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高锰酸钾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实验一:实验室制取气体

(1)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______(化学方程式表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丁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_____(填“e”或“f”端)通入;若要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需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梁明同学认为乙装置和丙装置类似,都可以用于液体与固体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反应。由此他认为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制取氧气可用丙装置进行,以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刘彬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梁明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刘彬同学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二: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进行再探究
I.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小明查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8H2O+10CO2↑
资料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升高,反应加快。
(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
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______。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
Ⅱ.(查阅资料)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实验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填编号)。
(4)实验2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u+2KMnO4+8H2SO4===5CuSO4+2MnSO4+K2SO4+______。
实验一:实验室制取气体

(1)实验室可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______(化学方程式表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丁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_____(填“e”或“f”端)通入;若要检验收集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需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梁明同学认为乙装置和丙装置类似,都可以用于液体与固体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反应。由此他认为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制取氧气可用丙装置进行,以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刘彬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梁明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刘彬同学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二:实验小组对高锰酸钾进行再探究
I.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和草酸(H2C2O4)溶液混合,发现刚开始反应时溶液褪色不明显,但不久后褪色速度突然加快。为了探究反应过程中褪色速度加快的原因,小明查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1: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K2SO4+8H2O+10CO2↑
资料2:通常情况下,反应物浓度变大,反应加快;温度升高,反应加快。
(1)根据这些资料,小明提出了两个假设。
假设一: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物浓度变大引起的;
假设二:褪色速度突然加快是由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引起的。
小明经过分析,否定了假设一,理由是______。
(2)小丽针对假设二进行实验探究后,经过思考,又做了如下实验:
把经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等分为两份,分装A、B两试管,同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等浓度的草酸溶液,并置于同一水浴中。迅速向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MnSO4发现A试管中溶液褪色明显快于B试管。上述实验中,把2支试管置于同一水浴中的目的是______。这一实验基于的假设是______。
Ⅱ.(查阅资料)KMnO4溶液呈中性、有腐蚀性。
(进行实验)
实验1:将新鲜鸡皮在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下表。
KMnO4 溶液浓度 | 0.002% | 0.01% | 0.1% | 1% |
鸡皮的 变化 | 无明显 变化 | 边缘部分变 为棕黄色 | 全部变 为棕色 | 全部变 为黑色 |
实验2:将铜片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
实验 | ![]() | ![]() | ![]() | ![]() | |
铜片质量/g | 实验前 | 0.54 | 0.54 | 0.54 | 0.54 |
18小时后 | 0.54 | 0.52 | 0.54 | 0.43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
(2)实验2中,通过对比②和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实验2中,欲得出“KMnO4和硫酸共同作用对铜才有腐蚀性”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填编号)。
(4)实验2中,铜片被腐蚀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Cu+2KMnO4+8H2SO4===5CuSO4+2MnSO4+K2SO4+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如图为实验室配制的硝酸银溶液的标签,取该溶液10g,加入10g氯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并回答问题。

(提示:NaCl+AgNO3===AgCl↓+NaNO3)
(1)10g质量分数为3.4%的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是______g。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提示:NaCl+AgNO3===AgCl↓+NaNO3)
(1)10g质量分数为3.4%的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是______g。
(2)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3.流程题- (共1题)
3.
工业上制备K2SO4晶体的工艺流程图如图.请根据流程回答问题:

(1)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反应Ⅰ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CO3和______(填化学式).
(4)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原因是______。为检验硫酸钾晶体表面的杂质是否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______(填序号,下同),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观察现象即可判断。
a.AgNO3溶液 b.过量的BaCl2溶液 c.过量的Ba(NO3)2溶液.

(1)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反应Ⅰ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CaCO3和______(填化学式).
(4)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洗涤反应Ⅲ所得晶体的原因是______。为检验硫酸钾晶体表面的杂质是否洗涤干净,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先加入______(填序号,下同),振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观察现象即可判断。
a.AgNO3溶液 b.过量的BaCl2溶液 c.过量的Ba(NO3)2溶液.
4.单选题- (共7题)
4.
某同学设计的物质鉴别方法,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 需鉴别的物质 | 加试剂或方法 | |
方法 1 | 方法 2 | ||
A | 木炭粉和氧化铜 | 看颜色 | 通 CO 并加热 |
B | NaCl 溶液和Na2CO3溶液 | 稀盐酸 | Zn |
C | 稀盐酸和氯化钾溶液 | 无色酚酞 | Zn |
D | 水和酒精 | 闻气味 | 点燃 |
A.A | B.B | C.C | D.D |
5.
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凝胶冰”是纯净物 |
B.“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
C.“气凝胶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
D.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
6.
成语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下列成语相关化学用语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争风吃醋:醋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符号为H+ |
B.大浪淘沙:沙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 |
C.如胶似漆:胶中含有碳、氢、钙等元素,三种元素中属于金属的元素符号为 Ca |
D.信口雌黄:雌黄即三硫化二砷(As2S3中S 为-2 价),As2S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 |
7.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安全 | B化学与生活 |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③用水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①洗涤剂除油污原理是溶解油污 ②农业上用熟石灰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③多吃牛奶鸡蛋可以补充蛋白质 |
C化学与健康 | D化学与环境 |
①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 ②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③利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 ①降解塑料的使用可减少白色污染 ②变废为宝,将地沟油变为航空煤油 ③燃煤使用脱硫技术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
A.A | B.B | C.C | D.D |
9.
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 B.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
C.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
5.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