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湖北省松滋市中考化学模拟题一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73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4/6/20

1.推断题(共1题)

1.
(3分)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常见的化石燃料有煤、______和天然气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没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层破坏 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3)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下图为CO2参与的一种“碳转化”。

①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
A.CaCO3B.C2H5OH C.CO
②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请将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O2+ 6H2 C2H4+【小题1】
③将CO2通入Na2CO3溶液中,只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简答题(共1题)

2.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所用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 (填化学符号)
(2)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氯碱工业中电解食盐水得到烧碱和两种气体,一种是最轻的气体,另一种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硬水中含较多的Ca2、Mg2,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Cl2常作自来水消毒剂,其实验室制法为:MnO2+4HCl(浓)△ X+Cl2↑+2H2O,X的化学式为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了
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液,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究竟是什么?
经过询问实验老师平时的药品保管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应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的某一种。为了确定该药品,他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
(1)小明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
(2)小英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也不可能,你认为她的依据是_______。
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3) 该瓶无色溶液是_______。生成白色沉淀过程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小强认为上述设计实验还可简化,仍能达到目的。小强的实验操作是______。经查阅资料得知上述五种盐里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溶液呈碱性,其余三种盐的溶液呈中性,请你再设计一种实验方法,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哪种盐。简述实验操作和现象____________。

4.计算题(共1题)

4.
课外活动时,同学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定某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化学方法)向一定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得到2.87g氯化银固体,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经多次实验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2)(物理方法)取一定量该溶液进行蒸发,测量实验数据如下:
蒸发皿的质量(g)
25.0
蒸发皿+食盐溶液(g)
45.0
蒸发皿+食盐晶体(g)
27.4
数据处理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化学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则物理方法测定结果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A.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B.所取氯化钠溶液质量较大
C.蒸发时出现少量晶体时就停止加热D.实验后未将玻璃棒上的白色固体移入蒸发皿

5.单选题(共8题)

5.
地沟油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下列辨别某瓶装油是否为“地沟油”的简易方法,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看油是否透明B.闻油是否有异味
C.问油的生产厂家D.取少量样品油燃烧,听是否发生噼啪响声
6.
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
CO2+3H2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B.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C.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D.属于复分解反应
7.
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由4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
B.1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4个水分子
C.乙酸乙酯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4:8:2
D.乙酸乙酯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8.
化学反应不但提供新物质和能量,有时利用反应还会产生其他的作用。下图是学生自制的装置,向试管中加入试剂可以使小车向左移动。下列反应不能实现这一现象的是()
A.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B.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
C.锌和稀硫酸反应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
9.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加入大量水
B.向硝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C.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
D.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中都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反应
D.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12.
某K2CO3样品,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中的几种杂质.取该样品6.9g,加入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2.2g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一定没有MgCO3
B.NaCl不与盐酸反应,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
C.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D.Na2CO3和MgCO3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

6.选择题(共10题)

13.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  )
14.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这次战争的性质是(    )
15.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材料二: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1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材料二: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17.商鞅辅佐秦孝公时期,某平民辛劳耕作,生产了许多粮食和布帛。按法令,他可以(    )
18.商鞅辅佐秦孝公时期,某平民辛劳耕作,生产了许多粮食和布帛。按法令,他可以(    )
19.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
20.25()124  ,填写商,正确的是(   )
21.25()124  ,填写商,正确的是(   )
22.15()128  ,填写商,正确的是(   )

7.实验题(共1题)

23.
(4 分)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_(填仪器字母)进行组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图所示的H装置和I装置进行除杂和干燥,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
气体→(   )→(   )→(   )→(   →F。

(3)若用右图所示J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请在图中将导管补画完整。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0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