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I.取样、氧的固定 .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将水样与Mn(OH)
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
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
在碘量瓶中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
2被I
-还原为Mn
2+(该反应放热),在暗处静置5min,然后用标准Na
2S
3O
3溶液滴定生成的I
2(2S
2O
32-+I
2=2I
- +S
4O
62-)。
回答下列问题:
(1)“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水样酸化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在碘量瓶(如图)中进行反应,要盖上塞子且在塞子上倒少量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Na
2S
3O
3溶液不稳定,易被氕化,且易受到水中CO
2以及微生物的影响而分解,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__________。
(5) Na
2S
3O
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KIO
3做基准物标定Na
2S
3O
3溶液的浓度,称取0.214g KIO
3与过量的KI作用,析出的碘用Na
2S
3O
3溶液滴定,用去24.00mL,此Na
2S
3O
3溶液的浓度为______(已知M(KIO
3) = 214.0g/mol)
(6)取100.00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该Na
2S
3O
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若消耗Na
2S
3O
3的体积为l0mL,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