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清洁、高效、具有优良的环保性能的可燃物,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能。工业制备二甲醚的生产流程如下:
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300℃)进行下列反应:
(Ⅰ)CO(g)+2H2(g)
CH3OH(g) ΔH1=-90.7kJ·mol-1
(Ⅱ)2CH3OH(g)
CH3OCH3(g)+H2O(g) ΔH2=-23.5kJ·mol-1
(Ⅲ)CO(g)+H2O(g)
CO2(g)+H2(g) ΔH3=-41.2kJ·mol-1
(1)催化反应室中的总反应:3CO(g)+3H2(g)
CH3OCH3(g)+CO2(g)
①该反应的反应热△H=__________。
②催化反应室中采用300℃的反应温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反应(Ⅰ)在30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7。该温度下将2molCO、3molH2和2molCH3OH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__________(填“正向进行”、“逆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3)上述流程中二甲醚精制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为绿色电“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①该电池工作时,H+向___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②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催化反应室中(压力2.0~10.0MPa,温度300℃)进行下列反应:
(Ⅰ)CO(g)+2H2(g)

(Ⅱ)2CH3OH(g)

(Ⅲ)CO(g)+H2O(g)

(1)催化反应室中的总反应:3CO(g)+3H2(g)

①该反应的反应热△H=__________。
②催化反应室中采用300℃的反应温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反应(Ⅰ)在30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7。该温度下将2molCO、3molH2和2molCH3OH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此时反应将__________(填“正向进行”、“逆向进行”或“处于平衡状态”)。
(3)上述流程中二甲醚精制的实验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为绿色电“二甲醚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①该电池工作时,H+向__________极移动(填“正”或“负”);
②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2.
慢心律是一种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1)由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B分子中有2个含氧官能团,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
(3)写出A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属于a-氨基酸;
②是苯的衍生物,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5)已知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环氧乙烷。
完成以邻甲基苯酚(
)和乙醇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
①结合题中信息;无机试剂任用。
②合成路线流程图中,在(______)填反应条件,在[ ]填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结构简式:

③写出邻甲基苯酚与乙醛合成高分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由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B分子中有2个含氧官能团,分别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
(3)写出A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属于a-氨基酸;
②是苯的衍生物,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5)已知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环氧乙烷。
完成以邻甲基苯酚(


①结合题中信息;无机试剂任用。
②合成路线流程图中,在(______)填反应条件,在[ ]填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结构简式:

③写出邻甲基苯酚与乙醛合成高分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4题)
3.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2H2O+2e—=H2↑+2OH— |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 |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 |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不变 |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②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③17O2和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④第三周期非金属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⑤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0.1NA个氧原子
⑥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①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②1H和2H是不同的核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③17O2和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④第三周期非金属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⑤1.12L16O2和1.12L18O2均含0.1NA个氧原子
⑥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A.②⑥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⑤ |
4.选择题- (共2题)
7.△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osA•cosC﹣cos(A+C)=sin2B.
(Ⅰ)证明:a,b,c成等比数列;
(Ⅱ)若角B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且b=6,S△BAD=2S△BCD,求BD.
8.△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osA•cosC﹣cos(A+C)=sin2B.
(Ⅰ)证明:a,b,c成等比数列;
(Ⅱ)若角B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且b=6,S△BAD=2S△BCD,求BD.
5.实验题- (共1题)
9.
为研究1.0mol/LFe(NO3)3溶液与Cu的反应,甲与乙做了如下实验:将Cu片放入1.0mol/L的Fe(NO3)3溶液中,观察到Cu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绿色,由此甲得出结论:Fe(NO3)3溶液中的Fe3+氧化了Cu。而乙认为,Fe(NO3)3溶液显酸性,此酸性条件下,NO3-也能氧化Cu。
(1)甲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设计如下实验: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Fe(NO3)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
②证明甲观点正确的现象是__________,Fe3+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乙证明自己的观点,设计如下实验:
①下列溶液中,可以用于替换上述Fe(NO3)3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0.1mol/LHNO3溶液
b.0.1mol/LFeCl3溶液
c.6.0mol/LNaNO3和0.2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②测定溶液pH值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③乙查阅资料:NO3-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证明乙观点正确的现象是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甲和乙的观点都正确。丙得出结论:将Cu片放入1.0mol/L的Fe(NO3)3溶液中,Fe3+和NO3-均氧化的Cu。你是否同意丙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1.0mol/LFe(NO3)3溶液与Cu的反应,甲与乙查阅资料:
甲与乙再次将Cu片放入1.0mol/L的Fe(NO3)3溶液中,并监测实验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他们发现Cu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绿色,且pH值略有上升。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
(1)甲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Ⅰ | 取蓝绿色溶液,向其中加入K3[Fe(CN)6]溶液 | …… |
①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Fe(NO3)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
②证明甲观点正确的现象是__________,Fe3+与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2)乙证明自己的观点,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Ⅱ | 用pH试纸测定1.0mol/L的Fe(NO3)3溶液的pH值 | 1.0mol/L的Fe(NO3)3溶液的pH=1 |
Ⅲ | 将1.0mol/L的Fe(NO3)3溶液替换为某种溶液(或混合溶液),加入Cu | …… |
①下列溶液中,可以用于替换上述Fe(NO3)3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0.1mol/LHNO3溶液
b.0.1mol/LFeCl3溶液
c.6.0mol/LNaNO3和0.2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
②测定溶液pH值的操作是__________。
③乙查阅资料:NO3-在不同条件下的还原产物较复杂,有时难以观察到气体产生。证明乙观点正确的现象是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甲和乙的观点都正确。丙得出结论:将Cu片放入1.0mol/L的Fe(NO3)3溶液中,Fe3+和NO3-均氧化的Cu。你是否同意丙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
(4)为进一步研究1.0mol/LFe(NO3)3溶液与Cu的反应,甲与乙查阅资料:
水解反应 | 平衡常数(K) |
Fe3++3H2O![]() | 7.9×10-4 |
Fe2++2H2O![]() | 3.2×10-10 |
Cu2++2H2O![]() | 3.2×10-7 |
甲与乙再次将Cu片放入1.0mol/L的Fe(NO3)3溶液中,并监测实验过程中溶液pH值的变化。他们发现Cu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绿色,且pH值略有上升。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