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西园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作进一步探究。
Ⅰ.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过程)
(1)截取一根长短合适的玻璃管,利用酒精喷灯将其加工成长柄双V管。
(2)按下图所示,装好药品和试纸,确保长柄双V管处于水平的平衡状态。

(3)以下操作不考虑空气的干扰。
(拓展延伸)
(4)碳酸钠俗称苏打、 等,常用作洗涤剂。
(5)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常用于 。
Ⅱ.探究碳酸氢钠受热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成分
(作出猜想)
同学们猜想碳酸氢钠受热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成分可能是:
①全部是碳酸氢钠;②全部是碳酸钠;③ 。
老师指出,猜想①无需验证,就知道不合理,因为 。
(查阅资料)
碳酸氢钠溶于水吸收热量,碳酸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设计方案)
同学们设计出下列3个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Ⅰ.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过程)
(1)截取一根长短合适的玻璃管,利用酒精喷灯将其加工成长柄双V管。
(2)按下图所示,装好药品和试纸,确保长柄双V管处于水平的平衡状态。

(3)以下操作不考虑空气的干扰。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用酒精灯加热左端的碳酸钠2 min | 长柄双V管保持水平,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 碳酸钠受热 |
②再加热右端的碳酸氢钠2min | 长柄双V管右端上升,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等物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拓展延伸)
(4)碳酸钠俗称苏打、 等,常用作洗涤剂。
(5)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常用于 。
Ⅱ.探究碳酸氢钠受热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成分
(作出猜想)
同学们猜想碳酸氢钠受热后,残留的白色固体成分可能是:
①全部是碳酸氢钠;②全部是碳酸钠;③ 。
老师指出,猜想①无需验证,就知道不合理,因为 。
(查阅资料)
碳酸氢钠溶于水吸收热量,碳酸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设计方案)
同学们设计出下列3个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将残留的白色固体溶于水,若有放热现象,则猜想②正确 |
B.加热一定量残留的白色固体,若质量减轻,则猜想③正确 |
C.向残留的白色固体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②正确 |
2.计算题- (共1题)
2.
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5g石灰石样品,把8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成分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1)从以上数据可推知,m= 。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实验序号 | 稀盐酸的用量/g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第一次 | 20 | 10 |
第二次 | 20 | 5 |
第三次 | 20 | 3 |
第四次 | 20 | m |
(1)从以上数据可推知,m= 。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
(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单选题- (共9题)
3.
天津港“8·12”爆炸现场有700t氰化钠(NaCN)。NaCN剧毒能与CO2反应,遇水会放出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清除NaCN污染的方法是在碱性条件下通入Cl2,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N+8NaOH+5Cl2=2CO2↑+N2↑+10NaCl+4H2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NaCN中,碳、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4、-3 |
B.NaCN溶液的pH>7,说明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
C.存有NaCN的仓库发生火灾,不能用水或CO2扑灭 |
D.处理含有98 gNaCN的污染源,至少需要355 gCl2 |
4.
2016年3月,“5.7亿元疫苗未经冷藏运输就销往全国”的新闻,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疫苗的有效成分多是减毒的病原体,辅料多是氨基酸、蔗糖(C12H22O11)和尿素[CO(NH2)2]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疫苗受热,会使蛋白质失去生理活性 |
B.氨基酸是小分子化合物,易被小肠吸收 |
C.蔗糖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是6∶11 |
D.尿素属于有机氮肥,含氮量高达46.7% |
5.
以下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 |
B.将少量C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出现浑浊 |
C.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
D.在铁锈中加入稀硫酸,铁锈逐渐溶解并得到黄色溶液 |
7.
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①检验SO2气体可以用KMnO4溶液 ②检验烧碱变质只能使用澄清石灰水 | B | ①暖宝宝的配料是铁粉、炭粉、食盐水等 ②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 |
C | ①风吹桂花满园香说明微粒不断运动 ②热胀冷缩现象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 | D | ①陶瓷、有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②汽车轮胎、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
A.A | B.B | C.C | D.D |
8.
右图是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于t ℃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
B.使KCl从溶液中结晶,多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
C.60 ℃的KNO3饱和溶液210 g降温至40 ℃,能析出46 g晶体 |
D.40 ℃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4% |
9.
如下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两个广口瓶,放在天平托盘上,使之平衡,然后放置一会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指针不偏,蔗糖溶液浓度不变 |
B.指针偏左,蔗糖溶液变浓 |
C.指针偏右,蔗糖溶液质量变大 |
D.指针偏左,生石灰部分变质 |
10.
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硝酸钾、磷酸二氢铵(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 |
B.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
C.应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和气候特点等,合理使用农药 |
D.钾肥能使植物茎秆粗壮,故追施K2SO4能防止农作物倒伏 |
11.
2016年入春以来,徐州地区屡有雾霾天气。撷秀中学科技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雾霾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如下减少雾霾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A.推进太阳能的开发 | B.鼓励多开私家车出行 |
C.倡导用煤火力发电 | D.支持焚烧农作物秸秆 |
4.填空题- (共4题)
12.
屠呦呦曾从西晋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灵感,她因此认识到不能用加热法提取青蒿素;于是改用低沸点的乙醚提取,终于在经历第190次失败后获得成功,并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
(1)研究表明,在60 ℃时青蒿素的结构就会被破坏,从而失去疗效。据此可知,青蒿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青蒿素药品应密封保存在 处。
(2)乙醚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短线表示原子间的连接,则乙醚的化学式为 ,乙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1)研究表明,在60 ℃时青蒿素的结构就会被破坏,从而失去疗效。据此可知,青蒿素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青蒿素药品应密封保存在 处。
(2)乙醚的分子结构如下图所示,其中短线表示原子间的连接,则乙醚的化学式为 ,乙醚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

13.
某密闭容器中含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 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1.7 | 1.3 | 5 | 7 |
反应后质量/g | 待测 | 12.3 | 1 | 0 |
A.待测的值是1.7 |
B.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4︰7 |
C.物质甲可能是催化剂 |
D.物质乙属于单质 |
14.
磷用途广泛,生产火柴、化肥、烟花等需要磷,实验室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也用到磷;人体坚硬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磷。请回答:

(1)磷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5,则磷原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
(2)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在空气中极易自燃,写出白磷自燃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将过量的红磷放入密闭的试管里(见右图),然后将红磷引燃;但是,红磷不能持续燃烧下去,该现象说明可燃物的燃烧需要_____。等到该试管冷却至室温,再将试管倒立在水中,并在水下拔掉橡皮塞,观察到约有_____mL的水进入试管中。

(1)磷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5,则磷原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
(2)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在空气中极易自燃,写出白磷自燃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将过量的红磷放入密闭的试管里(见右图),然后将红磷引燃;但是,红磷不能持续燃烧下去,该现象说明可燃物的燃烧需要_____。等到该试管冷却至室温,再将试管倒立在水中,并在水下拔掉橡皮塞,观察到约有_____mL的水进入试管中。
15.
了解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请回答:

(1)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其中a是电源的 极。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自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等处理,就能得到自来水。证明自来水中仍然含有杂质的方法是 。
(3)徐州自来水中溶有较多含钙、镁的物质,生活中多采用 的方法,使钙、镁离子沉淀形成水垢,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使用稀盐酸清除水垢时,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其中a是电源的 极。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自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等处理,就能得到自来水。证明自来水中仍然含有杂质的方法是 。
(3)徐州自来水中溶有较多含钙、镁的物质,生活中多采用 的方法,使钙、镁离子沉淀形成水垢,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使用稀盐酸清除水垢时,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