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299813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20

1.单选题(共7题)

1.
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KI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3I2+6OH=IO3+5I+3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方程式:2H2O+2e=H2↑+2OH
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有IO3
C.电解槽内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KI+3H2O=KIO3+3H2
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方程式不变
2.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与H2在暗处能化合并发生爆炸,X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质的沸点:Z>W
B.简单离子半径:X>W
C.元素X与氧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D.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反应
3.
依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推断,下列不正确的是
A.碱性:KOH>NaOHB.氧化性:C12>S
C.稳定性:HBr>HID.酸性 H3PO4>HNO3
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铜粉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NO2
B.用氨水鉴别NaCl、MgCl2、AlCl3、NH4Cl四种溶液
C.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草酸的还原性
D.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l2中混有的HCl
5.
对于下列实验亊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解释
A
加热蒸干MgSO4溶液能得到MgSO4固体;加热蒸干MgCl2溶液得不到MgCl2固体
H2SO4不易挥发,HC1 易挥发
B
电解CuCl2溶液,阴极得到Cu,电解AlCl3溶液,阴极得不到Al
得电子能力: Cu2+>Al3+>H+
C
浓HNO3能氧化NO;稀HNO3不能氧化NO
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D
钠与乙醇反应平缓;钠与水反应剧烈
羟基中氢的活性:C2H5OH<H2O
 
A.AB.BC.CD.D
6.
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关实验,合理的是(  )
A.图①:验证H2CO3的酸性强于H2SiO3
B.图②:收集CO2或NH3
C.图③:分离Na2CO3溶液与CH3COOC2H5
D.图④:分离CH3CH2OH与CH3COOC2H5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可用于杀菌、消毒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能源
C.氯气和明矾均可做自来水的消毒剂
D.食品保鲜剂中所含铁粉和生石灰均作还原剂

2.选择题(共2题)

8.△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osA•cosC﹣cos(A+C)=sin2B.

(Ⅰ)证明:a,b,c成等比数列;

(Ⅱ)若角B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且b=6,SBAD=2SBCD,求BD.

9.△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cosA•cosC﹣cos(A+C)=sin2B.

(Ⅰ)证明:a,b,c成等比数列;

(Ⅱ)若角B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且b=6,SBAD=2SBCD,求BD.

3.填空题(共4题)

10.
X、Y、L、M为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最小,Y、L 与M三种元素的质子数均为5的倍数。回答下列问题:
(1)X与Y组成的化合物属于______(填“共价”或“离子”)化合物.
(2)X与M组成的物质电子式为_____,该物质可作为野外工作的应急燃料,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L可能是Ne,也可能是P
B.L在氯气中燃烧现象为白色烟雾
C.L与X形成的化合物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D.L有多种氧化物以及含氧酸
11.
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I.取样、氧的固定    .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在碘量瓶中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该反应放热),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2S3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32-+I2=2I- +S4O62-)。
回答下列问题:
(1)“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水样酸化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在碘量瓶(如图)中进行反应,要盖上塞子且在塞子上倒少量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Na2S3O3溶液不稳定,易被氕化,且易受到水中CO2以及微生物的影响而分解,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__________。
(5) Na2S3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KIO3做基准物标定Na2S3O3溶液的浓度,称取0.214g KIO3与过量的KI作用,析出的碘用Na2S3O3溶液滴定,用去24.00mL,此Na2S3O3溶液的浓度为______(已知M(KIO3) = 214.0g/mol)
(6)取100.00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该Na2S3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若消耗Na2S3O3的体积为l0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mg/L。
12.
亚硝酸钙[Ca(NO2)2]是水泥混凝土外加剂的主要原料,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亚硝酸钙,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2NO+CaO2=Ca(NO2)2;2NO2+CaO2 =Ca(NO3)2
请回答下列问题:
a.向装置中通入N2;b.向三颈烧瓶中滴加稀硝酸;c.点燃酒精灯;d.熄灭酒精灯;e.停止通入氮气;f.关闭分液漏斗旋塞
(1)上述操作的正确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作用是除去________(填化学式)。
(3)装置E中,酸性K2Cr2O7溶液的作用:可剩余的NO氧化成NO3-,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Cr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已知Ca(NO2)2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因为其遇酸会发生反应,产生NO气体。设计实验证明D中有亚硝酸钙生成_____________。
(5)整个过程持续通人氮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13.
以工业生产硼砂所得废渣硼镁泥为原料制取MgSO4·H2O的过程如图所示:

硼镁泥的主要成分如下表:
MgO
SiO2
FeO、Fe2O3
CaO
Al2O3
B2O3
30%〜40%
20%~25%
5%〜15%
2%~3%
1%〜2%
1%〜2%
 
资料:B2O3溶于水形成硼酸,由于硼酸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硫酸镁在80℃溶解度最大,所以常规方法很难将二者分离,目前常采用高温结晶法。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1”中主要含有_________(写化学式)。
(2)“滤渣2”中主要含有_________(写化学式),判断”除杂"基本完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取上层清液,滴加苯酚试液不显紫色
B.取上层淸液,滴加KSCN,不变红
C.取上层清液,滴加K3[Fe(CN)6]不产生蓝色沉淀
(3)氧化镁的作用是______。有同学认为用碳酸镁比用氧化镁要好,原因是________。
(4)分离滤渣3应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分离滤渣3后的母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和_____,可以采用加压、_____的方法得到一水合硫酸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