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在学习盐的性质时,某组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M(如图)进行反应,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得到澄清滤液。同学们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_____________,②是CaCl2
(收集资料)碳酸钠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_______;猜想三:NaOH
(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

探究一: 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组同学认为M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
①是_____________,②是CaCl2
(收集资料)碳酸钠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M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猜想①正确 |
探究二: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和Na2CO3;猜想二:____________;猜想三:NaOH
(实验验证)同学们针对“猜想一”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 没有气泡产生 | “猜想一”不成立 |
他们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继续探究)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分别取少量滤液于A、B两支试管中,A中加入CaCl2溶液,B中加入Na2CO3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一”成立 |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

请计算: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多少?

请计算: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多少?
3.单选题- (共14题)
6.
冰天雪地,为了防止飞机运行事故的发生,飞机常使用除冰液。除冰液的主要成分是乙二醇(C2H6O2)。下列关于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二醇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
B. 乙二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乙二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1
D. 乙二醇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A. 乙二醇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
B. 乙二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乙二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1
D. 乙二醇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8.
下列实验内容中的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符合下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序号 | 实验内容 | 横坐标表示的量 | 纵坐标表示的量 | |
① | 饱和氯化钠溶液的稀释 | 加入水的体积 | 溶质质量分数 | |
② |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时间 | 红磷质量 | |
③ |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 时间 | 二氧化锰质量 | |
④ |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 盐酸质量 | 剩余固体质量 |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②③④ |
9.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CO2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
B | 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 加适量稀硫酸 |
C |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 加石蕊溶液 |
D |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 加足量稀硫酸、过滤 |
A.A | B.B | C.C | D.D |
10.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
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⑤从a端通入氮气 ⑥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⑤从a端通入氮气 ⑥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④⑥⑤②⑥ | B.④③⑤②③ | C.④①③①② | D.④③①②③ |
11.
硼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弹性,不与氯气、水反应,可与某些金属制成新型材料。在1200℃~1300℃时,氯化硼(BCl3)蒸气与干燥、纯净的氢气反应可制得硼和氯化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硼纤维的材料可能具有耐热性 |
B.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只有两种物质为气态 |
C.氯化硼可能与水反应 |
D.该反应需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 |
12.
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关于电解水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理论上得到氧分子和氢分子的个数比为2﹕1 |
B.理论上若得到8 mL的氧气,可同时得到1 mL氢气 |
C.理论上若得到4 g氢气,可同时得到32 g氧气 |
D.该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15.
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保鲜鱼肉等食品 |
B.在饼干中适量添加碳酸钙,补充人体所需的钙元素 |
C.发霉的大米,也能食用 |
D.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 |
4.选择题- (共13题)
25.手工缝衣服首先要纫针,纫针的过程是一个人工闭环控制系统,请根据框图回答问题。
该控制系统的给定量是{#blank#}1{#/blank#} ,控制器是{#blank#}2{#/blank#} ,执行器是{#blank#}3{#/blank#}。
26.“20世纪中叶,美国施乐公司发明的复印机(申请并获得了专利)掀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办公室革命,购买复印机的公司趋之若鹜。昂贵的售价为施乐公司带来了巨额的利润”。这一案例说明了专利保护制度( )
5.填空题- (共5题)
30.
下图是某一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分子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上述变化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选填“原子”或“分子”),上述过程中MnO2起__________作用。
(3)生成的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4)上述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可以和Fe(OH)2发生化合反应,写出该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1)水分子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上述变化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______(选填“原子”或“分子”),上述过程中MnO2起__________作用。
(3)生成的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_。
(4)上述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可以和Fe(OH)2发生化合反应,写出该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1.
物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等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铁粉常用于食品的保鲜剂,其原因是________。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
(3)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生成坚固的________(写化学式)。
(4)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它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作除湿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氧化碳常用来冶炼金属,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漂白精”可以快速漂除衣物污渍,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若与“洁厕灵”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 X↑+ H2O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1)铁粉常用于食品的保鲜剂,其原因是________。
(2)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
(3)氢氧化钙常用作建筑材料,因为其吸收二氧化碳会生成坚固的________(写化学式)。
(4)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液体,有吸水性,在化学实验中常用它作干燥剂,但日常生活中却很少用它作除湿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氧化碳常用来冶炼金属,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漂白精”可以快速漂除衣物污渍,其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若与“洁厕灵”混用,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 X↑+ H2O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32.
(6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1)金属的应用非常广泛。
①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大都是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性。
②铁是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金属活动性顺序有重要的应用。铝、铜、铁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实验:

在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的物质所有可能的组成为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可能为________(填写以下序号)。
①Al2(SO4)3②Al2(SO4)3、FeSO4③Al2(SO4)3、Fe2(SO4)3
④FeSO4、CuSO4⑤Al2(SO4)3、FeSO4、CuSO4
(1)金属的应用非常广泛。
①汽车电路中的导线大都是铜制的,这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性。
②铁是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最多的金属,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
金属活动性顺序有重要的应用。铝、铜、铁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铜、铁三种金属的有关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实验:

在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将A实验结束后①、②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中的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滤渣中的物质所有可能的组成为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可能为________(填写以下序号)。
①Al2(SO4)3②Al2(SO4)3、FeSO4③Al2(SO4)3、Fe2(SO4)3
④FeSO4、CuSO4⑤Al2(SO4)3、FeSO4、CuSO4
33.
(6分)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若甲能与CO2反应生成一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物质,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2)若甲分别与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生成丙、丁,丙、丁均由三种相同元素组成,写出化学方程式:甲→丙________;甲→丁________。
(3)若甲为化合物,甲分别与两种不同的物质反应都能生成乙,乙由三种元素组成且难溶于水,则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写出上述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若甲能与CO2反应生成一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物质,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2)若甲分别与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生成丙、丁,丙、丁均由三种相同元素组成,写出化学方程式:甲→丙________;甲→丁________。
(3)若甲为化合物,甲分别与两种不同的物质反应都能生成乙,乙由三种元素组成且难溶于水,则甲为________,乙为________;写出上述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4.
(6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下列服装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挑选衣料时,鉴别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



A.纯棉帽子 B.羊毛衫 C.涤纶运动裤
(2)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提供大量油脂的是_______。
(3)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排放污染较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4)户外探险缺少饮用水时,可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加入的活性炭是利用它的_______性。
(1)下列服装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挑选衣料时,鉴别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



A.纯棉帽子 B.羊毛衫 C.涤纶运动裤
(2)膳食合理、营养均衡是健康的基本保证。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能提供大量油脂的是_______。
![]() | ![]() | ![]() |
A.橄榄油 | B.蔬菜 | C.米饭 |
(3)汽车使用天然气作燃料,排放污染较低。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4)户外探险缺少饮用水时,可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加入的活性炭是利用它的_______性。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3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