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3030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6/20

1.流程题(共1题)

1.
(7分)现有某不纯的碳酸钠固体样品,已知其中含有的杂质可能是Na2SO4、CuSO4、NaCl、C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杂质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请你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分析判断,并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2)无色溶液E中的酸根离子的符号是
(3)该碳酸钠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杂质是 ,一定不含有的杂质是
(4)请写出过程④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5)碳酸钠固体样品中还不能确定的物质是 。要确定它是否存在,可另取溶液A再实验。请简述你的设计方案(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2.计算题(共1题)

2.
(某纯碱样品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为了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同学准确称取 12.0g样品,做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需有
(2)滤液 C中的溶质是  ,若向滤液 C中滴加稀盐酸,写出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将滤渣B洗涤烘干后,称量其质量为 10.0g , 计算纯碱样品中的 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单选题(共11题)

3.
以下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天然气燃烧B.铜制品锈蚀C.太阳能热水D.铁矿石炼铁
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常用铁桶来储运烧碱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CO2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复分解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
5.
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物质丁的化学式是H2OD.甲、乙两物质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3
6.
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元素化合时常显+1价B.带2个单位正电荷C.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D.化学性质稳定
7.
以下化学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中,用足量的铜粉除去氧气
B.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中混入的少量的CO2
C.用过量的CaCl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少量杂质Na2CO3
D.用稀盐酸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8.
将一定量的Zn、Fe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CuCl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Fe2+B.滤液中一定含Zn2+
C.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说明一定有Zn和FeD.滤渣不可能为三种金属
9.
创建卫生城市,市民自觉践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秸秆就地焚烧,还肥于田B.健身器材表面涂刷油漆,可以防止生锈
C.垃圾分类回收,节约资源,产生价值D.植树种花,绿化社区环境
10.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CO还原氧化铁实验开始时,先通CO,后加热
B.把98%的浓硫酸沿器壁注入盛有水的量筒内稀释
C.做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跟量筒内的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11.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洗洁精可去除油污,属于一种乳化现象
B.废旧电池中的化学物质能严重污染环境
C.用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工业污水,防治水污染
D.厨房煤气泄漏后马上打开排气扇通风,以防点火爆炸
12.
有一物质X,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加入到足量的NaOH溶液、氯化钡溶液、HCl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如表。则该物质X是下列各项中的(  )
加入物质
NaOH溶液
氯化钡溶液
HCl溶液
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CuO固体B.(NH42CO3粉末
C.稀硫酸D.CuSO4溶液
13.
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得滴入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有如图所示关系,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6.3%B.7.3%C.10%D.17%

4.选择题(共15题)

14.“50×(   )<462”,最大能填(   )
15.“50×(   )<462”,最大能填(   )
16.43()()172 ,把除数看作(   )来试商,商是(   )
17.一盒小皮球有40个.三年级有100人参加球操,每人发2个球.一共需要小皮球(   )
18.林山果园摘了360千克苹果.如果30千克装一筐,可以装 (   )
19.“30×(   )<156”,最大能填(   )
20.“30×(   )<156”,最大能填(   )
21.“70×(   )<552”,最大能填(   )
22.用竖式计算

320÷50=(   )

23.用竖式计算

320÷50=(   )

24.“80×(   )<635”,最大能填(   )
25.“40×(   )<256”,最大能填(   )
26.判断对错.

27.判断对错.

28.“90×(   )<712”,最大能填(   )

5.填空题(共4题)

29.
据悉4月25日和26日,我市采用人工增雨作业,发射增雨火箭弹148枚,平均降水量达到“中雨”量级。某型增雨火箭弹长80cm,玻璃钢外壳,内装增雨剂碘化银。增雨火箭弹发射升空后,碘化银(化学式为AgI)就会扩散成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残留的弹壳会在空中自爆,炸碎成小块飘到地面,不会对人产生伤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钢属于 。(选填“合金材料”、“硅酸盐材料”、“复合材料”之一)
(2)小火箭使用的主要燃料名叫“偏二甲肼”(C2H8N2),它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之一)。偏二甲肼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碘化银在光照作用下,能分解生成银和碘单质(I2),化学方程式为     
30.
(4分)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会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和分析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问题。
(1)2013 年济南市整合趵突泉、大明湖、五龙潭、护城河等旅游资源,组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它集独特的自然山水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为 5A 级景区。

①对泉水的下列说法中明显错误的是 (填序号)
A.清澈的泉水是溶液 B.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
C.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泉水的硬度   
A.过滤可以除去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②某化学小组的小泉同学取2滴非常清澈的趵突泉水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置于酒精灯上小心加热,水分消失后,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固体残留物,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③济南市区居民的大部分饮用水来自地表天然水,天然水转化成饮用水需经一系列净化,Cl2是一种廉价的自来水消毒剂,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HClO)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氯气(Cl2)和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2)化学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填序号)
A.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碘酸钾,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
B.“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C.香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吸烟有害健康
31.
按要求从氮气、甲烷、氢氧化镁、一氧化碳、氯化钠、硫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非金属单质   ;(2)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3)一种难溶于水的碱   ;(4)一种可作为调味品的盐   
32.
(5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Ⅰ所示。常温下,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入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Ⅱ所示。

(1)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5%(填“>”、“<”、“=”之一)。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之一)。
(3)若甲中含有少量的杂质乙,可采用 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4)在图Ⅱ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甲试管中固体增多,乙两试管里固体减少。请你对此现象作出解释。  

6.实验题(共1题)

33.
(7分)下面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生成氧气时,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用来测定某不纯的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为少量单质铜),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D1→C→D2→D3。(已知:CuO+H2Cu+H2O;D1、D2、D3为3个浓硫酸洗气瓶)
①仪器D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反应完成后,装置D2中浓硫酸的质量增重1.8g,则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为 。若不连接D1,则计算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将会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一致”)。
④若通过   的方法,即使不连接D1,计算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也会基本一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