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氧化铜矿石含有CuO、Cu2(OH)2CO3和Fe2O3,还含有一些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其他杂质。铜、铁是畜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某饲料厂联合生产硫酸铜晶体和硫酸亚铁晶体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资料】Cu2+、Fe3+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请回答问题:
(1)氧化铜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酸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3)该流程中氢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反应。
(4)下图为“硫酸亚铁干燥曲线图”,据此可确定由FeSO4·7H2O脱水得到流程中所示产品的适宜工艺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温度和时间)。

(5)在“调节pH/过滤”中,加入CaCO3调节溶液的pH,请说出溶液适宜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

【资料】Cu2+、Fe3+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沉淀物 | Fe(OH)3 | Cu(OH)2 |
开始沉淀的pH | 1.5 | 4.2 |
沉淀完全的pH | 3.7 | 6.7 |
请回答问题:
(1)氧化铜矿石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酸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3)该流程中氢氧化铁能与硫酸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反应。
(4)下图为“硫酸亚铁干燥曲线图”,据此可确定由FeSO4·7H2O脱水得到流程中所示产品的适宜工艺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温度和时间)。

(5)在“调节pH/过滤”中,加入CaCO3调节溶液的pH,请说出溶液适宜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Na2CO3或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_____色;酸碱度:NaHCO3溶液________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下图,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甲烧杯不变,则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______(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_______。(选填A、B或C)
A.1.5g B.0.96g C.0.5g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下图,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4)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6)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测定】
(7)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0.2g,实验后为122.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8)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变化,也可制得Na2CO3和一种铵盐。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
溶解度 | 10℃ | 20℃ | 30℃ | 40℃ |
Na2CO3 | 12.5g | 21.5g | 39.7g | 49.0g |
NaHCO3 | 8.1g | 9.6g | 11.1g | 12.7g |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_____色;酸碱度:NaHCO3溶液________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下图,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甲烧杯不变,则乙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______(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_______。(选填A、B或C)
A.1.5g B.0.96g C.0.5g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下图,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4)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6)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测定】
(7)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0.2g,实验后为122.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要有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拓展】
(8)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经过一系列变化,也可制得Na2CO3和一种铵盐。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3.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化学密不可分。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
③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______; ④能做建筑材料的盐是_______。
(2)江阴公共自行车方便了市民出行,也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市民喜爱。
①“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_____气体排放;
②如图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

③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___;
④扫描二维码可以租用公共自行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 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
③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______; ④能做建筑材料的盐是_______。
(2)江阴公共自行车方便了市民出行,也符合“低碳出行”的理念,颇受市民喜爱。
①“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_____气体排放;
②如图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

③采用实体轮胎的“共享单车”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夏天易爆胎”的原因_________;
④扫描二维码可以租用公共自行车,二维码的制作材料一般是用PVC不干胶贴纸。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
4.单选题- (共14题)
6.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铜、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
③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该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无色溶液A;
②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分别得无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将白色沉淀C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9g;
③在19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气泡冒出;
④在无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钙、硫酸钠、硫酸铜 |
B.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
C.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 |
D.步骤③生成的气体质量可能是4.4g |
8.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
B.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C.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D.结构观:氯原子和氯离子质子数相同,它们化学性质相同 |
10.
全球近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分析如图判断关于汞元素的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


A.汞的化学式为Hg | B.汞原子的质量为200.6g |
C.汞原子的中子数是80 | D.汞为非金属元素 |
11.
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A.化学与资源 | B.化学与材料 |
①铁护栏表面刷上油漆,可防止生锈 ②爱护水资源只能通过节约用水实现 | ①用钛合金制作航天飞机的外壳,利用其密度大,耐腐蚀等性质 ②装食品用的聚氯乙烯塑料袋具有热塑性 |
C.化学与环境 | D.化学与生活 |
①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风力发电、多用高硫煤做燃料等 ②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回收废弃塑料、使用新型降解塑料等 | ①青少年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应多食海产品、瘦肉等含锌的食物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
A. A B. B C. C D. D
12.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
A.滤液中一定含有Al(NO3)3、Ag NO3 | B.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Ag NO3 |
C.滤渣中一定含有Fe |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 |
13.
一轮复习阶段,小明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②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故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③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④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因为乳化作用;⑤催化剂一定加快反应速率;⑥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 | B.2 | C.3 | D.4 |
14.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
C.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
D.将尿素[CO(NH2)2]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氨味 |
15.
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P点所表示的溶液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 |
B.可用t1℃时20%的甲溶液配制10%的甲溶液 |
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
D.分别将t3℃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质量相等 |
16.
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 | ![]() | ![]() |
A.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B.HCl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 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 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 |
A. A B. B C. C D. D
5.实验题- (共1题)
18.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作的改动是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可采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溶液不变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①装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体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
③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_ (填序号)。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作的改动是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可采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溶液不变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①装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体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
③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_ (填序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