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疆实验中学高中实验班(理科班)招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415

试卷类型:自主招生
试卷考试时间:2019/9/3

1.流程题(共1题)

1.
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明矾[KAl(SO4m•12H2O]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_____.
(2)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液氯(Cl2)作为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的示意图:

其中“”、“○”、“●”代表不同原子,产物D为次氯酸(HClO),有杀菌消毒作用.
①C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_____色,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利用此法可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②液氯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天然水中微生物使有机物(以C6H10O5表示)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中所需O2的量叫做生化需氧量(BOD,单位为mg•L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6O2 6CO2+5H2O,测得20℃时1L某天然水样中含有机物(C6H20O5)的质量为10.8mg,则该水样的BOD值是_____mg/L.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查阅资料)
①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没有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 NaOH的混合物.
④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NH3
(问题探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Ⅰ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装置Ⅰ认为很多因素会导致测定数据不准确,误差太大.小明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置Ⅱ.请分析:装置Ⅱ中A的作用是_____;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_____.
②根据装置Ⅱ,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    
b.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为保证测定结果精确,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③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_____个数据.(填数字)

3.简答题(共1题)

3.
现有含H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5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当加入NaOH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
(2)求混合溶液中CuCl2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总质量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7题)

4.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 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1
反应后质量/g
0
12
15
待测
 
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反应后Q的质量为10g
B. 反应生成的Y与Z的质量比为4∶5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
5.
芬太奴是强有力的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其化学式为C20H24N2O,下列关于芬太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芬太奴的每一个分子中含有47个原子
B.芬太奴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C.芬太奴中碳的质量分数最大
D.芬太奴中碳、氢、氧、氮的原子个数比为240:24:28:16
6.
下列所示的图象能正确的反映相对的实验的是(  )
A.向pH=12的Ca(OH)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40°C,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D.将足量的金属镁、锌分别和等质量的10%的稀硫酸混合
7.
向硫酸铜、锌粉和铁粉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反应停止后过滤,若滤出的滤渣中含有铁粉,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必定含有Zn、Cu,可能含有Fe
B.滤渣中必定含有Fe、Zn,可能含有Cu
C.滤液中必定含有Zn2+,可能含有Fe2+
D.滤液中必定含有Zn2+、Fe2+,可能含有Cu2+
8.
某同学进行了煅烧石灰石的实验,过程如下(假设杂质不发生变化,酒精喷灯中的燃料是酒精C2H5OH)。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Ⅰ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B.步骤Ⅱ、Ⅲ可证明煅烧石灰石的产物中有氧化钙
C.白色固体M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D.白色固体M中钙元素的质量等于煅烧前石灰石中钙元素的质量
9.
已知某固体粉末是由NaCl、Ba(NO32、CuSO4、Na2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滤液,取滤液并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可能含CuSO4和Na2CO3
B.一定含NaCl,可能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CuSO4
C.一定含NaCl、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可能含CuSO4
D.可能含NaCl,一定含Ba(NO32、Na2SO4,一定不含Na2CO3、CuSO4
10.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气体(HCl)
NaOH溶液
洗气
B
FeSO4溶液(CuSO4
Al粉
加过量Al粉、过滤
C
KNO3固体(KOH)
H2O、CuSO4溶液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NaCl固体(MgCl2
H2O、NaOH溶液、盐酸
溶解、加过量NaOH溶液、过滤、加过量盐酸、蒸发结晶
 
A. A B. B C. C D. D

5.选择题(共2题)

11.计算.

12.计算.

6.填空题(共2题)

13.
根据酸能电离出H+的数目可将酸分为一元酸(如HCl)、二元酸(如H2CO3)、三元酸(如H3PO4).二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Na2CO3)和一种酸式盐(如NaHCO3);三元酸能与碱反应生成一种正盐(如Na3PO4)和两种酸式盐(如NaH2PO4、Na2HPO4).
(1)H2SO3是二元酸,写出它与Ca(OH)2反应生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_____;
(2)H3PO3能与NaOH反应只能生成两种盐,则H3PO3是_____元酸,生成的正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4.
如图是中学常见物质的转换关系图,其中A、B常温下都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B、X、Y、E都为氧化物,X、E都为黑色固体,Y可用作干燥剂,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I为蓝色沉淀,L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请回答:

(1)X在反应①中起______作用.
(2)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L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G在空气中变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