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实验室中现有一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 Na2CO3、BaSO4、NaC1、CuO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产生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在溶液C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_。
(4)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可用固体混合物A的样品进行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_____。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
(1)产生的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
(2)写出步骤③中生成蓝色沉淀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在溶液C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_____。
(4)混合物A中,还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可用固体混合物A的样品进行再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_____。
2.计算题- (共2题)
2.
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样品,为了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取45g石灰石样品,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45g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g
(2)本实验是否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并说明理由_____。
(3)列式计算45g石灰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1)45g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g
(2)本实验是否可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完成实验,并说明理由_____。
(3)列式计算45g石灰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
“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之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C4H8O2)。
(1)乙酸乙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乙酸乙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查阅资料得知:Na2CO3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都呈碱性(pH>7),CaCl2溶液呈中性(pH=7)。

(1)甲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色,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溶液恰好呈无色为止。
(2)乙实验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由此分析可知:
①废液中除碳酸钙、氯化钠、水和指示剂外,一定还含有_____。
②依据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引起废液呈碱性的物质组成共有_____种可能。
(4)如果将乙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CaCl2溶液,同样进行实验(1)(2)(3)的操作,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的现象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

(1)甲实验中,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_____色,逐滴加入稀盐酸,直至溶液恰好呈无色为止。
(2)乙实验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两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由此分析可知:
①废液中除碳酸钙、氯化钠、水和指示剂外,一定还含有_____。
②依据上述实验过程,你认为引起废液呈碱性的物质组成共有_____种可能。
(4)如果将乙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CaCl2溶液,同样进行实验(1)(2)(3)的操作,废液呈浑浊并显红色的现象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出现。
4.单选题- (共11题)
6.
将金属钠投入水中会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现将4.6g钠投入95.4g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
A.等于4.6% | B.等于8.0% | C.大于8.0% | D.小于8.0% |
7.
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的CO2气体含量相对稳定,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NiFe2O4中铁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5 | B.+2 | C.+4 | D.+3 |
11.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 ![]() | ![]() | ![]() |
Mg、Zn、Fe与稀盐酸反应 |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与足量的镁粉、锌粉 | 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 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盐酸溶液中加入锌粒 |
A.A | B.B | C.C | D.D |
12.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
B.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
C.t1℃时,在 50g 水中加入 15g 甲,可得到 65g 溶液 |
D.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
13.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必须借助其他试剂才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
A.紫色石蕊、HCl、MgSO4、NaOH |
B.H2SO4、FeCl3、NaOH、NaCl |
C.NaCl、Ba(OH)2、Na2CO3、Na2SO4 |
D.K2SO4、Na2CO3、BaCl2、HCl |
14.
橡胶是具有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无论是天然橡胶还是合成橡胶都需要经过硫化处理增加其强度后才能使用。硫化程度越高,其强度越大,而弹性越低。下列橡胶制品中,橡胶硫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橡皮筋 | B.普通气球 |
C.医用乳胶手套 | D.汽车外用轮胎 |
15.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要区分的物质 | 方法一 | 方法二 |
A |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 加入大理石 | 加入硫酸铜溶液 |
B | 硝酸铵和硫酸钾固体 | 加氢氧化钙研磨 | 加入适量水观察是否溶解 |
C | 羊毛制品和纯棉制品 | 点燃闻气味 | 观察颜色 |
D | 铁粉和氧化铜 | 观察颜色 |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7题)
16.
现有
(1)属于单质的是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3)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4)属于碱的是_____;
(5)属于酸的是_____;
(6)属于酸式盐的是_____;
(7)属于碱式盐的是_____;
(8)属于纯净有机物的是_____.
A.液氮; | B.醋酸; | C.氧化铁; | D.氢氧化钠固体; | E.石油; | F.磷酸二氢钠; | G.酒精;H.铜绿.请用编号填空: |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3)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
(4)属于碱的是_____;
(5)属于酸的是_____;
(6)属于酸式盐的是_____;
(7)属于碱式盐的是_____;
(8)属于纯净有机物的是_____.
17.
请将下列物质按一定的要求从大到小(由高到低或由多到少)排列(填序号)
(1)氮元素的化合价:a NH3 b NaNO3 c NO2 _____。
(2)溶解性:a CuO b Ca(OH)2 c NaNO3_____。
(3)溶液的pH:a KCl b CH3COOH c NaHCO3_____。
(4)含铁质量分数:a Fe2O3 b FeO c Fe3O4_____。
(1)氮元素的化合价:a NH3 b NaNO3 c NO2 _____。
(2)溶解性:a CuO b Ca(OH)2 c NaNO3_____。
(3)溶液的pH:a KCl b CH3COOH c NaHCO3_____。
(4)含铁质量分数:a Fe2O3 b FeO c Fe3O4_____。
19.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
(3)将t2℃时80g甲的饱和溶液和70g水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
(2)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
(3)将t2℃时80g甲的饱和溶液和70g水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0.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化学式为_____;
(2)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__性;
(3)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阳离子都是_____。
(4)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的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如图可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发生化学反应的点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②上述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化学式为_____;
(2)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浓硫酸具有_____性;
(3)稀盐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因为阳离子都是_____。
(4)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5)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的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由如图可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发生化学反应的点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②上述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1.
哈尔滨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常使用填充棉花的棉衣来保暖.

(1)棉花属于纤维中的,将涤纶和棉纤维等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_____又_____;
(2)植物体内常见的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高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糖类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_____;
(3)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为了抵御低温以及防止叶片发黄,可适当施用的化肥是(写一个化学式)_____.

(1)棉花属于纤维中的,将涤纶和棉纤维等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_____又_____;
(2)植物体内常见的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糖(高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糖类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是_____;
(3)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为了抵御低温以及防止叶片发黄,可适当施用的化肥是(写一个化学式)_____.
22.
从HCl、NaCl、NaOH、Na2CO3、Ca(OH)2几种溶液中取出其中的两种混合。
(1)若混合后溶液质量减小,可能的组合是_____。
(2)若混合的溶液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剩下的几种组合中,若产生气体与加入稀硫酸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这样的组合可能是_____。
(1)若混合后溶液质量减小,可能的组合是_____。
(2)若混合的溶液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剩下的几种组合中,若产生气体与加入稀硫酸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这样的组合可能是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23.
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检验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火柴放在_____,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收集满。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检验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火柴放在_____,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收集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