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实验室常用氧气做实验。现将24.5 g氯酸钾与5.6 g二氧化锰混合物加热至反应完全(已知2KClO3
2KCl+3O2↑,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请回答:(1)求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2)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 g水中,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1)求所制得氧气的质量。
(2)将实验后剩余固体溶于85.1 g水中,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2.流程题- (共1题)
2.
碳酸亚铁(FeCO3)是制取补血剂的原料,以下是用黄铜矿废液[溶质成份为Fe2(SO4)3、CuSO4及H2SO4]为原料,制备碳酸亚铁并回收铜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已知:①Fe与Fe2(SO4)3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FeSO4②溶液B中只有一种溶质。
(1)步骤1中,试剂A为______,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使废液中Fe2(SO4)3、CuSO4及H2SO4全部转化为______;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之一是有红色固体析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操作a的名称:______。
(3)步骤Ⅱ中,试剂C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等可溶性碳酸盐。
(4)步骤Ⅲ的目的是:除去“不溶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回收得到纯净、干燥的铜。用化学方法回收铜的操作步骤为: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等酸、过滤、洗涤、干燥;回收铜的物理方法为吸铁______。

已知:①Fe与Fe2(SO4)3溶液能发生反应生成FeSO4②溶液B中只有一种溶质。
(1)步骤1中,试剂A为______,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使废液中Fe2(SO4)3、CuSO4及H2SO4全部转化为______;反应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之一是有红色固体析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操作a的名称:______。
(3)步骤Ⅱ中,试剂C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等可溶性碳酸盐。
(4)步骤Ⅲ的目的是:除去“不溶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回收得到纯净、干燥的铜。用化学方法回收铜的操作步骤为: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等酸、过滤、洗涤、干燥;回收铜的物理方法为吸铁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硬铝属于铝合金,因为具有密度较小、强度较大、耐腐蚀性较强等特点,所以是制造飞机和宇宙飞船的理想材料。已知硬铝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硬铝粉末中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产物NaAlO2溶于水);Mg、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Mg。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Cu。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得出结论):猜想______成立。
附加题: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将获得4分的奖励,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拓展与分析)请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验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方案一:______;
方案二:______。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产物NaAlO2溶于水);Mg、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
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Mg。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Cu。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Al外,还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实验方案 | 实现现象 | 结论 |
①取一定量的硬铝粉末,加过量的______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 硬铝中一定含有______ 。 |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______ ,充分反应。 |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 硬铝中一定含有______ 。 |
(得出结论):猜想______成立。
附加题:若正确回答下列小题,将获得4分的奖励,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拓展与分析)请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验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方案一:______;
方案二:______。
4.
某化学兴趣小组想要探究一包食品脱氧剂的成分,剪开包装袋,发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固体,其中混有少量白色粉末。
(提出问题)脱氧剂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经过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提出猜想:
甲同学:可能有铁粉
乙同学:可能有炭粉,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性,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富集在脱氧剂周围。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根据两位同学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请完成下表:
(反思与评价)
(1)滤渣与氧化铜的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从实验装置角度考虑,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来提供高温。
(2)有同学提出,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物理方法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请写出使用此方法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
(3)老师告诉同学们,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小组同学又对脱氧剂中的白色粉末产生好奇,经查阅资料,白色粉末可能是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其作用在于吸附水分,为脱氧反应提供水分;并疏松配料,使氧气易于接触铁粉。如图是硅藻土用量与脱氧时间(h)的关系图,可知:①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是______g。

②硅藻土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会减慢。请分别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③脱氧剂的脱氧速度还有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请写出一条并说明理由:______。
(提出问题)脱氧剂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经过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提出猜想:
甲同学:可能有铁粉
乙同学:可能有炭粉,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性,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富集在脱氧剂周围。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根据两位同学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脱氧剂中加入足量的______ |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 甲、乙同学的猜想均成立 |
过滤,将滤渣与氧化铜混合加热 | ______ |
(反思与评价)
(1)滤渣与氧化铜的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从实验装置角度考虑,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来提供高温。
(2)有同学提出,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物理方法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请写出使用此方法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
(3)老师告诉同学们,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小组同学又对脱氧剂中的白色粉末产生好奇,经查阅资料,白色粉末可能是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其作用在于吸附水分,为脱氧反应提供水分;并疏松配料,使氧气易于接触铁粉。如图是硅藻土用量与脱氧时间(h)的关系图,可知:①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是______g。

②硅藻土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会减慢。请分别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③脱氧剂的脱氧速度还有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请写出一条并说明理由:______。
4.单选题- (共12题)
5.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前 反应后
A.该反应涉及到三种原子 |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
D.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变化 |
6.
甲醛(CH2O)是室内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打开人造板家具门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就是甲醛的气味。硅藻泥因其粒子表面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可以净化空气。纳米级TiO2是一种新型光触媒材料,光照射下,其自身不变,却能促使甲醛转化为CO2和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上述材料可以归纳出甲醛的物理性质有: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有毒 |
B.硅藻泥净化空气的原理是: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空气,与活性炭功能相似 |
C.纳米级TiO2作为光触媒材料净化空气的原理是:催化分解甲醛生成CO2和H2O |
D.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
8.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2 | 90 | 20 | 10 |
反应后的质量/g | m | 39 | 5 | 16 |
A.反应后![]() | 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 | D.丙可能是单质 |
11.
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 )
A.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原子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
D.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由一种元素组成就是单质 |
12.
目前,大部分电动车使用的是铅酸电池,其中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芯中含有一定量的铅 | B.铅原子中有82个中子 |
C.铅的元素符号为Pd | D.铅是金属元素 |
13.
我国科学家用滤纸和二氧化钛(TiO2)薄膜制作出一种新型“纳米纸”,又在纳米纸上“铺”一层“萘胺”(C10H9N)染料,制成一种试纸,用于检测食物中亚硝酸盐浓度的高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钛中Ti的化合价+4 |
B.萘胺中,碳、氢、氮的原子个数比为10:9:1 |
C.该试纸是一种新的纯净物 |
D.萘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3 |
15.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溶解度一定大于乙溶解度 |
B.![]() |
C.![]() ![]() |
D.![]() |
16.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清除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 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
C.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 |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
5.填空题- (共1题)
17.
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现有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完成下列小题。

(1)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会损害人体健康,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
(2)倒开水时,为了防止瓶塞沾上其他物质,取下瓶塞时应______放。
(3)现在许多城市家庭都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自行车作为常用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
①如图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②车架表面刷油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______。
(5)烧菜时,锅内的油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1)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会损害人体健康,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
(2)倒开水时,为了防止瓶塞沾上其他物质,取下瓶塞时应______放。
(3)现在许多城市家庭都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自行车作为常用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
①如图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一种即可)
②车架表面刷油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______。
(5)烧菜时,锅内的油着火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2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