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金泽中学2017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183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6/12

1.单选题(共15题)

1.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氧化钠易潮解B.浓盐酸易挥发
C.氯化钠易溶解D.碳酸易分解
2.
“金属明星”钛的获取方法之一为:TiCl4+2Mg2MgCl2+Ti,该反应属于
A. 分解反应 B. 化合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3.
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
A.CO2B.CuOC.H2OD.SO2
4.
汞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汞的元素符号是(    )
A.HgB.HeC.AgD.Au
5.
下列物质名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
A.氯化铁 FeCl2B.硫酸 H2SC.氢氧化钡Ba(OH)2D.硫酸钠Na2SO3
6.
金属的活动性最弱的是(    )
A.铝B.铜C.银D.钠
7.
将X、Y两种金属片分别插人硫酸铜溶液中,X没有发生明显变化,Y表面析出金属铜。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A.Y、铜、XB.X、铜、YC.铜、Y、XD.Y、X、铜
8.
过量的铁粉投入到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成分是(    )
A.铜、银B.铁、铜、银C.铁、银D.铁、铜
9.
下列物品不需密封保存的是  (    )
A.氢氧化钠B.氢氧化钙C.氯化钠D.浓盐酸
10.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结果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则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C.碱溶液的pH >7,则pH >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D.某些固体与酸溶液反应产生气体,该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11.
用稀硫酸除铁锈的原理是(    )
A.FeO+H2SO4===FeSO4+H2O
B.Fe2O3+3H2SO4===Fe2(SO4)3+3H2
C.Fe2O3+2H2SO4===2FeSO4+2H2O
D.Fe2O3+3H2SO4===Fe2(SO4)3+3H2O
12.
A + B → 盐 + 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H2SO4和NaOHB.CO2和NaOHC.HCl 与CuOD.H2SO4和BaCl2
13.
下列属于可溶性碱的是(    )
A.Mg (OH)2B.KOHC.Fe (OH)3D.Cu (OH)2
14.
某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盐酸 B.  酚酞
C. 石蕊 D. 二氧化碳
15.
取用氧化铜的仪器是
A. 燃烧匙 B. 滴管 C. 镊子 D. 药匙

2.选择题(共2题)

16.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17.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3.填空题(共6题)

18.
(一)实验课上,甲组同学运用下列实验方法探究碱的性质。

①由上图实验一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_,此变化过程属于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由上图实验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______而变质,因此要密封保存。
②实验三中可观察到三个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小为A>B>C,对比A瓶与____(选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
(二)乙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集气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瓶口的双孔塞一孔插一根连接气球的玻璃管,另一孔插一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把胶头滴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瓶中,振荡。

①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对瓶底残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欲探究其中是否含有碳酸钠: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1
取样,滴加稀盐酸
______
 
含有碳酸钠
方法2
取样,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产生_______
 
小明又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变红,由此也得出瓶底残留液中只含有碳酸钠的结论。稍后想想又立即否定了自己的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19.
Ca(OH)2是建筑工业中常用的原材料,它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氧化物,它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其中钙、氢、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Ca(OH)2与其它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① 若X是与其它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_________。
② 根据图中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下图四个试剂瓶中盛放有实验室常见的四种物质,请按要求填空:

四瓶试剂中,① A瓶中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② C瓶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③D瓶中固体为______色,④ _____(填化学式)可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
21.
某同学设计了一实验方案,以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它使用了铁片、银片和一种试剂即达到目的,试完成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铁片和银片,再在两只试管中各加入_____溶液约2ml。
加入铁片的试管中:_______
加入银片的试管中: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用“>”表示)__________
 
22.
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将盐酸、熟石灰、食盐、氢气四种物质填入相应的空格。
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 ②用于厨房调味品的是__________,
③焊接钢板前用于除锈的是________, ④用于冶炼钨、钼等金属的是__________。
23.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金属铜的流程图:

Ⅰ.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溶液A的溶质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
生成无色气体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在固体B中加入过量的______溶液,再通过过滤的分离方法得到金属铜。

4.实验题(共1题)

24.
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甲组实验中两支试管均无明显现象,乙组中的现象是:蓝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镁带表面有_________,这两组实验说明_________.
②丙组实验试管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丙组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___(填试管编号),下列实验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的是________.
a、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
b、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溶液pH的变化:pH变大
c、先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再逐渐加入另一反应物,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
d、取该试管实验后的剩余溶液滴加碳酸钠,无气泡
④为了验证盐酸具有酸的通性,丙组中还需添加的实验是:向稀盐酸中加入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6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