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碳酸钡广泛应用于显像管(CRT)、陶瓷、光学玻璃等行业。有一种碳酸盐矿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钡和碳酸钙,以此矿石为原料生产碳酸钡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碳酸钡和碳酸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高温下能分解成两种氧化物;氧化钡和氧化钙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这两种氢氧化物均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氢氧化物溶解度有一定的差异,下表所示的是两种氢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矿石研磨成粉末的目的_____________
(2)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焙烧炉中添加焦炭粉和热空气是为了维持炉内的高温状态
B.焙烧炉内只涉及分解反应
(3)写出焙烧炉中含钡元素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除了水之外,进入分离池中的物质是 和 ,请你推测分离池中操作②的方法是 (选填“A”或“B”)A.降温,过滤;B.加热,过滤
(5)写出由溶液B制取产品的化学方程式: ;
(6)若此矿石原料50t,得到的产品质量为19.7t,则此矿石中钡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共2分)

(已知):碳酸钡和碳酸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高温下能分解成两种氧化物;氧化钡和氧化钙都能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氢氧化物,这两种氢氧化物均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但氢氧化物溶解度有一定的差异,下表所示的是两种氢氧化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 0 | 40 | 80 |
Ca(OH)2溶解度/g | 0.187 | 0.141 | 0.094 |
Ba(OH)2溶解度/g | 1.67 | 8.22 | 101.4 |
(1)矿石研磨成粉末的目的_____________
(2)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焙烧炉中添加焦炭粉和热空气是为了维持炉内的高温状态
B.焙烧炉内只涉及分解反应
A.废渣需要经过洗涤才能弃渣,是为了保护环境,同时充分利用原料 |
(4)除了水之外,进入分离池中的物质是 和 ,请你推测分离池中操作②的方法是 (选填“A”或“B”)A.降温,过滤;B.加热,过滤
(5)写出由溶液B制取产品的化学方程式: ;
(6)若此矿石原料50t,得到的产品质量为19.7t,则此矿石中钡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共2分)
2.流程题- (共1题)
2.
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和硫酸铜,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方案,用来回收金属铜并得到硫酸锌晶体,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
(2)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加入的B物质是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
(2)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_。
(3)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加入的B物质是____________。
3.综合题- (共1题)
3.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______________。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________________,若不发出_____________,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
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物质。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有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6.4克SO2与119.6克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______________。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________________,若不发出_____________,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
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1)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物质。
(2)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有一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6.4克SO2与119.6克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4.简答题- (共1题)
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在氢、氧、碳、钾这4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物质,各写一个的化学式.
①酸________②碱_________③盐__________④氧化物__________
(2)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①______能做调味品 ②______是补钙剂的主要成分 ③______可作食品干燥剂
④______广泛用于洗涤剂的生产⑤________可帮助消化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所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硫酸除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氢、氧、碳、钾这4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物质,各写一个的化学式.
①酸________②碱_________③盐__________④氧化物__________
(2)现有六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氯化钠 | B.氢氧化钙 | C.生石灰 | D.碳酸钙 E.碳酸钠 F.盐酸 |
④______广泛用于洗涤剂的生产⑤________可帮助消化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所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用硫酸除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11题)
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
A | NaCl固体 | 泥沙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B | NaOH溶液 | Ca(OH)2 |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 |
C | FeCl2溶液 | CuCl2 |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CO | CO2 |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
A.A | B.B | C.C | D.D |
6.
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一定是二氧化碳 |
B.B可能为氢气或一氧化碳 |
C.该过程中没有涉及到复分解反应 |
D.D转化为A的反应可以为置换反应 |
7.
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①N2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②O2支持燃烧——作气体燃料 ③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 ①保护空气要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 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③保护金属资源只能通过防止金属腐蚀实现 |
C.“低碳经济”的措施 | D.物质的分类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③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 | ①合成橡胶、合金都属于合成材料 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 ③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
A. A B. B C. C D. D
8.
如下图所示:若关闭Ⅱ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①浓H2SO4(有强吸水性) ②浓NaOH溶液(能大量吸收CO2) ③饱和NaCl溶液


A.只有① |
B.只有② |
C.①② |
D.①②③ |
9.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对X、Y、Z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A.X>Y>Z | B.Y>X>Z | C.X>Z>Y | D.无法判断 |
10.
“接龙”是化学扑克(和普通扑克相似,牌面标注物质的化学式)的一种游戏,其规则是:当上家出牌时,下家跟出的牌所标注的物质必须能与上家的反应。某局游戏中,甲到戊五人各有一张不同的牌,牌面标注“CuSO4”、“H2SO4”、“NaOH”、“Fe”、“Fe2O3”。若甲的牌为“Fe2O3”,且按甲-乙-丙-丁-戊依次出牌时能满足“接龙”规则,则丁的牌是
A.NaOH | B.Fe | C.H2SO4 | D.CuSO4 |
11.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化学知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 B.生锈的铁链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中除锈 |
C.热的纯碱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 D.车船表面喷涂油漆以防生锈 |
12.
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他三种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
B.久置在潮湿空气中的铁钉质量增加 |
C.久置在空气中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
D.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
13.
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大 |
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C.任何饱和溶液升温后都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D.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水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15.
“即热即食型食品”适合外出旅游时使用,其内层用铝箔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包装两种化学物质。使用预留在外的开关,使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此时便可以对食品进行加热,这两种化学物质最适合的选择是
A.熟石灰与水 | B.生石灰与水 | C.食盐与水 | D.浓硫酸与水 |
6.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