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北京市昌平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011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1/15

1.简答题(共2题)

1.
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是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1)汽车表面喷漆,可以延缓汽车的锈蚀,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
(3)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其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可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发生的反应为:2CaCO3+O2+2SO2 =2CaSO4+2CO2,该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5)为维护食品安全,卫生部禁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如过氧化钙(CaO2)等。它和水反应能生成一种碱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
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铁钳 B.铁锅   C.水龙头
(2)盐酸能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工业常用赤铁矿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久置的铜制品表面常有一些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了与氧气、水有关外,从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推知还与空气中的 有关。
(5)将一定量的铝加入到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滤渣和滤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

2.单选题(共14题)

3.
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B.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甲和丁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D.若48g乙完全反应,则生成丙的质量为28g
4.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生成炭黑 B.用洗涤剂洗餐具C.鸡蛋壳放入食醋中D.牛奶制酸奶
5.
金属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工业制备金属钛是在800~900℃及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在密闭反应器中,以一定的流速放入TiCl4与融熔的镁,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① TiO2+ 2Cl2 + CTiCl4 + CO2
② TiCl4+ 2Mg2MgCl2+ Ti
③ MgCl2Mg + Cl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钛在高温下可能易与氧气反应 B. 镁的熔点比铁的熔点高
C. 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钛强   D. 反应②产生的MgCl2可作为电解镁的原料
6.
甜蜜素(化学式为C6H12NNaO3S)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无机化合物
B.每个甜蜜素分子是由23个原子构成的
C.C、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
D.完全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NO2气体
7.
薄荷香型牙膏中抗牙腐蚀药物的化学式为Na2FPO3,已知F为-1价,则P的化合价为
A. +3 B. +4 C. +5 D. +6
8.
下列哪组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A.CH4、CO2、H2B.CO2、HCl、N2
C.SO2、CO、NO2D.HCl、N2、O2
9.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21%的是
A. 氧气     B. 氮气 C. 氢气 D. 二氧化碳
10.
下列操作中,与水净化无关的是
A. 过滤     B. 电解 C. 吸附 D. 蒸馏
11.
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 大米     B. 面粉 C. 蔗糖 D. 胡椒粉
12.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稀释浓硫酸C.移走蒸发皿D.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13.
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A.无色酚酞溶液 B.二氧化碳气体
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钠溶液
14.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稀盐酸
B. 向pH=2的稀盐酸中加入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
C. 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
D. 向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铁
15.
下列数据是相应物质的近似pH,其中一定呈碱性的是

(6.5~7.5) (4.0~4.4) (2.0~3.0) (9.5~10.5)
A. 饮用水 B. 番茄汁 C. 柠檬汁 D. 液体肥皂
16.
食品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中,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在生产酸奶时添加工业明胶B.在生猪饲养中添加猪肉精
C.在玉米馒头中添加合成色素柠檬黄D.在烘焙面包时添加小苏打

3.选择题(共11题)

17.

如图为丘吉尔在1940年5月就任首相时的演讲.  请问丘吉尔所说的“胜利”是(    )

18.

19世纪末,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向“西洋各文明国家”学习的内容是(    )

①天皇制度        ②科学技术         ③生活方式        ④学校教育

19.

19世纪末,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向“西洋各文明国家”学习的内容是(    )

①天皇制度        ②科学技术         ③生活方式        ④学校教育

20.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
21.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做法错误的是(   )
22.细胞学说揭示了(    )
23.

许多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它们跟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有关。下列历史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24.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4年是一战爆发的100周年。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战的爆发地欧洲早就开始准备各种大规模纪念活动。

材料二: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材料三:如表所示

二战后美国的具体做法

归纳

战后初期,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都是一片战争废墟,美国制造的商品和美国的资本很快流入这些国家。

二战后,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经费的投入,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来自美国,同时,美国增加对高新工业的投入,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等新兴工业发展起来。

战后美国政府鼓励对外投资,增加工人工资福利,缩短工作日时数。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美国为4%,英国为2.5%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选自人民网

材料五:如图所示一组国际经济组织徽章

据此回答问题:

25.

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①《本草纲目》──李时珍   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伤寒杂病论》──华佗

④《齐民要术》──贾思勰   ⑤《红楼梦》──曹雪芹      ⑥《西游记》──吴承恩

26.

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均居住条件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

1978年

3.6

8.1

2000年

10

24

27.

胡适《尝试集》中写到:“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道出新文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这句话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

4.填空题(共2题)

28.
水和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净水器中经常使用活性炭,主要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性。
(2)根据图中实验只生成了氢气和氧气,确定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②将t℃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升温 B. 降温 C. 加溶质M
D. 加水 E. 加另一种固体N F. 恒温蒸发水
G. 与t℃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③ 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烧杯、   
29.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服装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挑选衣料时,鉴别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

A.纯棉帽子     B.羊毛衫 C.涤纶运动裤
(2)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能提供大量油脂的是

A.橄榄油 B.蔬菜 C.米饭
(3)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排放污染较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人类正在开发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   (填一种即可)等。

5.实验题(共2题)

3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课本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做了绿色化改进来制取单质铁。

(1)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
(2)将少量氧化铁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然后通入一氧化碳,待空气排净后,加热。关闭K1、打开K2,实验目的是
(3)关闭K2,打开K1,可以将d口出来的气体再从a通入装置而循环使用。
①c瓶中盛放的药品及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反应完后(假设b瓶中NaOH全部转化为纯碱),要从b瓶中溶液得到纯碱固体,必要的实验操作为转移、______、回收。
③该实验这样改进的主要优点是______。
31.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A     B     C   D    E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二氧化锰起 作用。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用装置__(填字母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