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桶中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为避免污染环境并回收利用废液,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10k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pH与加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已知:Na2CO3+CaCl2=CaCO3↓+2NaCl):
(1)通过下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 kg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2)计算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1)通过下图可知,当碳酸钠溶液质量加到 kg时,废液恰好处理完(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完全转化成氯化钠溶液)。

(2)计算废液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
2.单选题- (共9题)
2.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4Al + 3O2 2Al2O3 B. Zn + H2SO4 ZnSO4 + H2↑
C. CaCO3 高温CaO + CO2↑ D. C2H5OH+3O2 点燃2CO2 + 3H2O
A. 4Al + 3O2 2Al2O3 B. Zn + H2SO4 ZnSO4 + H2↑
C. CaCO3 高温CaO + CO2↑ D. C2H5OH+3O2 点燃2CO2 + 3H2O
4.
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对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既含铁又含碳,因此既属于金属单质又属于非金属单质 |
B.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因此属于混合物 |
C.Na2CO3俗称纯碱,所以它既属于盐,也属于碱 |
D.冰水共存物既有水又有冰,因此属于混合物 |
5.
小明根据如图所示的信息,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CO)化学式写成“Co”的原因.下列针对CO和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一个钴原子中有27个质子 ②Co表示非金属元素
③C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④CO和Co都含有碳元素.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①一个钴原子中有27个质子 ②Co表示非金属元素
③C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④CO和Co都含有碳元素.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6.
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C6H12O2)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丁酸乙酯是一种有机物
B. 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C. 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2:2
D. 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8:3:8
A. 丁酸乙酯是一种有机物
B. 丁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
C. 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2:2
D. 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8:3:8
3.选择题- (共8题)
4.填空题- (共2题)
19.
物质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由石油炼制得到。在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1个C分子中含______个原子。
(2)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D物质由______构成。
(3)4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5)若把一定质量的纯净物A和24g的纯净物B在—定条件下发生如上反应,当B物质完全反应时,可生成22gC物质和9gD物质。则: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1个C分子中含______个原子。
(2)D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D物质由______构成。
(3)4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
C.A物质中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
20.
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CaO、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1)操作2的名称是 。
(2)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操作3完成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它的可能组成有哪几组
(组之间用“;”隔开)。
(4)小明各取CaCO3、CaO、Na2CO3粉末倒入试管,重复以上实验,却与以上现象不完全相同,他的操作没有失误之处,请指出现象不同之处及原因 。

请回答:
(1)操作2的名称是 。
(2)根据实验可以确定白色沉淀是 ;操作3完成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3)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它的可能组成有哪几组
(组之间用“;”隔开)。
(4)小明各取CaCO3、CaO、Na2CO3粉末倒入试管,重复以上实验,却与以上现象不完全相同,他的操作没有失误之处,请指出现象不同之处及原因 。
5.实验题- (共2题)
21.
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的名称是 ;
(2)A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方法制取氧气的主要实验步骤有:①加热;②向试管中装药品并固定;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实验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是通过 的实验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1)图中标号①的名称是 ;
(2)A装置可用于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方法制取氧气的主要实验步骤有:①加热;②向试管中装药品并固定;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B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实验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是通过 的实验现象,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结论。
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不但要求营养,更要求健康。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添加防腐剂的绿色食品,这种食品中有一个单独包装的保鲜剂,不会危害食品安全。某同学找来一种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的食品保鲜剂,对它进行探究。

(查找资料)
(1)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如右图所示,微生物只要得到养分,再加上充足的氧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因此,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2)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
①浓硫酸 ②生石灰 ③氢氧化钠固体 ④铁粉⑤硅胶(化学式SiO2。nH2O,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无毒无害)
(活动与探究)
(3)初步探究:你认为①~⑤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理由是 。
(4)实验探究:
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振荡。
(活动反思)
(5)实验2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友情提示:在溶液中可发生Fe+2FeCl3=3FeCl2反应)。
(6)请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我们除可以使用这些保鲜剂外,还可以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查找资料)
(1)食物腐败是因为微生物在食物上生长。如右图所示,微生物只要得到养分,再加上充足的氧气和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迅速生长。因此,只要缺少一种条件,就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2)常见的具有吸水性的物质有以下几种:
①浓硫酸 ②生石灰 ③氢氧化钠固体 ④铁粉⑤硅胶(化学式SiO2。nH2O,无色透明粒状固体,无毒无害)
(活动与探究)
(3)初步探究:你认为①~⑤的物质中,不适合做食品干燥剂的是 ,理由是 。
(4)实验探究:
实验 | 操作 | 主要现象 | 结论与解释 | |
实验1 初步判断 | 打开这种保鲜剂的包装袋,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观察。 | 该样品为黑色 固体 | 该保鲜剂一定不是 。 | |
实验2 对该保鲜剂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
| 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 | 该保鲜剂: 。 | |
实验3 对该保鲜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 ![]()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该保鲜剂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
(活动反思)
(5)实验2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友情提示:在溶液中可发生Fe+2FeCl3=3FeCl2反应)。
(6)请根据食物腐败的条件分析,我们除可以使用这些保鲜剂外,还可以采用的保鲜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