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吉林省实验中学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92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3

1.单选题(共6题)

1.
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B.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C.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D.生石灰与水的反应
2.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灭火
C.二氧化碳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一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A.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B.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4.
如图所示的四种消防安全标志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禁止吸烟B.禁止燃烧鞭炮
C.禁止放易燃物D.当心爆炸
5.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6.
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地球上的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B.都是可再生能源
C.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2.选择题(共6题)

7.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消除民族差别,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    )

8.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消除民族差别,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    )

9.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消除民族差别,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    )

10.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可以消除民族差别,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    )

11.

生活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有句谚语:“饭可一顿不吃,茶却不能一顿不喝。”这里的“茶”指的是藏族人民独有的(   )

12.

生活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有句谚语:“饭可一顿不吃,茶却不能一顿不喝。”这里的“茶”指的是藏族人民独有的(   )

3.填空题(共4题)

13.
右图是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知识构建的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物质b主要成分中阳离子是 (写符号);
(2)物质c(C6H12O6)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写出由CO2生成物质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碳的两种氧化物可以互相转化。写出一个CO2
(5)为CO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4.
在牙膏中,常用轻质碳酸钙粉末作摩擦剂,生产轻质碳酸钙主要流程如下:

反应①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生石灰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15.
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16.
某同学在实验室里制取CO2和验证CO2的某些性质,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装置甲中应添加固体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_,12.5g该固体(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最多可制得  g CO2气体;
(3)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装置乙收集CO2时,导管口a应与 _________ (填“b”或“c”)相连;
(5)用图丙所示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收集满CO2,再倒入约1/3体积的紫色石蕊试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①           ;
(6)往图丁的烧杯内缓缓通入CO2,超薄材料做成的内充空气的气球会慢慢浮起,由此得出CO2具有的性质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6道)

    选择题:(6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