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赤峰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2952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4/7/16

1.计算题(共1题)

1.
根据如图所示信息进行计算:
(1)加入稀硝酸的质量为   g.
(2)所用稀硝酸溶质的质量分数?

2.单选题(共14题)

2.
自来水的净化主要包括以下过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自然沉淀 B. 砂层过滤 C. 活性炭吸附    D. 杀菌消毒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  )
A.用氮气保存食品B.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C.发热病人用酒精擦身体降温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4.
化学概念之间具有并列、包含、交叉等关系,如图表示概念m和n之间的包含关系,下表选项中,所列概念之间的关系符合图中所示包含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m
氧化物
纯净物

化合反应
n
化合物
单质

氧化反应
 
A.AB.BC.CD.D
5.
下列是对一些实验操作的设计或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才能验证其质量守恒
B.实验室制备气体选择发生装置时,首先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C.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可以将pH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
D.检验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用氯化钡溶液进行验证
6.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A.水的电解B.石灰石在紧闭的容器内煅烧
C.加热一定量的氧化汞制取氧气D.向稀硫酸中加入少量氧化铜粉末
7.
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N ②Na+ ③④P2O5⑤KClO3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
B.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C.④中数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5个氧原子
D.⑤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1:1:3
8.
已知金属锰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化学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Mn+H2SO4=MnSO4+H2B.Mg+MnCl2=MgCl2+Mn
C.Fe+MnCl2=FeCl2+MnD.Mn+CuCl2=MnCl2+Cu
9.
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溶质

高锰酸钾
溶剂

汽油
酒精

汽油
溶解性
不溶
易溶
可溶
易溶
不溶
 
A.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
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10.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H2O、HCl、NaNO3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
B.Fe、Fe2+、Fe3+三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C.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NH4NO3、(NH42SO4、NH4Cl殾能与NaOH反应,放出NH3
11.
下列是几种液体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食醋﹣3.0B.酸雨﹣5.4C.酸奶﹣4.5D.果汁﹣6.0
12.
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需要选用适当的试剂,其中正确的是()
A.C(Zn)﹣稀硫酸B.CaCl2溶液(HCl)﹣Ba(OH)2溶液
C.CO2(CO)﹣澄清的石灰水D.NaOH溶液[Ca(OH)2]﹣K2CO3溶液
13.
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物质的分类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②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①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②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腐蚀实现
C、“低碳经济”的措施
D、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企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①洗涤剂去油污是因为起乳化作用
②湿衣服晾干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A.AB.BC.CD.D
14.
下列所示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验满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点燃酒精灯D.塞紧橡皮塞
15.
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要分类摆放,以下是四个药品橱所存放的药品.实验室购进一瓶锌粒,应存放于()
A.B.C.D.

3.选择题(共15题)

16.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里,装有3个黄球、5个白球、2个黑球,它们除了颜色之外没有其他区别.从箱子里随意摸出1个球,则摸出白球的可能性大小为(   )
17.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18.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19.计算: (2+1)×(63)
20.计算: (a1+1a+1)a+1a
21.如图,点C,D在线段BF上,AB∥DE,AB=DF,∠A=∠F,求证:BC=DE.

22.已知:如图,△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结DH与BE相交于点G.

23.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3cm和10cm,第三边与其中一边的长相等,那么第三边的长为{#blank#}1{#/blank#}cm.
24.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23cm和10cm,第三边与其中一边的长相等,那么第三边的长为{#blank#}1{#/blank#}cm.
25.计算: 8×3÷1212
26.若实数x,y满足 x2+(y3)2=0 ,则代数式x+y的值是{#blank#}1{#/blank#}.
27.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所示的残片,对图中的哪些数据测量后就可到建材部门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   )

28.小红家最近新盖了房子,室内装修时,木工师傅让小红爸爸去建材市场买一块长3m,宽2.2m的薄木板用来做家居面,到了市场爸爸看到满足这个尺寸的木板有点大,买还是不买爸爸犹豫了,因为他知道他家门框高只有2m,宽只有1m,他不知道这块木板买回家后能不能完整的通过自家门框.请你替小红爸爸解决一下难题,帮他算一算要买的木板能否通过自家门框进入室内.(备用图可供做题参考,薄木板厚度可以忽略不计)

29.已知: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B,C两点到直线AD的距离相等.
30.已知: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B,C两点到直线AD的距离相等.

4.填空题(共6题)

31.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N2+2CO2,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   在空气中含量最高;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中毒的是
(2)“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密切相关”.例如: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   性;一氧化碳的性质决定了一氧化碳在钢铁冶炼中的作用,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的原理      
(3)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天然气 ;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和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反应,生成物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    
32.
根据图示信息,用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溶质中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2)写出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的符号
(3)标出溶剂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4)写出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33.
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1)紫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锌、铁、硒等,其中给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锌、铁、硒”是指    (填“单质”或“元素”).
(2)硬水有很多危害,生活中常用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家庭生活中经常产生的垃圾有:①易拉罐②废报纸③料菜叶④矿泉水瓶,其中属于可回收的垃圾是 (填序号).
(4)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如图的分析,你发现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氧气,还需同时具备的条件是   
34.
如图是物质A和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A
110
114
121
126
139
B
31.6
45.8
85.5
110
169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B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甲”或“乙”).
(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t1介于_________________℃之间.
35.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

(1)A是氢气或甲烷的燃烧实验,点燃前必须   
(2)B实验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3)C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实验中的过滤操作,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D是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此装置的最大优点是 
36.
A﹣H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已知A为金属氧化物,C为石灰石的主要成分,D为蓝色沉淀,G和H均为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甲为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     ;D的化学式 
(2)写出B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将溶液G和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放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4)举出B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   

5.实验题(共1题)

37.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部分性质实验,具体操作如下:
(1)溶液配制:用50mL 3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玻璃棒外,还需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____
A 托盘天平  B 烧杯   C 漏斗   D 量筒   E 胶头滴管
(2)气体制备:用配制好的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请你在如图1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理即可).
(3)性质实验: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铁丝燃烧的实验.实验前,它在集气瓶底部________,然后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将火柴点燃,待火柴快燃尽时,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拓展延伸:小亮同学在上述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引起了小亮同学的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是哪种粒子能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加快呢?
(查阅资料)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
(猜想与假设)Ⅰ、不可能是H2O,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可能是SO42
Ⅲ、可能是Cu2+
(实验验证)如图2所示:
在实验①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___________不能使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加快;
在实验②中加入_______后,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进一步证明能使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的是_______.
(结论)实验证明,硫酸铜在该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硫酸铜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与交流)Ⅰ、检验实验②中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写出过氧化氢在硫酸铜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