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江苏省江阴初级中学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073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2/7/14

1.流程题(共1题)

1.
碳酸钡广泛应用于显像管(CRT)、陶瓷、光学玻璃等行业。现有碳酸盐矿石(主要成分是BaCO3和CaCO3),以下是从该矿石中分离出BaCO3的流程图。(已知:钡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钙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相近。)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不同温度下Ca(OH)2和Ba(OH)2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20
25
60
Ba(OH)2溶解度
1.67
3.89
5.60
20.94
Ca(OH)2溶解度
0.189
0.173
0.148
0.121
 
步骤③加热悬浊液,过滤热溶液的原因是     
(2)现在25℃时,将10g氢氧化钡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3)步骤①中产生的气体是    ;步骤④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4)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来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上述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2.单选题(共8题)

2.
小华在一次探究实验中将一小粒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发现反应剧烈并生成大量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A.H2B.CH4C.HeD.NH3
3.
一种“环保石头纸”在2010年的两会上以便签、文件袋等形式首次亮相。“环保石头纸”的主要原料是碳酸钙和高分子材料。“环保石头纸”属于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4.
下列元素是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元素(氩元素除外),在化学反应中,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6B.得电子能力:S < Cl
C.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D.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5.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1个氮分子——N2   B. 2个氧原子——O2
C. 3个钠离子——3 D. 硝酸铁——Fe(NO)3
6.
“加碘食盐”是指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3),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A. +l价 B. +3价 C. +5价     D. +7价
7.
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甲能产生气体;将乙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乙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
8.
右图所示曲线a、b、c分别代表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B>C>A
B.t2℃时,A和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t3℃时,在100g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只有A能形成饱和溶液
D.从混有少量C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最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9.
小琴在折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A. 纸船不是可燃物     B. 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 没有与氧气接触     D. 水能灭火

3.选择题(共8题)

10.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物质中不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    )

11.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物质中不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    )

12.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物质中不列入空气污染指数监测项目的是(    )

1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在古代,①                            。秦始皇初并天下,“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同为汉朝,汉高祖尚黑,汉武帝尚黄,光武帝建立东汉,国色又变成了红色;曹丕取代东汉,颜色尚黄;晋取代了曹魏,颜色尚白;隋尚赤,唐尚黄;五代时期,后梁尚白,后唐尚黄,后晋尚白,后汉尚黑,后周尚青。自从宋代开始,中国人一直崇尚红色,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新年贴红对联,元宵挂红灯笼,新婚贴红双喜、穿红衣裳,生小孩送红蛋等等,②                                      。

14.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1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如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如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3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l

35.45

18  Ar

39.95

17.

如图所示的实验能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的是(    )

4.填空题(共1题)

18.
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类型:
(1)磷在空气中燃烧     )反应
(2)铜与硝酸银溶液  )反应
(3)已知有可变化合价的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的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可相互反应。如:C+CO22CO。
现将生锈的铁钉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可发生三个化学反应,请写出第③个化学反应方程式:①Fe+2HCl=FeCl2+H2↑;
②Fe2O3+6 HCl=2FeCl3+3H2O;
    

5.实验题(共2题)

19.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若使用盐酸和金属锌制取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___,这种方法制得的氢气往往含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可将气体通过装置_________________除去氯化氢气体;集满氢气后的集气瓶按装置H方式放置备用,原因是    __。
(3)写出使用AE 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收集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收集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同加热制取收集氧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20.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I、实验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测得的pH逐渐变小直到pH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⑴反应后,所得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
⑵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pH时,正确的操作是:
    
⑶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克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
盐酸
NaOH溶液
t/℃
1
3.65﹪
2.00﹪
3.5
2
3.65﹪
4.00﹪
x
3
7.30﹪
8.00﹪
14
 
⑷表中x =
⑸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实验现象: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II、实验中的意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⑹小明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溶于水后,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③是正确的。
⑺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位同学取了10.0g上述样品,利用电子天平共同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称量时间
质量(g)
试样
 
10.00
装置+稀硫酸质量
 
241.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15秒
249.2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35秒
247.00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反应开始后55秒
247.00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上述样品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8)有同学提出按上述实验所测得试样中Na2CO3质量分数会偏小,该同学的理由是(实验操作均正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8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