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I、实验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测得的pH逐渐变小直到pH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⑴反应后,所得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
⑵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pH时,正确的操作是:
。
⑶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克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
t(如下表)。
编号
| 盐酸
| NaOH溶液
| △t/℃
|
1
| 3.65﹪
| 2.00﹪
| 3.5
|
2
| 3.65﹪
| 4.00﹪
| x
|
3
| 7.30﹪
| 8.00﹪
| 14
|
⑷表中
x =
。
⑸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实验现象:
,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II、实验中的意外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
2CO
3;③可能是NaOH和Na
2CO
3。
⑹小明同学取白色粉末少许,溶于水后,先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溶液,看到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看到溶液呈红色,验证了猜想③是正确的。
⑺为了进一步研究,三位同学取了10.0g上述样品,利用电子天平共同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 称量时间
| 质量(g)
|
试样
|
| 10.00
|
装置+稀硫酸质量
|
| 241.20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15秒
| 249.20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35秒
| 247.00
|
装置+稀硫酸质量+试样
| 反应开始后55秒
| 247.00
|
试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计算上述样品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分别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8)有同学提出按上述实验所测得试样中Na
2CO
3质量分数会偏小,该同学的理由是(实验操作均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