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北京市怀柔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98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2/20

1.简答题(共1题)

1.
)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写出以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利用新技术能将不锈钢加工成柔软的金属丝,用它和棉纤维一起编织成性能优良的劳保防护服,这是利用了不锈钢的________(填序号)。
A 耐腐蚀性 B 延展性   C 导热性   D 导电性
⑶市场上有一种含铁粉的麦片,食用后在胃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麦片必须真空保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探究铁和锌两种金属与酸反应的状况,将等质量的两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_______

A 甲是铁,乙是锌
B 甲是锌,乙是铁
C 图1表示稀硫酸足量,图2表示稀硫酸不足量
D 图1表示金属一定有剩余,图2表示金属一定没有剩余

2.推断题(共1题)

2.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溶于水时放热,且水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则A的化学式为
(2)红色固体B 遇A的稀溶液能形成黄色溶液,其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3)C、D、E、F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中的一种,且每两种物质相遇,其现象如图所示:(提示:碱、盐溶于水参与反应;“---”表示不反应或无现象,“↑”表示气体,“↓”表示沉淀)C与F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D、E相遇,且D过量时,会发生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单选题(共8题)

3.
下列各图表示化合物的是
A.B.C.D.
4.
下列图示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B.倾倒液体
C.气体验满D.液体过滤
5.
某电镀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硫酸铜(CuSO4)。若要从硫酸铜中获得金属铜,以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可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A.稀盐酸B.氢氧化钠C.铁粉D.银粉
6.
为预防金属制品锈蚀,下列措施或做法不当的是
A.将使用后的菜刀洗净擦干B.在铁制门窗表面喷涂油漆
C.在铁制水管表面镀一层锌D.用力擦去铝锅表面的氧化膜
7.
解决植物的倒伏、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复合肥料是
A.NH4ClB.CO(NH2)2C.KNO3D.KCl
8.
餐厅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9.
下列燃料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石油C.天然气D.氢气
10.
由Fe和FeO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取该混合物14g,加入足量稀硫酸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A.40 gB.80 gC.15.2 gD.30.4g

4.选择题(共15题)

11.

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12.

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13.

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14.

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15.

艾滋病是一种流行日趋严重的传染病,目前我国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已超过100万.艾滋病毒所破坏的人体细胞,以及它对人体造成的主要危害分别是(    )

16.

艾滋病是一种流行日趋严重的传染病,目前我国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已超过100万.艾滋病毒所破坏的人体细胞,以及它对人体造成的主要危害分别是(    )

17.

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18.

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19.

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20.

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

21.

如图是对几种动物的相同点进行比较归纳(圆圈交叉部分为相同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2.

如图是对几种动物的相同点进行比较归纳(圆圈交叉部分为相同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3.

下列关于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对应有误的是(    )

24.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25.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5.填空题(共2题)

26.
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氧气。
(1)核潜艇舱室中氧气的来源主要靠电解水制得(原理如图)。

①试管  (填A或 B)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②电解水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的。
(2)过氧化钠(NaO)可作为宇航员供氧剂。它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这种物质的俗名为
(3)海水的动植物能够生存是因为海水中含有( )
A.氧气B.氧元素C.氧分子D.氧原子
(4)向包有超氧化钾(KO2)粉末的棉花上滴入少量的水,棉花迅速发生剧烈的燃烧。(已知:①棉花滴水前无任何现象②棉花和超氧化钾不反应)
解释呈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27.
化学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1)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标志人类的进步,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A 陶瓷 B 青铜 C 聚乙烯 D 合成纤维
(2)下列事实与化学无关的是_____
A 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    B 日环食、日偏食的产生
C 开发新能源,研制新材料    D 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
(3)食用盐中添加碘酸钾(KIO3)可有效预防甲亢,KIO3“I”的化合价为_____.
(4)氧化钙、铁粉、氯化钙均可作食品的干燥剂,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5)测定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_____(填“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或pH试纸)在自来水消毒中的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6.实验题(共3题)

28.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标号①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CO2,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和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已知装置B、C、D中依次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
小资料:HCl气体极易溶于水。

(1)打开A中的玻璃塞和活塞,B中实验现象是     。B中的现象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因是 。C中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2)一段时间后,关闭A中的活塞和玻璃塞,打开弹簧夹K2及E中的玻璃塞和活塞,待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流入锥形瓶后,立即关闭E中的活塞,并用弹簧夹K2夹紧橡皮管。C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解释C中呈现的现象的原因是
30.
有一包白色的固体粉末,可能是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二种,化学小组对其组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资料:1.酒精灯加热温度约500~600 ℃;
2. NaOH 318.4℃熔化不分解,1390 ℃沸腾不分解;
3. Na2CO3+CaCl2→CaCO3↓+ 2NaCl
4. Na2CO3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呈中性
(1)完成实验报告的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小烧杯中,至无气体产生时,停止加热
(小烧杯内盛有澄清的石灰水)
试管内壁有无色液滴,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剩余白色固体物质
粉末中一定含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取实验①所剩余白色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实验①所剩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为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NaOH的方案是:取实验①所剩余白色固体少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