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北京市房山区初三毕业会考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264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5/5/25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1807年,科学家首次利用电解氢氧化钠的方法制备金属钠,同时得到氧气和水。1921年,科学家通过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制备金属钠同样获得成功。金属钠用小刀切开外皮后,可以看到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钠的密度是0.97g/cm3。钠跟氧气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反应。将一小块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滴加过几滴酚酞试液的水中,可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上来回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会变红。收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经检验发现其具有可燃性。
金属钠可用于制造一种抗爆剂——四乙基铅((C2H5)4Pb),它能降低汽油的爆震性,减少发动机产生的噪音。四乙基铅通常是使氯乙烷(C2H5Cl)跟金属钠和铅的合金一起反应而制成的。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钠的物理性质 (答出一点即可)。
(2)钠的用途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电解氢氧化钠和电解熔融氯化钠的原理相同,他们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5)实验室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钠是金属
B.钠能与氧气反应
C.钠能与水反应
D.钠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0.8g/cm3)大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白色固体。同学们对鉴别这两种物质非常感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0℃
20℃
30℃
40℃
Na2CO3
12.5 g
21.5 g
39.7 g
49.0 g
NaHCO3
8.1 g
9.6 g
11.1 g
12.7 g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部分)的比较
性质
Na2CO3
NaHCO3
性质比较
溶液的酸碱性
碱性
碱性
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的碱性更强
热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和H2O
与盐酸反应
反应
反应
均产生CO2,但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更加剧烈
 
(设计方案并实施)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及结论
方案一:___________
若有白色固体剩余,样品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
方案二:分别将两种白色固体溶于水制成5%的溶液,___________,将其与标准比色板对照。
pH值大的为碳酸钠溶液,pH值小的为碳酸氢钠溶液。
方案三: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
热,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____________
方案四:如下图所示,分别将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全部且同时倒入装有过量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知道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并进行______实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3.简答题(共1题)

3.
(4分)据报道,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2Cu + 2H2SO4 + O22CuSO4 + 2H2O。用980g稀硫酸恰好能与80g含铜80%的废料完全反应(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
求:(1)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2)若使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10%,需要加入水的质量。

4.单选题(共11题)

4.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B.湿衣晾干C.石蜡熔化D.辣椒剁碎
5.
碘酸钙[Ca(IO3)2]可用于补碘剂,其中碘(I)元素的化合价为
A.+4B.+5C.+6D.+7
6.
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7.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锌B.铁C.铜D.银
8.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
C.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插入铜丝
9.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牛奶C.食盐D.植物油
10.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水反应
B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是CH4
C
50℃时,将34gKCl固体加入100g蒸馏水中
完全溶解
5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
D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
燃烧
氧气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A.AB.BC.CD.D
11.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a、b溶解度相等
B.t2℃时,a、b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
C.将t2℃时的a、b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两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t2℃时,取等质量a、b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质量水后恢复至t2℃,析出溶质的质量a>b
12.
尿素[CO(NH2)2]是一种化肥,它属于
A.磷肥B.氮肥C.钾肥D.复合肥
13.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
A.西瓜B.鲫鱼C.花生油D.马铃薯
14.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红磷C.蜡烛D.甲烷

5.填空题(共8题)

15.
(3分)铁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金属。
(1)生铁是常用的合金,生铁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铁块可以铸成铁锅,是利用了铁的_________性。
(3)铁制品与 接触易生锈。
16.
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水是最常见的液体.
(1)下列溶液中.以水为溶剂的是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①生理盐水    ②医用碘酒   ③硫酸铜溶液
(2)日常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将浑浊的河水用如图所示的装罝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过滤和________ .
17.
(2分)化学与环境。
(1)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_。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
18.
(2分)实验室要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操作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数字序号)。
19.
(3分)化学与健康。“APEC”会议的晚宴上有一道传统小吃“豌豆黄”,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品名
豌豆黄
主要原料
豌豆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糖类、 钠、钙、钾、镁、铁等元素
(1)“豌豆黄”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营养素。
(2)“豌豆黄”中含有钙元素。人体缺钙常会引起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贫血症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 D.骨质疏松
20.
(2分)化学与材料。
(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
(2)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21.
(4分)化学与能源。
(1)化石能源包括煤、_______和天然气。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增长,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潮汐能、核能、_____等。
(2)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可作为柴油替代资源的清洁燃料,二甲醚中含有________种元素,
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2.
(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或E。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