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为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某化学社团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部,装置如图所示,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1)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2)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
(2)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
(4)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
(2)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
(4)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单选题- (共14题)
5.
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可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
B.铝壶内的水垢可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盐酸长时间浸泡 |
C.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 |
D.铁桶可以长时间保存波尔多液 |
6.
下列所举的几种措施,不能有效保护金属资源的是( )
A.寻找、开发金属的替代品 |
B.加速国内矿物资源的开采 |
C.对易生锈的钢铁制品采取涂油、喷漆、搪瓷、镀金等措施 |
D.加强废旧金属制品的回收利用 |
7.
向一定质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M和滤渣N.向滤渣N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滤液M中一定存在Zn2+ |
B.滤液M的颜色呈蓝色 |
C.滤渣N中一定含有Fe和Cu |
D.滤渣N的质量小于加入锌粉的质量 |
8.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回收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途径 |
B.人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C.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硬度不会明显降低 |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
9.
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放入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后镁一定有剩余 |
B.反应消耗盐酸的总质量一定相等 |
C.O—t1时段,产生氢气的质量镁比铁大 |
D.O—t2时段,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铁相等 |
1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
B.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 |
C.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
D.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该溶液仍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
11.
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④用4g食盐和100g水配制溶液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④用4g食盐和100g水配制溶液
A. 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2.
某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监测一次降雨过程中雨水的pH。取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得数据如下: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测定时间 | 5:05 | 5:15 | 5:25 | 5:35 | 5:45 |
PH | 4.95 | 4.94 | 4.86 | 4.84 | 4.84 |
小组同学对数据的分析推理错误的是( )
A.本次降雨通常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
C.本次降雨对大理石建筑有腐蚀作用 |
D.当时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可能超标 |
13.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某化肥与碱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证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
B.向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证明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
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
D.将某无色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10,证明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
14.
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他的实验操作如下: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润湿,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于pH试纸上进行测定,你认为小明同学这样测得的结果与该溶液的实际pH比较( )
A.偏低 | B.偏高 | C.不变 | D.无法判定 |
15.
2016年4月22日是世界第4个地球日,主题为“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小明的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回收废旧易拉罐 | B.回收废旧电池 |
C.宣传使用一次性木筷 | D.洗菜的水用来浇花 |
16.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少CO2的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产生 |
B.减少SO2的排放,可以从根本上消除雾霾 |
C.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可以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
D.“天宫一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 |
4.选择题- (共2题)
17.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是因为汽车超载超速造成的。兴趣小组决定对超载超速问题进行一次模拟探究,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模型,代替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将小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小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h1=h3>h2,mA=mB<mc。
5.填空题- (共4题)
19.
如图表示的是向盛有l0mL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相同浓度)后,溶液pH的变化曲线.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

(1)甲是_____溶液;
(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_____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_____(指示剂除外);
(4)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用语:_______

(1)甲是_____溶液;
(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_____mL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3)当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_____(指示剂除外);
(4)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用语:_______

20.
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它在空气中不仅易_____ 而潮解,而且还能跟_____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可选用的试剂为_____(填下列序号)
A酚酞溶液 B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 D pH试纸.
A酚酞溶液 B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 D pH试纸.
21.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表3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 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
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度,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图7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1)表3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① 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
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度,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______。
(2)将足量的稀盐酸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物中,写出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图7是实验过程生成气体或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其中表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