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氯化亚铜CuCl是一种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广泛应用于治金、电镀、医药等行业。CuC1的制备流程如下:

(1)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操作X”中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
(3)“滤液”中除了Na+、SO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
(4)“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产生的SO3可与水化合生成一种常见的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__(写化学式);
(6)可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醇洗”的目的是_____,防止洗涤过程中氯化亚铜变质。

(1)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操作X”中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
(3)“滤液”中除了Na+、SO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
(4)“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2+Na2SO3=2CuCl↓+2NaCl+SO3↑,产生的SO3可与水化合生成一种常见的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_____(写化学式);
(6)可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醇洗”的目的是_____,防止洗涤过程中氯化亚铜变质。
2.计算题- (共1题)
2.
实验小组的同学称取30g某纯碱样品,平均分成六份依次加入到盛有100g稀盐酸的锥形瓶中(锥形瓶的质量为60g),每次充分反应后进行称量(如图所示),得到数据如表:

请计算:
(1)第六次加入样品后,总共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_____g。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加入样品 的质量/g | 5 | 5 | 5 | 5 | 5 | 5 |
电子天平 的示数/g | 163.9 | 167.8 | 171.7 | 175.6 | 180.6 | 185.6 |
请计算:
(1)第六次加入样品后,总共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_____g。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
3.推断题- (共1题)
3.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是包含A、B、C、D和盐酸5种物质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1)单质A不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 Mg B Fe C Ag D 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B与盐酸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若C为碳酸钠:①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②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种。

(1)单质A不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 Mg B Fe C Ag D 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B与盐酸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
(3)若C为碳酸钠:①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②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 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_____种。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兴趣小组发现铁钉生锈需要几天的时间,询问老师如何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老师说氯化物可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提出问题)氯化物对铁钉生锈有怎样的影响?
(查阅资料)
ⅰ.NaCl、CaCl2、CuCl2等由氯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的盐属于氯化物。
ⅱ.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CuO。
ⅲ.CuO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H2SO4═CuSO4+H2O。
(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
实验1:探究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
(1)对比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2)小组同学认为,试管④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铁锈,也可能是铜。他们认为红色沉淀可能是铜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2:探究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
(3)步骤Ⅱ中所加入的试剂是___。
(4)步骤Ⅲ、Ⅳ的实验目的是___。
(5)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是___。
(反思与评价)
(6)结合实验1、2的结论,对于“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小组同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假设:___。
老师说氯化物可能加快铁钉生锈的速度。
(提出问题)氯化物对铁钉生锈有怎样的影响?
(查阅资料)
ⅰ.NaCl、CaCl2、CuCl2等由氯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的盐属于氯化物。
ⅱ.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CuO。
ⅲ.CuO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H2SO4═CuSO4+H2O。
(进行实验、分析解释、获得结论)
实验1:探究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
试管 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 | ![]() | ![]() | ![]() | ![]() |
现象 | 2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 1天后,铁钉表面出现红色 | 7分钟时铁钉表面出现红色,20分钟后试管底部出现红色沉淀 |
(1)对比实验①②③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
(2)小组同学认为,试管④中的红色沉淀可能是铁锈,也可能是铜。他们认为红色沉淀可能是铜的理由是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2:探究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取出试管④中的铁钉,过滤剩余物,洗涤滤纸上的物质 | 固体为红色 |
Ⅱ | 将步骤Ⅰ所得红色固体加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 红色固体大部分溶解,溶液变为黄色 |
Ⅲ | 将步骤Ⅱ所得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滤纸上的固体后,置于石棉网上充分加热 | 红色固体变黑 |
Ⅳ | 向试管中加入步骤Ⅲ所得黑色固体,再加入足量稀硫酸 |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
(3)步骤Ⅱ中所加入的试剂是___。
(4)步骤Ⅲ、Ⅳ的实验目的是___。
(5)由实验2可得出结论:试管④中红色沉淀的物质组成是___。
(反思与评价)
(6)结合实验1、2的结论,对于“氯化物对铁钉生锈速度的影响”,小组同学提出了进一步的假设:___。
5.单选题- (共17题)
5.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B.转化观:氢气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
C.守恒观:通过化学方法可以把水直接变成油 |
D.结构观: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相似,其化学性质相似 |
6.
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15 | 15 | 25 | 20 |
反应后的质量(g) | 0 | 10 | x | y |
A.x+y=65 |
B.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
C.物质C一定是反应物 |
D.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比为3:1 |
8.
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A.Ca2+、Cu2+、NO3﹣、Cl﹣ |
B.Na+、Mg2+、SO42﹣、Cl﹣、 |
C.Na+、K+、CO32﹣、SO42﹣ |
D.Na+、Ba2+、Cl﹣、NO3﹣ |
12.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中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
B.在氯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D.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13.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旧电池的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
B.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
C.N2、NO、NO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
D.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
14.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
15.
将一定质量的Zn加入到Mg(NO3)2、Fe(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仍为浅绿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一定为Ag、Fe |
B.滤液中最多含有两种溶质 |
C.反应前后金属固体的质量可能不变 |
D.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定产生白色沉淀 |
16.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 |
B.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
C.将130g 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40℃,最多还能溶解甲物质20g |
D.40℃时,将50g乙物质全部溶于水中,恰好能得到150g乙的饱和溶液 |
17.
下面对有关实验的设计与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 实验内容 | 试剂与方法 | 结论与解释 |
A | 分离CaCO3和CaO | 加水溶解、过滤 | CaO溶于水 |
B | 除去BaSO4中的BaCO3 | 加稀盐酸、过滤 | BaCO3溶于稀盐酸 |
C | 鉴别NaOH、Na2SO4溶液 | 滴加酚酞试液 | NaOH溶液显碱性 |
D | 检验溶液中的Mg2+ | 滴加NaOH | Mg(OH)2不溶于水 |
A.A | B.B | C.C | D.D |
6.填空题- (共4题)
22.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泡打粉”的主要成分中有碳酸氢钠、碳酸钙、柠檬酸等。碳酸氢钠俗称_____。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6H8O7+3NaHCO3=C6H5O7Na3+3X↑+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2)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开关,从灭火的原理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隔绝氧气
②降低温度
③隔离可燃物
(3)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泡打粉”的主要成分中有碳酸氢钠、碳酸钙、柠檬酸等。碳酸氢钠俗称_____。加入泡打粉制作的蛋糕更松软,其原理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C6H8O7+3NaHCO3=C6H5O7Na3+3X↑+3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2)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开关,从灭火的原理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隔绝氧气
②降低温度
③隔离可燃物
(3)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3.
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离不开水。
(1)饮用硬度或酸碱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可通过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在实验室里常用_____来测定水的酸碱度;
(2)如图为某种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消毒处理属于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消毒处理后的某无色透明水样中含有钾盐,证明此水样为混合物简单的方法是_____(写出操作、现象)

(3)极少部分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解离而得到H+和OH﹣,H+易与水分子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与水分子相比,下列对水合氢离子描述不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 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C 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 微粒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1)饮用硬度或酸碱度过大的水都不利于人体健康。生活中可通过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在实验室里常用_____来测定水的酸碱度;
(2)如图为某种污水处理流程示意图。水通过“格栅”可去除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相当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消毒处理属于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消毒处理后的某无色透明水样中含有钾盐,证明此水样为混合物简单的方法是_____(写出操作、现象)

(3)极少部分水分子在特定条件下容易解离而得到H+和OH﹣,H+易与水分子形成水合氢离子(H3O+),与水分子相比,下列对水合氢离子描述不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 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C 微粒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D 微粒的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24.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分子_____;
(2)3个碳酸根离子_____;
(3)醋酸的化学式_____;
(4)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_;
(5)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2个氮分子_____;
(2)3个碳酸根离子_____;
(3)醋酸的化学式_____;
(4)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_;
(5)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5.
如图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
(2)D在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填字母)。
(4)以上四种粒子中B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5)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1)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
(2)D在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A、B、C、D四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_____(填字母)。
(4)以上四种粒子中B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5)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26.
课外小组的同学自制一块多槽铁板,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用以探究燃烧的条件。(注:金属板上白磷足量)回答下列问题:

(1)滴水之前白磷不燃烧,滴水之后白磷燃烧,可推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盛有MnO2的金属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有同学提出“将NaOH换成水,然后将水换成浓硫酸,也可以完成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_____。

(1)滴水之前白磷不燃烧,滴水之后白磷燃烧,可推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盛有MnO2的金属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有同学提出“将NaOH换成水,然后将水换成浓硫酸,也可以完成探究活动”。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7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