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5分)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 ,物
质D的类别为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
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若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E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 ,物
质D的类别为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若A是能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B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的水溶液显蓝色。
则C—D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综合题- (共1题)
2.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硫酸铜溶液。为了测定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50 g该溶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Cu(OH)2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计算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生成Cu(OH)2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计算该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3)在实验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0至b段溶液中溶质质量逐渐增加 |
B.a、b、c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均为一种 |
C.向c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
D.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一直在增加 |
3.选择填充题- (共5题)
3.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棉花、蚕丝、涤纶均属于天然纤维 |
B.生石灰、烧碱、浓硫酸均可用作干燥剂 |
C.合成材料包括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
D.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____元素(填“常量”或“微量”) |
4.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用试剂或方法 |
A | 除去硫酸铁溶液中的硫酸铜 | 加入足量的铁粉,过滤 |
B | 硬水软化 | 煮沸或蒸馏 |
C | 检验露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滴入无色酚酞 |
D | 鉴别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 | |
A.A | B.B | C.C | D.D |
5.
如图所示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


A.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大的是A |
B.t1℃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至t1℃,析出溶质的质量B>A=C |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D.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6.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为减少“白色污染”,可用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 |
B.超市里所有食品都不含食品添加剂 |
C.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
D.老年人缺钙会患______________ |
4.流程题- (共1题)
8.
硬水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而且会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硬水受热后会产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实验室用水垢制取纯净氯化钙固体的流程如图所示(假设水垢中的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是利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氯化钙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区别硬水和软水,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⑤是利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得到氯化钙固体。
5.科学探究题- (共2题)
9.
如图所示,在6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
(资料:KCl溶液、CaCl2溶液均显中性)

(1)作为对照试验的是试管_____(选填①~⑥编号)。
(2)试管②、⑤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溶液中溶质都含有_____元素。
(3)试管⑥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碳酸钾属于_____(填物质类别),可做_____肥使用,取该溶液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_____色。
(4)将试管⑤倒入试管④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_____。
A 红色 B 紫色 C 蓝色
(5)实验后将试管①②⑥中的废液倒入大烧杯中,最终得到红色溶液,则大烧杯的废液中除了石蕊外,一定还含有_____。
(资料:KCl溶液、CaCl2溶液均显中性)

(1)作为对照试验的是试管_____(选填①~⑥编号)。
(2)试管②、⑤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溶液中溶质都含有_____元素。
(3)试管⑥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碳酸钾属于_____(填物质类别),可做_____肥使用,取该溶液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_____色。
(4)将试管⑤倒入试管④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_____。
A 红色 B 紫色 C 蓝色
(5)实验后将试管①②⑥中的废液倒入大烧杯中,最终得到红色溶液,则大烧杯的废液中除了石蕊外,一定还含有_____。
10.
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__________溶液,此时溶液呈红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于是他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____________ 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________。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倒入下水道 B. 倒入废液缸 C. 带出实验室
(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__________溶液,此时溶液呈红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于是他得出两者恰好中和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并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____________ 猜想三:NaCl和NaOH
以上猜想中,你觉得不合理的是________。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2CO3溶液 | ________ | 猜想二成立 |
(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倒入下水道 B. 倒入废液缸 C. 带出实验室
6.单选题- (共10题)
12.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
B.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故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C.碳酸盐和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则和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一定是碳酸盐 |
D.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所以硝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
13.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表述一致的是( )
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B.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锌粉,溶液的质量变化![]() |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
D.向稀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
15.
下列有关硫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溶液中K+、Ca2+、OH﹣、Cl﹣可以大量共存 |
B.硫酸和盐酸溶液中都含有H+,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
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
D.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即可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
16.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
C.在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D.在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19.
近期饮食安全成为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下列有关做法中,合理的是( )
A.用工业明胶和油酸钠非法加工卤猪耳朵 |
B.用化工染料浸泡包裹粽子的竹叶 |
C.种植西瓜过量使用膨大剂和增甜剂 |
D.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以防腐 |
7.选择题- (共1题)
21.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B | 检验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 | 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
C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D |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各取少量溶液中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
8.填空题- (共3题)
22.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
(2)2个亚铁离子_____;
(3)标注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
(4)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试写出次氯酸钙的化学式_____。
(1)2个氢原子_____;
(2)2个亚铁离子_____;
(3)标注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
(4)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试写出次氯酸钙的化学式_____。
23.
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

(1)为了验证性质,小红将紫色石蕊溶液加到盐酸中,溶液变______色。
(2)图中A代表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3)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镁条验证性质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

(1)为了验证性质,小红将紫色石蕊溶液加到盐酸中,溶液变______色。
(2)图中A代表的物质类别是______。
(3)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用镁条验证性质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验证性质⑤,可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名称)。
2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填序号)。
A.黄瓜 B.鸡蛋 C.面条
(2)某兴趣小组就清水江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取回水样,在实验室静置后过滤,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
(3)若要测定清水江江水的酸碱度,最适宜的是______(填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 B.pH试纸 C.无色酚酞溶液
(4)烧碱露置在空气中不但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还会发生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烧碱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填序号)。
A.黄瓜 B.鸡蛋 C.面条
(2)某兴趣小组就清水江的水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取回水样,在实验室静置后过滤,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
(3)若要测定清水江江水的酸碱度,最适宜的是______(填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 B.pH试纸 C.无色酚酞溶液
(4)烧碱露置在空气中不但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还会发生变质,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烧碱变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综合题:(1道)
选择填充题:(5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