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九年级第二次模拟化学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22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6/6/23

1.单选题(共4题)

1.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大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 点的溶液
D.将t2℃时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2.
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带走可燃物
B.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C.隔绝氧气
D.无法判断
3.
中考复习阶段,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常见物质的鉴别
 
B. 环境保护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纯碱和食盐——滴加白醋观察有无气泡放出
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
白色污染——指白色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温室效应——对生存环境无影响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内蛋白质有影响
C. 化学与生活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汽油去油污与洗涤剂去油污—原理相同
蛋白质与油脂——组成元素相同
合金与纯金属——硬度相同
构成物质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陶瓷、玻璃、塑料三类物质——都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H2、C、CO2——三种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A. A    B. B    C. C    D. D
4.
下列几种气体可用右图所示装置干燥、收集的正确组合是()

①H2②O2③CO2④SO2 ⑤CH4⑥NH3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③④⑥D.①⑤⑥

2.选择题(共1题)

5.已知集合M={x|x2<4},N={x|x2-2x-3<0},则集合M∩N等于(   )

3.填空题(共1题)

6.
(1)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语言工具。现有H、C、O、N、Na五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最简单的有机物___;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
③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
④炉具清洁剂中的碱___。
(2)如图是某品牌电饭煲的示意图。

①所标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___(填一种即可);
②电饭煲的外盖是塑料做的,制作时该用___塑料(填“热塑性”或“热固性”)
③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___。
④把煮好米饭的盖子打开,从内盖上淌下来的水是___(填“硬水”或“软水”)。

4.实验题(共1题)

7.
如图A~F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利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利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______端通入(填“b”或“c”),用C装置代替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其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2的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因为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率,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
因为_________,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收集过程分析
用排水法收集CO2,集满现象是:_____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与否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以证明空气完全排尽
向收集到CO2的集气瓶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
与排空气法相比,排水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5)查阅资料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无色硝酸溶液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u + 4HNO3(浓)=Cu(NO32+ 2NO2↑+2H2O。
反应生成的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可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弹簧夹,将干燥管放入带有水的烧杯中,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打开弹簧夹,用注射器慢慢抽取干燥管内的气体,浓硝酸沿着干燥管慢慢上升,直到硝酸与铜片接触,停止抽拉注射器,关闭弹簧夹,观察干燥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实验完成后,须用足量NaOH溶液将气体吸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