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猜想):甲:可能是酚酞变质的缘故;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
(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
。
(2)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理由是 。
(实验设计)
(3)为证实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
1.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 ① 。 |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 ② 。 |
(4)通过以上实验,四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因此酚酞红色褪去与氧气无关。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
实验方法 | 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 |
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 | 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① 。 |
方案二: ② 。 | ③ 。 |
2.计算题- (共1题)
实验序号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剩余物质的质量/g |
第1次 | 10 | 5.5 |
第2次 | 10 | 3 |
第3次 | 10 | 1.6 |
第4次 | 10 | m |
请回答:(1)第4次剩余物质的质量m=_____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3)求反应结束后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g。(写出计算过程)
3.单选题- (共15题)
A. 甲醇(CH4O) B. 乙醇(C2H6O)
C. 甲醛(CH2O) D. 乙酸(C2H4O2)

A.①单质、③氧化物 | B.①单质、③含氧化合物 |
C.①化合物、③氧化物 | D.①化合物、③含氧化合物 |

A.甲烷 | B.氧气 | C.二氧化硫 | D.氢气 |
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提倡节能减排 |
B.利用干冰汽化时吸热降温,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人造云雾 |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中毒 |
D.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A B C D
A.表示向足量的稀CuCl2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
B.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溶液的pH与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图 |
C.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晶体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与蔗糖质量的关系图 |
D.表示CO还原氧化铜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 |
A.钛合金与人体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用来制造人工骨 |
B.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用于制造炊具 |
C.不锈钢抗腐蚀性好,常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
D.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
A.治疗胃酸过多: Mg(OH)2+H2SO4 ===MgSO4+2H2O |
B.用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铜: Fe+CuSO4===Cu+FeSO4 |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Fe2O3 + 3CO![]() |
D.检验NaOH是否变质: Na2CO3+2HCl= 2NaCl+CO2↑+ H2O |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
B.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
C.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
D.电解水时,可加入任何一种可溶性的酸或碱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 |
B.浸洗前后食盐水的组成不变 |
C.浸洗后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 |
D.粗盐粉碎后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A.NH4+ | B.H2SO4 | C.OH— | D.HCO3— |
A.柠檬汁、雨水、蒸馏水、血液、肥皂水 | B.雨水、肥皂水、血液、蒸馏水、柠檬汁 |
C.血液、肥皂水、蒸馏水、雨水、柠檬汁 | D.柠檬汁、蒸馏水、雨水、血液、肥皂水 |
A.2.52g | B.4. 44g | C.10.5g | D.12.32g |
4.选择题- (共13题)
丹麦的小美人鱼、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三国人民引以为傲的文化符号。我们对待三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认同各民族文化②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排斥其他国家文化③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④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举办冬季奥运会,这是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东西方文化的再一次激情交汇和碰撞。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 )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举办冬季奥运会,这是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东西方文化的再一次激情交汇和碰撞。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 )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材料一 中西交往源远流长。海纳百川,广交朋友,兼收并蓄,这正是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源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呈现出强劲的交流势头,日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文化格局。
材料二 我国著名人文学家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材料三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对世界文化多样性提出了新的挑战,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文化多样性,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为了在国际、区域和国家各个层面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制定并通过了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构成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法律体系的骨干公约。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要重视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树立融通中外的理念: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善于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讲述不同国家间共同价值观念。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科学的对外宣传:借鉴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使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等无形的东西有形化、长久化;注意在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等方面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国价值;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对外宣传中我国应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
①文化创新应借鉴世界各种文化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我们应深刻认识、正确把握这一特征和趋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世界文化多样化具有“和而不同”的特征,表现为不同文化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多样化是人类文化深度交流的结果,是信息时代、开放时代不同文化相互学习、相互交融的重要体现。
材料二 文化可分为事业和产业两个部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注重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经营性文化产业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注重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文艺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鼓励和文化支撑的作用。
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天坛公园文化交流团应法国丽芙城堡的邀请,于2014年5月12日赴法国进行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两国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了遗产地之间的合作。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能推动实践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
②对所有的外来文化都应坚持“拿来主义”
③文化交流有助于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相互借鉴
④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要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这是继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后,东西方文化的再一次激情交汇和碰撞。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 )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5.填空题- (共2题)
(1)甲烷燃烧: ,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和是 。
(2)用硫酸溶液清洗铁锈:
。
(3)酸雨中含有极少量的硝酸(HNO3),它能侵蚀石灰石等建筑物,其化学原理为:
。
(4)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
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2个碳酸分子: ; ②3个硫酸根离子: ;
③一氧化氮中氮显+2价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②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单质 ;
③可用来做干燥剂的固态物质: 。
6.实验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