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广东揭阳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087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2/7/10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总是时有发生,毒胶囊事件是指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成的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高价态铬对人体的毒性非常强,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常见的重铬酸钾(K2Cr2O7)为橙红色晶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加热时能分解.与有机物接触摩擦,撞击能引起燃烧.与还原剂(如酒精)反应生成三价铬离子(根据这一原理,交警可以现场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往往重金属铬超标”中的“铬”是指   (填序号)A、铬金属单质 B、铬元素
(2)K2Cr2O7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K:Cr:O=  
(3)以上描述中,属于K2Cr2O7的化学性质的是(写两点):      
(4)铬有多种价态,K2Cr2O7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写出金属铬在空气中加热生成+3价的铬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选择题(共8题)

2.已知点A(x1,f(x1)),B(x2,f(x2))是函数f(x)=2sin(ωx+φ) {#mathml#}(ω>0,π2<ϕ<0){#/mathml#} 图象上的任意两点,且角φ的终边经过点 {#mathml#}P(1,3){#/mathml#} ,若|f(x1)﹣f(x2)|=4时,|x1﹣x2|的最小值为 {#mathml#}π3{#/mathml#} .
3.已知点A(x1,f(x1)),B(x2,f(x2))是函数f(x)=2sin(ωx+φ) {#mathml#}(ω>0,π2<ϕ<0){#/mathml#} 图象上的任意两点,且角φ的终边经过点 {#mathml#}P(1,3){#/mathml#} ,若|f(x1)﹣f(x2)|=4时,|x1﹣x2|的最小值为 {#mathml#}π3{#/mathml#} .
4.已知点A(x1,f(x1)),B(x2,f(x2))是函数f(x)=2sin(ωx+φ) {#mathml#}(ω>0,π2<ϕ<0){#/mathml#} 图象上的任意两点,且角φ的终边经过点 {#mathml#}P(1,3){#/mathml#} ,若|f(x1)﹣f(x2)|=4时,|x1﹣x2|的最小值为 {#mathml#}π3{#/mathml#} .
5.

sin47sin17cos30cos17=(   )

6.函数f(x)=sin(x﹣ {#mathml#}π4{#/mathml#}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   )
7.已知sin2α= {#mathml#}12{#/mathml#} ,且α∈(0, {#mathml#}π4{#/mathml#} ),则sinα﹣cosα等于(   )
8.已知函数f(x)=(sinx+cosx)2+2cos2x﹣2.
9.函数f(x)=7sin( {#mathml#}23{#/mathml#} x+ {#mathml#}3π2{#/mathml#} )是(   )

3.单选题(共8题)

10.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A.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在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两个试管内气体的体积之比约为2:1
D.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1.
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列关于此主题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
B.加大农药的使用量,以减少昆虫的危害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自来水厂可用硫酸铜给饮用水消毒
12.
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且书写正确的是()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CO2+2NaOH═Na2CO3+H2O
B. 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H2SO4═CuSO4+H2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4Fe+3O22Fe2O3
D. 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2C+O22CO2
13.
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A.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氧化铁
B.用酚酞试剂区别稀硫酸溶液与稀醋酸
C.不用其他试剂,只需要组内试剂就可以鉴别氯化钡、氢氧化钠和硫酸铜
D.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溶液
14.
以下的变化曲线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B.向pH=3的稀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向硝酸银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钠溶液
D.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15.
下列运动设施中主要用到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塑胶跑道B.比赛使用的铅球C.发令枪D.双杠中的木制横梁
16.
下列措施不符合“绿色、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A.少用煤发电多用风力发电
B.为个人购物方便,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C.在交通、建筑等方面广泛应用新能源技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17.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用手拿着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B.称取易潮解的药品(如烧碱)时要垫上纸片
C.点燃一氧化碳气体前,应先检查气体的纯度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都应放回原试剂瓶

4.填空题(共2题)

18.
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的含义是  
(2)10℃时,向100g水中加入30g硝酸钾,此时溶液是否饱和  (填“是”或者“否”).若此基础上再加入10g硝酸钾,为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当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硝酸钾可用下列  法提纯氯化钠(填字母序号)
A、蒸发结晶 B、冷却热饱和溶液 C、趁热过滤.
19.
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

(1)A中的操作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请指出来:    
(2)一段时间后,B中的实验现象为      
(3)C的实验操作的名称是  ;写出标号c的仪器名称:  ;用C的实验操作可以完成的实验是  
①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   
②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KCl
③将CaCO3与水分离
(4)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题(共1题)

20.
某实验小组用图A完成课本实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探究”后,他们发现两种反应物的用量不同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也可能不同,于是他们对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后的大试管中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A中大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
写出小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2)若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应选装置 C (填B或C),药品为: 稀盐酸和石灰石 (填名称):
(提出假设)小组成员认为A中大试管的溶液的溶质只能存在三种情况:
假设1.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质为NaCl;
假设2.两溶液完全反应后,盐酸过量,溶质为NaCl和HCl;
假设3.两溶液完全反应后,碳酸氢钠过量,溶质为NaCl和NaHCO3
(设计并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小组同学讨论后发现只要用反应物本身两种试剂(碳酸氢钠溶液和稀盐酸)就可以完成实验,请填写下表中的实验内容:
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1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氢钠溶液 
 
 气泡冒出 
 
溶液中存在 盐酸 
假设  成立

取反应后的溶液少量于试管2中,加入过量的 稀盐酸 
 
 气泡冒出 
 
溶液中存在 碳酸氢钠 
假设  成立

综合实验①和实验②两个实验操作,发现都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溶液中只存在NaCl,假设1成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选择题:(8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