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l0.0克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50.0克,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56.7克。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________。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________。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____.
(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_____.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试管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 (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出问题)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小敏的猜想是Al>Cu>M;小强的猜想是Al>M>Cu;你的猜想是_____.
(设计与实验一)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的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 M丝插入试管①中 | 铜丝插入试管②中 | 铝丝插入试管③中 | 实验结论 |
刚开始的现象 | 有少量气泡产生 | 无气泡 | 无气泡 | M>Cu;_____ |
几分钟后的现象 | 有少量气泡产生 | 无气泡 | 有大量气泡产生 | _____ |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_____.
(设计与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试管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交流与表达)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 (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3.推断题- (共1题)
3.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D是黑色固体,B、C、E是无色气体,B和C组成元素相同,化合物D中含有金属元素,该金属元素的单质是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转化为D的反应现象_____
(2)写出检验C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说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

(1)写出E转化为D的反应现象_____
(2)写出检验C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说出物质E的一种用途:_____
4.单选题- (共16题)
6.
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 a | b | c | d |
反应前的质量(g) | 6.4 | 3.2 | 4.0 | 2.8 |
反应后质量(g) | 5.2 | X | 7.2 | 2.8 |
A.a和c是反应物 | B.d一定是催化剂 |
C.X=2.0g |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8.
乙酸乙酯(C4H8O2)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有关乙酸乙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14个原子构成 |
B.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4% |
C.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16 |
D.一个乙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4:1 |
10.
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不需使用玻璃棒搅拌 |
B.实验步骤是: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转移 |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蒸馏水 |
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
12.
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14.
下列验证Zn、Fe、Ag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中(“—”表示未进行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 B | C | D |
ZnSO4溶液 | — | Fe | Ag | Fe |
FeSO4溶液 | Zn | Ag | Zn | — |
AgNO3溶液 | Fe | — | — | Fe |
A.A | B.B | C.C | D.D |
15.
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甲、乙、丙三种金属均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乙>甲>丙 |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
C.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 |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
16.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
B.当A中混有少量B 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
17.
通过对溶液知识的学习,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为10% |
B.热糖水降低温度后有固体析出,则原热糖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
C.可以用冷却海水的方式得到氯化钠固体 |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
19.
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
C.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D.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
5.选择题- (共2题)
20.已知函数f(x)满足 {#mathml#}{#/mathml#} ,当x∈[1,4]时,f(x)=lnx,若在区间 {#mathml#}{#/mathml#} 内,曲线g(x)=f(x)﹣ax与x轴有三个不同交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6.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