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省宿迁市中扬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91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3/1/11

1.简答题(共1题)

1.
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碘酸钾(KIO3).图为“云鹤牌”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碘酸钾中钾、碘、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已知成人每天约需0.15m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若1000g碘盐中含20mg碘,则成人每天需食用这种碘盐_____g.
(3)_____mg碘酸钾中含20mg的碘;
(4)用单质碘(I2)与氯酸钾(KClO3)发生反应可制得碘酸钾,同时生成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2.选择题(共3题)

2.

慈禧太后向列强保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此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3.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近期日本极右翼势力为达到攫取钓鱼岛的目的,演出了一场捐资购买中国钓鱼岛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允许1894年的历史事件重演。189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是(  )

4.

下列与如图有关的史实是(  )

3.单选题(共5题)

5.
经测定,某含有C、O两种元素的混合气体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该混合物中 ( )
A. 一定有CO2    B. 一定有CO2、CO
C. 一定有O2    D. 一定有CO2、CO、O2
6.
小明测得某食盐溶液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19%,如果以计算,则该盐水中所含食盐的质量分数为(  )
A.0.71% B.1.42% C.2.18% D.3.61%
7.
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缺铁易患贫血病B.缺碘易患夜盲症
C.缺锌易患甲状腺疾病D.缺钙易患动脉硬化疾病
8.
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已普遍进入城市家庭,它是含有下列有机物的混合物,在常压下,这些物质的沸点如下表所示,在常温下使用至无气体放出时,钢瓶中常剩余一些液态物质,这些物质最有可能是 ( )
物质名称
乙烷
丙烷
丁烷
戊烷
己烷
沸点/℃
–88.6
–44.2
–0.5
36.1
69.2
 
A.乙烷、丙烷和丁烷B.乙烷和丙烷C.只有乙烷D.戊烷和己烷
9.
上海世博会上最受欢迎的中国馆,处处蕴含着“低碳”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提倡步行B.一水多用C.少用空调D.焚烧垃圾

4.填空题(共3题)

10.
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填空:
①2个氟原子  ; ②3个氮分子   
③2个铜离子 ; ④硫酸铁中铁的化合价
⑤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⑥常用做白炽灯灯丝的金属    
11.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序号填空,下同。)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③植物的光合作用  ④温室效应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12.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⑴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 b _________ ;
⑵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_____________。
⑶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
制取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化铵+熟石灰氯化钙+氨气+水。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收集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
⑷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氧气已收集满的现象_______________,若用F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气体应从__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⑸下图是小阳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的主要步骤,实验的第二步骤是(填字母标号,下同)________,其中操作有误的是_________。

5.实验题(共1题)

13.
如下图A所示,取一个大烧杯,在里面装入约1/2的细沙;烧杯一边的细沙中,插入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将截取瓶底的大口饮料瓶做成简易漏斗,取三张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纸条,将一张干燥的和一张润湿后的纸条(润湿后仍为紫色)粘在简易漏斗的内壁,将另一张纸条润湿后,粘在简易漏斗的外壁,将漏斗插入细沙的另一边。按下列各步骤继续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用以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集气瓶的容积与简易漏斗内容积相当)向漏斗内慢慢倒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
A.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B.漏斗外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及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C.漏斗内壁上湿润的纸条变成红色,漏斗内干燥的纸条和外壁湿润的纸条都不变色
由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B所示,快速点燃两支蜡烛。
(3)如图C所示,将漏斗向上慢慢提起至下端高于烧杯口,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此现象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选择题:(3道)

    单选题:(5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