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882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3/11/26

1.推断题(共1题)

1.
A、B、D、E是初中常见的盐,C的俗名是烧碱。如图1所示的是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C: ;D→E:     
(3)要将没有标签的A、B、C、E四瓶溶液区分开来,某同学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方案,以上方案中,试剂①为 ,试剂②为 溶液。

2.流程题(共1题)

2.
煤的清洁利用是目前全球热门的研究课题,其中的关键是如何处理煤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某研究小组研究开发利用煤直接化学循环技术,成功使煤释放热量的同时,捕获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99%的二氧化碳.该方法的流程如图所示:

(1)捕捉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2)将煤、氧化铁磨成粉末的目的是  
(3)写出反应器中主要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科学探究题(共2题)

3.
某活动小组根据如图所示进行模拟炼铁的实验,并对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1)黑色粉末A是一种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时,先通一氧化碳后高温加热的目的是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
黑色粉末A可能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铁的氧化物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只有四氧化三铁能被磁铁吸引;
②氧化铁为红色固体,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都为黑色;
③氯化铁常温下能与铁反应:Fe+2FeCl3=3FeCl2
(进行猜想)
猜想I: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四氧化三铁(Fe3O4)组成;
猜想Ⅱ:黑色粉末A由铁粉和氧化亚铁(FeO)组成;
猜想Ⅲ:黑色粉末A由   组成。
(实验探究)
老师只提供了以下试剂、用品及仪器:FeCl3溶液、稀盐酸、磁铁、玻片、试管.请你认真分析后完成下表的空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适量的黑色粉末于玻片上,用磁铁吸引。

 
猜想Ⅲ正确
取吸在磁铁表面上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   
黑色固体部分溶解,
溶液变浅绿色
 
4.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下列化肥: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现要对这四种化肥进行鉴别.
(1)请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观察药品的颜色
有一瓶呈灰色
该化肥是  
 
②打开三瓶颜色为白色的化肥的瓶盖,闻气味
有一瓶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该化肥是
 
③取少许剩余的两种化肥,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该化肥是    (填化学式)
无刺激性气味
 
 
(2)步骤③不用熟石灰也可以鉴别这两种化肥,鉴别方法是   
(3)反思:由实验②可知,该化肥要保存在   处;由实验③可以发现,在农业生产中, (“钾肥”、“磷肥”、“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一起施用。

4.计算题(共1题)

5.
某环保小组监测到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盐酸和氯化镁两种污染物,为测定该废水中各污染物的含量,环保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取废水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沉淀质量与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请根据实验及有关数据分析和计算:

(1)向100g该废水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产生的沉淀质量为 g。
(2)求该废水中氯化镁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实验二)取三份废水各100g,分别缓慢加入到20g、40g和60g某硝酸银溶液中,测得三组实验数据见下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硝酸银溶液的质量/g
20
40
60
生成沉淀的质量/s
2.870
5.740
7.175
 
(3)100g废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为 g时,可恰好完全反应。
(4)(实验一)图示中,a的数值为

5.单选题(共12题)

6.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氦气用于充填气球
B.硫酸铜和熟石灰用作农药“波尔多液”
C.活性炭用作净水的吸附剂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7.
材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不同时代物品的材料在加工、制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石器B.青铜器
C.铁器D.高分子材料
8.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碱溶液的pH>7,常温下小苏打饱和溶液的pH为8.3,小苏打溶液是碱溶液
C.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9.
有机物与X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则X不可能是
A.酒精B.C60C.蛋白质D.油脂
10.
当地土壤的重金属官方检测结果为镉含量超标0.59mg/kg、铅含量超标60mg/kg.这里的镉和铬是指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金属单质
11.
三甲基一氯硅((CH33SiCl)是一种生产有机硅化合物的原料,遇明火会引起爆炸,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硅和氯化氢,三甲基一氯硅与水接触可产生雾状盐酸.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三甲基一氯硅时应密封防水
B.三甲基一氯硅溶于水,所得溶液pH一定小于7
C.扑灭三甲基一氯硅引发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剂
D.三甲基一氯硅由碳、氢、硅、氯四种原子构成
12.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三个氦分子:3He2B.铜离子:
C.氢氧化镁:Mg(OH)2D.氧化铁:FeO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A.待提纯的物质:碳酸钙(泥沙);选用的试剂:水;操作的方法:溶解、过滤、结晶
B.待提纯的物质:Cu(CuO);选用的试剂:稀盐酸;操作的方法: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待提纯的物质:CuSO4(H2SO4);选用的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操作的方法:过滤
D.待提纯的物质:CO2(CO);选用的试剂:氧气;操作的方法:点燃
14.
一无色气体,可能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数种,现将无色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甲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气体中一定有还原性气体和CO2
B.该气体中可能有碳的氧化物
C.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D.该气体一定有还原性气体,一定有碳的氧化物
15.
下列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A.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浑浊,应更换滤纸再过滤一次
B.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C.蒸发滤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用酒精灯持续加热到蒸发皿内水分全部蒸干
16.
下列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点燃丝线的方法鉴别羊绒和化纤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用K2CO3溶液鉴别K2SO4和CaCl2溶液
D.用水鉴别Ca(OH)2固体和氧化钙
17.
2013年初,笼罩全国许多地区的雾霾给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减轻这种天气对人类的危害,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B.禁止使用私家车
C.严格要求各企业达标排放废气
D.灰霾天出门戴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

6.选择题(共19题)

18.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有明显现象的是(   )
19.如图是对能够生成氯化镁的反应进行的归纳与整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20.下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21.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误食会中毐.隔绝空气加热时,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
22.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误食会中毐.隔绝空气加热时,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
23.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误食会中毐.隔绝空气加热时,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
24.亚硝酸钠(NaNO2)外观与食盐极相似,有咸味,误食会中毐.隔绝空气加热时,没有明显变化的是食盐,能分解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亚硝酸钠,此气体可能是(   )
25.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In my mind, I could never fancy how ten second of life could change a person's view for his whole existence. A few years ago I experience the worst moment in my life. I was driving home that afternoon. Unfortunately, I didn't make it home as usually because I had a car accident. While I was driving, all of a sudden, but the car in front of me stopped. My car immediately ran into it. Luckily, I wasn't serious hurt. That accident changed way I drive and they taught me a valuable lesson. I also came to the conclusion which life needs to be treasuring.

26.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27.下列是初中化学的三个实验,按要求回答问题:

28.下列除杂的实验方法中,错误的是(   )
29.能源和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30.下列有关NaOH和Ca(OH)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31.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3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33.根据部分溶解性表分析:
34.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果说,俄罗斯对欧洲的态度,①表现出矛盾的两歧性:既向往和效法,又警惕和对抗,②,它对东方的态度和策略,③没有那么复杂——它并不怎么理解东方文化,④缺乏对东方的尊敬和平等意识;⑤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将东方变成自己与西方博弈的力量资源。

3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36.学校化学实验室新购买了浓硝酸、乙醇、氢氧化钠.

7.多选题(共1题)

37.
如图是金属活动性探究实验的一部分,有关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①溶液逐渐变无色
B.实验③溶液逐渐变蓝色
C.完成实验①②或②③都能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Cu>Ag
D.实验前常将金属片表面打磨,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

8.填空题(共4题)

38.
重铬酸钾(K2Cr2O7)是一种橙红色固体,它在实验室中和工业上都有很广泛的应用。
(1)重铬酸钾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重铬酸钾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3)铬元素属于人体中的 (填“微量元素”或“有害元素”);
(4)在加热条件下,重铬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Cr2O74K2CrO4+2Cr2O3+3X↑,则X的化学式为
(5)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用于检查是否酒后开车,是因为酒精与该溶液反应生成绿色的硫酸铬(铬元素显+3价),该检查仪器中的废液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写出硫酸铬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9.
下表列出了人体中含量较高的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H
C
Na
Cl
O
K
Ca







 
(1)x=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化学式为 ;19号元素形成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3)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 病和发育不良。
(4)检验由钠、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选用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和稀硝酸。
(5)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众多,如图表示碳元素组成的两种单质的转化过程:C(石墨)C(金刚石)

由此可得出对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40.
苯胺是橡胶助剂、医药磺胺药及生产农药的重要原料,苯胺的化学式为C6H5NH2.苯胺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会引起人体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请根据苯胺的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1)苯胺是由 种元素组成。
(2)苯胺中C、H、N元素的质量比  
(3)苯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保留到0.1%)。
41.
根据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在某一温度时,A、B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时为    ℃。
(2)在t1℃~t2℃范围内,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4)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5)t3℃时,将30gA加入到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至0.1%)。
(6)在室温时将A物质加入到盛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少量A未溶解,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A完全溶解了,可能的原因是

9.实验题(共1题)

42.
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A、B装置制取气体,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①的仪器名称是
(2)小敏用A装置制取较纯净、干燥的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瓶②内要盛装   ;请在方框内将收集装置中的导管补画完整。
(3)连接装置应按照     、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4)装置B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完毕后,可以回收二氧化锰继续使用的原因是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你认为利用装置B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理由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9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