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某炼铁厂用赤铁矿石炼铁(除氧化铁外,其他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现要测定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上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列出求解20g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x)的比例式_____;
(3)此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46.5g水,则最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若用配制100g 21.9%的稀盐酸,则需要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g;配制稀盐酸时除了需要烧杯、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

(1)写出上述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列出求解20g赤铁矿石中氧化铁质量(x)的比例式_____;
(3)此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
(4)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46.5g水,则最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5)若用配制100g 21.9%的稀盐酸,则需要36.5%的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g;配制稀盐酸时除了需要烧杯、量筒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的类别,自拟分类标准,将下列物质平均分成三类:
火碱、干冰、亚硝酸钠、消石灰、氯化铵、生石灰
①分类标准:_____;②包括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①_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除K、Ca、Na外,因为这三种金属活动性太强,加入盐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请你写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②_____。
(1)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标准可以是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依据物质的类别,自拟分类标准,将下列物质平均分成三类:
火碱、干冰、亚硝酸钠、消石灰、氯化铵、生石灰
①分类标准:_____;②包括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①_____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是除K、Ca、Na外,因为这三种金属活动性太强,加入盐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和氢气,生成的碱再与盐反应。请你写出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②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想探究该溶液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活动: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全部变质 猜想二:部分变质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甲、乙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样于试管中,倒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于是得出结论:样品全部变质;
乙同学实验: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后,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最终溶液呈红色,于是得出结论:样品部分变质;
(表达与交流)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1)_____(写化学方程式);
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2)_____;甲、乙同学经过讨论后,继续实验:
(继续实验)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再加入(3)_____溶液,通过观察到(4)_____现象,甲、乙同学最终确认:样品部分变质。
(反思与归纳)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可知: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的变质程度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全部变质 猜想二:部分变质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甲、乙同学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样于试管中,倒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于是得出结论:样品全部变质;
乙同学实验: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后,再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最终溶液呈红色,于是得出结论:样品部分变质;
(表达与交流)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反应是(1)_____(写化学方程式);
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2)_____;甲、乙同学经过讨论后,继续实验:
(继续实验)取样于试管中,先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再加入(3)_____溶液,通过观察到(4)_____现象,甲、乙同学最终确认:样品部分变质。
(反思与归纳)根据上述探究过程可知:
A.检验溶液中溶质成分时,所选试剂不仅与待测物质反应产生明显唯一的现象,而且需注意所选试剂(5)_____(答两点); |
B.保存氢氧化钠溶液时一定要注意(6)_____。 |

4.推断题- (共1题)
4.
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氢氧化钠和稀硫酸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图(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图中用“﹣”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一种黑色粉末,B的溶液呈蓝色,B、C中含一种相同元素,D可以用于制玻璃。

(1)请分别写出A和C物质的化学式:
(2)写出反应关系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写出A和B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1)请分别写出A和C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 | B._____; |
(3)写出A和B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
5.单选题- (共11题)
5.
某同学取一块石灰石样品(成分为碳酸钙及20%的不含钙的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研碎后忘记称量而直接煅烧一定时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3g,向其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恰好完全反应后共用去500g稀盐酸,则已分解的碳酸钙质量占原样品质量的质量分数为
A.40% | B.50% | C.60% | D.80% |
6.
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l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l℃,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
D.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到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溶液 |
7.
生产生活中的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工业上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废水 |
B.工业上重复用水以节约水资源 |
C.加工香肠时加入少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新鲜 |
D.家中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及时打开排风扇或抽油烟机 |
8.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溶液 |
B.施用尿素时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 |
C.用厕所清洁剂除去卫生间瓷砖上的铁锈痕迹 |
D.氮肥、磷肥、钾肥都易溶于水,所以都比农家肥肥效快 |
10.
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
A.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
B.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Al(OH)3+3HCl═AlCl3+3H2O |
C.美丽的溶洞中的石笋逐渐增高 CaCO3+CO2+H2O═Ca(HCO3)2 |
D.用烧碱制纯碱 2NaOH+CaCO3═Na2CO3+Ca(OH)2 |
11.
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 它们的溶液中都含酸根离子 |
B | 一氧化碳有毒 | 一氧化碳分子有毒 |
C | 盐酸能导电 | 盐酸中存在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氯离子 |
D | 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 原子之间间隔受热变大 |
A.A | B.B | C.C | D.D |
12.
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方案均正确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需区分的物质 | 氯化钠和纯碱 | 二氧化碳和空气 | 浓盐酸和浓硫酸 | 尿素和碳铵 |
方案一 | 加入硝酸银溶液 | 伸入带火星木条 | 闻气味 | 观察颜色 |
方案二 | 加入食醋 | 加入澄清石灰水 | 用pH试纸检验 |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
A.A | B.B | C.C | D.D |
14.
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在自然界中主要分布在海水中 |
B.空气中稀有气体约占其体积分数为0.96% |
C.地球上的金属元素将被耗尽,所以我们要保护金属资源 |
D.目前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经常利用的能源有化石能源、水能、氢能等 |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杂质(少量) | 试剂及操作方法 |
A | NaCl | Na2CO3 |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
B | CO2 | O2 | 依次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
C | Cu | FeCl2 | 加入足量的蒸馏水后过滤,洗涤,高温烘干 |
D | MgCl2溶液 | HCl |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镁,过滤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2题)
16.
用“
”和“
”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
(2)解释由B到C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
(3)请画出比氮元素多一个周期多一个族的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
(2)解释由B到C变化的微观实质是_____;
(3)请画出比氮元素多一个周期多一个族的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