路修在高坡上,下面是草甸和水塘。车子悄然停在路边,大家很小心地摇下车窗。在一个洗澡盆大小的池塘里有三只大乌。我能分辨出其中一只灰色的是大雁,边上是两只不知其名绿色脖颈的鸭子。那天很晴,太阳直射,晒得皮肤生疼,无风。车上放了三只小口径步枪。从停车处到水塘的直线距离只有50米不到,他们低声说:“一枪怎么都能打倒一个!”

    ③于是,最精准的一杆枪放在了我的手里,它还配有瞄准镜。我是优秀的射手,近视丝毫不会妨碍我的射术,没有人教我应该如何呼吸,也没有人教我应该如何击发,当我抱着步枪瞄准,人和枪一起上下起伏,如同躺在水面上。我根本看不清楚100米外的靶心,但是我天然知道应该在身体落下的某一瞬间叩动扳机。

    ④我极为缓慢地伸出手指,轻柔地牵缠在扳机上。一切都很清晰,我看到日光洒落在池塘上,反射出一片破碎的白色。三只鸟在水边寒暄嬉戏,不时张开翅膀撩起水花,喉咙里发出低沉而欢快的呜叫声。我可以击杀那只大雁,南下过冬的大雁肥关,可以和虫草炖满一大砂锅。我也可以击杀两只绿颈鸭子,等吃过之后,我就会记得这种动物。我甚至在想,是否存在某个角度,某个瞬间,可以同时击杀它们中的两只。

    ⑤我长久地凝视着它们,任由十字瞄准线一次次经过它们的头部,它们的脖颈,以及硕大无朋的翅膀。太容易了,这实在是太容易了,它们挤在那么小的池塘里,闭着眼睛打一枪出去,也一定能撂倒其中的一个。这不是狩猎,而是谋杀。我要做个精准的谋杀犯,我要一枪打中两个,我要一枪打中三个,我心情不高不低,我对一切都全无所谓。

    ⑥日光继续撒下来,水花不断溅起,地面附近甚至因此有了雾蒙蒙的一团水气。我极为真切地看见了绿色颈部上的羽毛,在阳光的直射下反射出耀眼的绿光。光芒顺着优美的颈部曲线上下移动,就像是日脚在羽毛上舞蹈。它们在用喙彼此整理羽毛,就像是乘坐了很久火车的春运的农民工,在小站停靠时冲下月台,在水龙头上清洗自己,用看不出颜色的毛巾擦拭面孔。我所期待的一刻终于出现了,两只绿颈鸭子把长颈交叠在一起,彼此摩擦。一粒子弹,穿过那唯一的一点,奇迹就此诞生。

    ⑦可是我并没有叩动扳机,太阳晒在它们身上,也晒在我的身上,让人感觉到同样的温暖。我听到风声,我的耳朵感到风从雪山吹来,呼呼作响。在我和它们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子弹轨迹,把我们以及这一刻,包括那些溅起的水珠,耀眼的绿光,全部都联系在了一起。我喜欢这一刻,我愿意在这一刻里无限长久地呆下去,可以让太阳就那么一直晒着,让风一直那么吹着,让吉普车一直那么停着,让我兄弟们一直那么等着。一切有所谓,一切很有所谓。

    ⑧他们在一边小声催促我,告诉我说只要经过的大车一次鸣笛,所有的鸟都会飞走。他们说已经看到大车开过来了,他们说路很窄,他们说一定会鸣笛的,他们说你究竟在干什么呢?……我一枪命中水塘的中央,溅起一团漂亮的水花。似乎过了一个千年那么久,枪声才终于降落到地上,三只鸟振翅飞去,我的身边一团咒骂叹息。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换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在这样的地方,用这样的枪械,闭着眼睛也能撂倒一只。然而,命运竟然如此弄人,子弹竟然会打在了那么小的一块地方,穿过了所有挥舞着的翅膀,交叉的脖颈,打在了水面上。他们嘲笑我,重新发动吉普车,为我点上一根香烟,不断拍我的后脑勺和后背,不停地嘲笑我。

    ⑨我也笑得很开心,因为我知道,那是我有生以来最准的一枪。

(选自《意林》2015年第8期)

15.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福建一只猫过马路时被车撞死,另一只公猫见状后趴在母猫的尸体上拼命哀号,此情此景让路人心酸。据附近保安介绍,这两只猫天天在一起流浪,很亲密的样子。

16.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福建一只猫过马路时被车撞死,另一只公猫见状后趴在母猫的尸体上拼命哀号,此情此景让路人心酸。据附近保安介绍,这两只猫天天在一起流浪,很亲密的样子。

17.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福建一只猫过马路时被车撞死,另一只公猫见状后趴在母猫的尸体上拼命哀号,此情此景让路人心酸。据附近保安介绍,这两只猫天天在一起流浪,很亲密的样子。

18.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9.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

请以“我熟悉的动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写出真情实感。

2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俟:等待。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

22.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风从水上走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了缕缕温暖{#blank#}1{#/blank#},{#blank#}2{#/blank#};……啊,朋友,我们从时代的舞台走过,留下什么呢?

4.填空题(共8题)

23.
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服用胃舒平(含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2)请写出一种有氢氧化镁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3)用乙醇做燃料.
24.
在H、O、K、N、C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写出化学式.
(1)可以用作复合肥的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正常雨水显弱酸性的一种酸_______________.
25.
已知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X,则X的化学式为  ;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6.
将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其质量会_____,将浓硫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其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将生石灰在空气中长期敞口放置,会变为黏在一起的块状物质,它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27.
棉花、羊毛、尼龙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________;“白色污染”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人类重要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水、维生素、油脂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六大类.
28.
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过滤时要使用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在蒸发时也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       
29.
已知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X、Y、Z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1)X的化学式为   
(2)写出Z与稀盐酸反应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   
(3)气体X、Y中所含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其原因是   
30.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B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为了收集到纯度高、浓度大的氧气,应该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3)实验室用C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   (填“左”或“右”)侧导管通入.
(4)某次实验中,关闭A的夹子,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水,发现水充满了整个试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14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